剪扭构件论文-张望喜,李勃,邓曦,肖龙杰,刘精巾

剪扭构件论文-张望喜,李勃,邓曦,肖龙杰,刘精巾

导读:本文包含了剪扭构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C剪扭构件,相关性,修正公式,可靠指标

剪扭构件论文文献综述

张望喜,李勃,邓曦,肖龙杰,刘精巾[1](2019)在《RC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RC)剪扭受力构件中,剪扭承载力存在相关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GB 50010—2002和GB 50010—2010)基本沿用了相同的剪扭相关模型,即简化的叁折线模型,这可能导致承载力局部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1/4圆弧曲线、直线、改进的叁折线剪扭相关模型及对应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被相继提出。在分析控制可靠指标β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及各修正公式对应的抗剪可靠指标和抗扭可靠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取决于各公式相关模型对应的抗扭和抗剪承载降低系数。从配箍量、最低可靠指标和可靠指标的平衡性等角度,对规范及各修正公式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比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2期)

张望喜,韩江[2](2015)在《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下简称《规范》)在剪扭复合作用构件承载力计算中采用叁段折线关系,将1/4圆弧外扩,导致设计偏于危险;丁大钧建议公式使用1/4圆弧模型,但在选取混凝土剪力项折减系数时低估了混凝土部分的抗剪能力;黄靓建议公式使用内缩的直线模型,设计偏于保守.在1/4圆弧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两种修正公式.实例对比表明,两种修正公式安全于《规范》公式.算例分析表明,两种修正公式既能完全满足1/4圆弧相关关系,又较好地满足了黄靓提出的直线相关关系且两种修正公式计算结果相当接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7期)

韩江[3](2015)在《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在剪扭复合作用构件承载力计算时采用叁段折线关系,将1/4圆弧外扩,导致设计偏于危险;丁大钧建议公式使用1/4圆弧模型,但在选取混凝土剪力折减系数时低估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黄靓建议公式使用内缩的直线模型,设计偏于保守。本文主要展开如下几方面的研究。采用1/4圆弧模型和修正的叁折线模型推导出两种新的建议修正公式,通过实例及算例比较各公式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实例对比表明,两种修正公式承载能力储备指标高于GB 50010-2010。算例分析表明,两种修正公式既能完全满足1/4圆弧相关关系,又较好的满足了黄靓建议公式的直线相关关系且计算结果相当接近。与丁大钧建议公式和黄靓建议公式相比,两种修正公式经济性更好。在理论层面推导出GB 50010-2010公式、丁大钧建议公式、黄靓建议公式及两种修正公式隐含的剪扭相关方程,并与1/4圆弧对比。算例分析表明,GB 50010-2010曲线存在危险区域,配箍率较低时危险区域扩大;丁大钧建议公式与黄靓建议公式曲线几乎为直线,计算偏于保守;修正公式一、二曲线接近1/4圆弧,安全性与经济性较好。对各公式进行可靠度分析,考虑荷载效应比、荷载组合、钢筋及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箍率、构件截面尺寸、荷载上限值等因素。对于剪型破坏的二级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公式可靠指标不能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以后简称“统一标准”)中3.7的要求;在混凝土等级偏低且箍筋等级偏高时,GB 50010-2010公式不能满足统一标准要求,当荷载设计值接近上限值时,偏低更多;其余四种公式能较好的满足统一标准要求。对各公式受剪和受扭可靠指标平衡性及原因进行探究。算例分析表明,随着扭剪比增大,GB 50010-2010公式和丁大钧建议公式出现剪扭可靠指标不平衡;黄靓建议公式和修正公式一很好的克服了该缺陷;修正公式二在扭剪比小于0.75时剪扭可靠指标平衡性良好,很大程度上推迟了GB 50010-2010公式不平衡的出现。综上,本文建议剪扭承载力按照修正公式一或二计算,在特殊情况下适当提高配筋率或按黄靓建议公式计算,可同时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6-01)

黄靓,鲁懿虬,徐紫鹏[4](2012)在《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黄靓建议的公式进行了可靠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剪扭构件,当发生脆性的剪型破坏时,规范公式的受剪可靠指标和受扭可靠指标均值分别为3.23和3.25,不能满足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以下简称《统一标准》)3.7的要求;当发生延性的扭型破坏时,规范公式的受剪可靠指标和受扭可靠指标分别为4.02和2.88,亦不能满足3.2的可靠指标要求;随着扭剪比的变化,规范公式的可靠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受扭和受剪可靠指标之间相差较大,出现不平衡现象。黄靓建议的公式的可靠指标比规范公式高,对于两种破坏类型,可靠指标都在3.6附近,并克服了规范公式可靠指标不平衡的缺点,但对于剪型破坏亦不满足《统一标准》3.7的可靠指标要求。对此,该文把黄靓等人的直线模型再次缩进,提出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修正公式并作了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文修正公式的可靠指标均值在3.75附近,能满足《统一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2年04期)

鲁懿虬,黄靓[5](2012)在《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剪扭构件承载力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我国规范")剪扭构件的安全度水准及有关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对比分析了我国规范和ACI 318-08(以下简称"美国规范")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结果,并进行了可靠度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规范在考虑混凝土部分相关性时,用"叁折线"简化模型将混凝土部分提供的抗扭和抗剪承载力相关曲线外扩,使得混凝土部分的计算承载力被高估,设计安全度偏小。美国规范对于混凝土部分剪扭相关性考虑得较为保守,使得混凝土部分设计偏于安全。美国规范配筋量比我国规范大,配筋基本满足1/4圆弧相关性模型的承载力要求;而我国规范计算所得的钢筋不能满足1/4圆弧相关性模型的承载力要求,设计安全度比美国规范小。美国规范的可靠指标比我国规范高,我国规范可靠指标不能满足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2年02期)

任文锋,李芳[6](2011)在《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扭构件抗扭刚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弯剪扭构件抗扭刚度是研究结构整体扭转性能的基础,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便于查用的构件抗扭刚度-扭转角退化曲线;通过对试验数据及抗扭刚度计算公式的参数分析,探讨了构件抗扭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纵横钢筋强度比在1附近时构件的抗扭刚度最大,轴压比、偏心距、剪扭比与弯扭比的增大使得构件抗扭刚度降低。(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田磊[7](2011)在《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与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有关的参数θ,推导出剪扭构件最小纵筋和箍筋配筋率计算公式,并与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给出的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文中推导公式计算得到的剪扭构件最小配箍率与规范给出的最小配箍率基本一致,最小纵筋配筋率小于规范的规定值。(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1-04-22)

田磊[8](2011)在《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与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有关的参数θ,推导出剪扭构件最小纵筋和箍筋配筋率计算公式,并与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给出的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文中推导公式计算得到的剪扭构件最小配箍率与规范给出的最小配箍率基本一致,最小纵筋配筋率小于规范的规定值。(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1年S1期)

黄靓,陈胜云,李建伟,鲁懿虬,陶承志[9](2010)在《对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规范》)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时采用的"叁折线"模型过高地估计了混凝土部分的承载力,使得设计偏于危险。通过现有试验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采用直线剪扭相关模型更为安全合理,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种修正公式。修正公式一仅在《规范》公式的基础上对混凝土部分的抗扭承载力折减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二不区分抗扭、抗剪箍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能返回验算。本文还对两种建议公式与《规范》公式进行了比较,指出:《规范》公式不能满足直线模型的承载力要求,当构件截面面积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甚至不能满足1/4圆弧模型的承载力要求;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构件截面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规范》公式计算结果先是越来越偏于危险,而后又逐渐偏于安全;《规范》计算配箍率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需进行较大辐度地提高。两种建议公式明显安全于《规范》公式,且这两种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当接近。(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伍卫秀,刘胜鹏,虞锦晖,卢小杼[10](2010)在《钢筋混凝土受弯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适用于弯剪扭构件最小配筋率的界限条件,推导得出受扭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计算表达式。在一般房屋结构构件常用范围内,将计算结果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分析对比,并提出修改该规范有关条文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0年03期)

剪扭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下简称《规范》)在剪扭复合作用构件承载力计算中采用叁段折线关系,将1/4圆弧外扩,导致设计偏于危险;丁大钧建议公式使用1/4圆弧模型,但在选取混凝土剪力项折减系数时低估了混凝土部分的抗剪能力;黄靓建议公式使用内缩的直线模型,设计偏于保守.在1/4圆弧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两种修正公式.实例对比表明,两种修正公式安全于《规范》公式.算例分析表明,两种修正公式既能完全满足1/4圆弧相关关系,又较好地满足了黄靓提出的直线相关关系且两种修正公式计算结果相当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扭构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望喜,李勃,邓曦,肖龙杰,刘精巾.RC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度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张望喜,韩江.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韩江.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5

[4].黄靓,鲁懿虬,徐紫鹏.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12

[5].鲁懿虬,黄靓.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剪扭构件承载力的对比分析[J].工程力学.2012

[6].任文锋,李芳.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扭构件抗扭刚度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

[7].田磊.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C].第叁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8].田磊.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J].建筑结构.2011

[9].黄靓,陈胜云,李建伟,鲁懿虬,陶承志.对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2010

[10].伍卫秀,刘胜鹏,虞锦晖,卢小杼.钢筋混凝土受弯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J].建筑结构.2010

标签:;  ;  ;  ;  

剪扭构件论文-张望喜,李勃,邓曦,肖龙杰,刘精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