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中如何巧用乘法分配律

小议小学数学中如何巧用乘法分配律

石家远(贵州省平塘县甘寨小学贵州省都匀市558300)

摘要:乘法分配律作为运算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如果熟练运用,那么对于接下来的计算将会有很大的助力。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分配律学习较难的原因以及对策和流程等,为教学工作者们提供有效的资料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乘法分配律;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9-106-01

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教材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在对乘法分配律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比较缺少对知识的趣味性描述,且课后的练习题较少,学生无法拥有充足的练习量,导致学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运用。其次,随着小数和分数学习的逐渐推进,更加重了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困难。

2.老师问题

(1)看中外表,缺乏内在

很多老师在进行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多将重点放在了计算方式组成的讲解上,缺少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的讲说,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无法深入的理解分配律的组成规律和算理,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

(2)未建立知识构架,灌输式教学

老师在传授乘法分配律时,很多教师出于追求教学进度,不会主动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而是进行程序式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出现间断和新知识衔接不上的问题,且有些老师会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灌输教学,这样在没有基础打底的情况下,只要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么学过的内容也会随之流失。

(3)不注重实际操作

老师们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大多会让学生们死记硬背,从而达到强化的作用,但是此类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反而会让学生们厌恶学习,失去兴趣。

3.学生问题

(1)心理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对于不懂或是做错的题目会加以掩饰,乃至还会出现不懂装懂,尤其是被老师批评时,还会出现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2)认知

大部分的学生都缺少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对于以前学习的知识,在学习前期都会进行积累教学,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来说前期是没有经验积累的;其次,乘法分配律的变换较多,从而让学生摸不清套路,找不到算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运用。

二、教学方法

1.注重积累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应该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处,经过衔接过渡,建立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同时,也需要多加注意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一定要在前期打好学习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深入了解

简单来说,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实际意义,就是要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得心应手。学习乘法分配律主要就是靠“动脑”,所以在实际教学时,老师们可以适当的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进行实际运算,简单的体验一下乘法分配律的适用性和简便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授指导、扩展的乘法分配律时需要多加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们发现小数乘除法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熟练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巧算的目的。

3.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培养兴趣,对于教学是特别重要的。老师们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该注重传授一些活泼、生动的内容。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环节,结合新知识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语言表达

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老师具备生动的表达能力,还需要具备专业、严谨的数学语言,可以很好地表达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在内容。在数学的课堂上,老师们也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保持心情愉快,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流程

1.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

如,老师们在课堂中,可以进行编题提问:家具配件被放在一个架子上,假设零件A20个,零件B30个,每个架子一共四层,总共加起来有多少个呢,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辩论后,让其上台列出算式:

第一种:20×4+30×4=80+120=200(个)

第二种:(20+30)×4=50×4=200(个)

这个时候,老师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们对比上面两个算式并进行观察讨论,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老师们就可以进行启发提问:第一个算式是先算出AB零件各多少个,然后相加算出总数量;第二个是先算出每一层的零件数量,然后再算出四层的总数量。这时可以让学生们说说其中的规律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能意识到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是相同的。在此期间,老师需要提醒学生们进行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是用什么符号进行连接的,在学生们进行观察后会发现等号连接。

2.总结知识积累

老师们可以适当的进行题外扩展,如在做完题目时可以问一句,如果使用其他算式,还能否成立呢,结果还会相等吗,并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结果如下:

同学A:4×6+20×6和6×(4+20)的结果相等

同学B:24×3+3×3和(24+3)×3的结果相等

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这两组算法,引导其主动发现规律。在观察时,有的同学可以发现:A×C+B×C=(A+B)×C的规律,老师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口头表扬或奖励。通过适当的引导来让学生们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让学生们体会发现的过程、发现后的兴趣以及成就感。同时让学生们在深入了解数学规律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为数学思想和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知识的扩展与应用

在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算理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例如:乘法分配律中“-”的形式,例如:25×58-25×28=25×﹙58-28﹚,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们应该从乘法分配律最基础的内在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并试着用发现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方能更好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冯莉秋,左崇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0):88-92+127.

[2]陈瑞云.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52.

[3]朱子健.借助意义教学促进有效建模——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08):20-21.

[4]吕琦.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1,(01):52-54.

标签:;  ;  ;  

小议小学数学中如何巧用乘法分配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