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文化专有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闻报刊,汉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
汉语文化专有项论文文献综述
刘鲲鹏[1](2019)在《浅析新闻报刊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新闻报刊对于促进文化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报刊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树立中国对外形象的影响深远。本文从翻译策略出发,指出异化已成为中美新闻报刊翻译汉语文化专有项的主要策略,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1期)
何若璇[2](2018)在《汉语典籍英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汉语典籍英译版引起世人广泛瞩目,典籍中的文化专有项英译更是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点睛之笔。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卷》一书为例,试图通过统计和例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典籍中的文化专有项。经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高频率地使用音译和直译,既译出文化专有项的意思,又很大程度上保留中国文化原始韵味,给予国外读者更直观的文化接触。(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5期)
成澜[3](2018)在《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在汉语旅游文本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文化间的差异,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通常会在目的语文化系统中产生潜在的模糊性和不可接受性。文化专有项正是这样一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问题。1996年,哈维尔·佛朗哥·艾克西拉(Javier Franco Aixela)通过观察英语侦探小说《马耳他猎鹰》(The Maltese Falcon)的叁个西班牙译本对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items)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出十一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并按“跨文化操纵”从低到高的程度排列出来。本文结合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及纽马克的文化词分类,试图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漫步上海老房子》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方式,检验艾克西拉的策略在汉英翻译中的适用性,并通过量化分析总结出该书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特征和趋势。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笔者共使用了十种策略,包括九种由艾克西拉提出的策略和“回译”,可见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适用性之强。此外,保留策略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替换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名、路名、建筑名和人名,也体现了笔者尽可能地保留中国文化元素。最后,笔者认为,在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时,艾克西拉的翻译策略应做出以下调整:删去“重复”策略、“转换拼写法”改为“音译”、删去“同义词”策略、增加“回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吴佳潞[4](2017)在《汉语典籍文化专有项英译研究——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航海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典籍传承者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意味着文化的传播。本文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航海卷》为例,探究中国典籍文化专有项英译情况,从而总结典籍外译策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47期)
官文莉[5](2015)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口译中汉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健康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同样对促进世界和平产生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有关我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决策的变革无不引起世界的关注,尤其是我国每年举办的“两会”,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在此期间,汉语文化向其他文化的转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这种转化通常是以口译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对于译员来说口译中最难的一部分,主要是译语中出现的众多文化专有项,比如具有丰富文化韵味的诗词歌赋、四字成语、俗语和典故等文化负载词。本文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原理,对口译中出现的汉语文化专有项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以往学者有关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深入探究口译中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有关温家宝总理在招待会上答的语录,重点分析研究了其中的汉语文化专有项以及其给汉英口译带来的难处。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功能对等原理,将所要分析研究的案例分为了两类,并对这两类案例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根据本文研究发现,直译法、意译法(释义和套译)和直译加注法(直译加增译),口译中用于解决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常用翻译方法。本论文,作者选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总结得出,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专有项,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翻译方法。当使用直译法可以使译语接受者很好的理解原语的内涵意义,并有可能与原语接受者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时,则选用直译法;反之,译员需根据译语接受者的反应对译语做出调整,这时可考虑选用意译法(具体是释义法还是套译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或者直译加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陈姣娣[6](2014)在《从接受理论看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以《建国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汉语丰富的文化专有项,这些在中国电影中随处可见。本文基于电影字幕进行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观众喜爱的翻译策略。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将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而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会通过逐渐提高电影的质量并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文永超[7](2014)在《汉语文化专有项的解释性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是一种高语境文化,文化专有项数量众多。由于大多数西方读者并不熟稔中国文化,汉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必须借助各种解释的技巧,以打破文化交流的壁垒,保证交际的有效进行。分析了常见的音译+释义、直译+释义、意译法、类比法和深度翻译法等五种解释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陈姣娣[8](2012)在《从接受理论看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美学上和文化上不为普通读者所理解或接受的文化专有项己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汉语丰富的文化专有项,这些在中国电影中随处可见。通过回顾先前关于电影字幕的研究,作者发现大多数研究属于说明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除此之外,本文作者将会采取基于本电影字幕进行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来了解观众喜爱的翻译策略。因此,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本论文中都将涉及到。定量研究是通过将每种策略的使用频率和这些策略的分布制成表格,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而定性研究则是分析各类文化专有项翻译的例子,将他们归类到对应的翻译策略中去,以及对问卷结果进行可能原因分析等。通过系统的研究,作者对原先设定的研究问题一一做了回答。首先,她将每种策略的使用频率制成表格,并发现使用“解释”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删除”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这对研究问题一做了回应。第二,通过收集和分析本文作者设计的问卷,她发现外国观众和中国观众对翻译策略的喜好非常不同。外国观众较喜欢异化的翻译策略,而中国观众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这是研究问题二要找的答案。第叁,通过归纳问卷中调查对象给的原因,作者从接受理论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字幕翻译者可采取的解决方案来译出观众倾向的字幕。总之,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将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并而宣传中国文化。而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会通过逐渐提高电影的质量并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兰路蕾[9](2009)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外交口译中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外交口译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都曾发挥过并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产生和发展,见证了世界国家地区之间的外交往来,见证了中国外交史上的荣辱兴衰。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日新月异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外交口译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在外交口译现场,发言者言词中出现的含有丰富文化信息的文化专有项往往令译员感到最为棘手。本论文择取汉译英外交口译中的文化专有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翻译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在以往对外交口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极少有外国学者对这一领域做出探索,而国内的研究往往少将文化专有项的口笔译分离,少数关于口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也是建立在经验论的基础上,仅限于简单的分类举例,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作为对传统“对等”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对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德国学者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无疑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片新视野。作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外交集会和两会招待会的口译资料,提取其中出现的汉语文化专有项,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其进行了细致分析。本文从回顾前人对外交口译及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入手,第一章介绍了外交口译的历史及特征,并在文化定义的基础上给出文化专有项的概念与特征。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功能翻译理论,介绍了翻译中各角色的作用、文本功能和翻译的原则。第叁章将汉语文化专有项纳入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之内,从口译目的、篇内一致与忠信、译者作用、文本功能四个层面展开研究,其中对口译目的作探讨时特别强调了功能翻译理论代表人物伯奇哈克对“原文”内涵的界定。第四章综合之前的分析,提出外交口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并进行语料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11-01)
臧媛[10](2009)在《接受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新闻媒体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专有项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反映独特中国历史文化的文化专有项不计其数,给翻译造成了障碍。在全球化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的研究主要为规定性研究,着重探讨翻译文化专有项应采取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规定译者如何翻译。本文从客观的翻译现象出发,研究实际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专有项选用的策略,并发掘影响策略选择的一系列因素。本文对汉语文化专有项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界定文化专有项给翻译带来的难题,总结可能的翻译策略,并以美国新闻媒体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为语料,总结美国新闻媒体采用的翻译策略。本文以接受理论为基础,初步建立一系列解释因素,试图解释美国新闻媒体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方式。研究表明,美国新闻媒体主要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方式处理汉语文化专有项。影响其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包括:目标读者被视作主动接受者;文化专有项具有不确定性等。(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09-05-01)
汉语文化专有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汉语典籍英译版引起世人广泛瞩目,典籍中的文化专有项英译更是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点睛之笔。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卷》一书为例,试图通过统计和例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典籍中的文化专有项。经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高频率地使用音译和直译,既译出文化专有项的意思,又很大程度上保留中国文化原始韵味,给予国外读者更直观的文化接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文化专有项论文参考文献
[1].刘鲲鹏.浅析新闻报刊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J].校园英语.2019
[2].何若璇.汉语典籍英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8
[3].成澜.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在汉语旅游文本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4].吴佳潞.汉语典籍文化专有项英译研究——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航海卷》为例[J].校园英语.2017
[5].官文莉.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口译中汉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5
[6].陈姣娣.从接受理论看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以《建国大业》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7].文永超.汉语文化专有项的解释性英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陈姣娣.从接受理论看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D].杭州师范大学.2012
[9].兰路蕾.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外交口译中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D].中南大学.2009
[10].臧媛.接受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新闻媒体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D].外交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