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足临泣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耳鸣,压痛,八脉交会穴,外关
足临泣穴论文文献综述
马圆,付茜茜,田珊珊,刘岱,冀美琦[1](2017)在《耳鸣患者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反应及压痛阈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关、足临泣穴在耳鸣患者中的压痛反应及压痛阈,为临床上运用二穴诊治耳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非耳鸣者32例为对照组,耳鸣患者101例为耳鸣组,对外关、足临泣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阳性反应次数,同时使用压痛测试仪对两组的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阈进行测量。结果:压痛频次比较:耳鸣组外关的压痛频次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耳鸣组足临泣的压痛频次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双侧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反应频次均高于单在左侧、右侧有反应者,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两穴单在左、右侧有压痛反应者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压痛阈均值比较:对照组外关、足临泣的压痛阈均值都大于耳鸣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耳鸣患者较非耳鸣者外关、足临泣穴压痛敏感,提示两穴为耳鸣患者相对敏感的反应穴。不同侧别耳鸣患者的二穴均以双侧压痛多见,左右侧压痛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申伟,汤继芹,张永臣,贾红玲[2](2015)在《浅析《针灸大成》中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灸大成》中关于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总结归纳内、外、妇、五官4个方面疾病的治疗,内科病症方面有肺系、肝胆系、肾系病证及其他病证。足临泣穴治疗病证之所以范围广泛,是因该穴为胆经输(木)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从文献记载看,关于该穴的单独应用鲜有记载,多为与他穴配伍应用,故在临床运用时注意辨证加减灵活配穴。(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代飞,武连仲[3](2014)在《武连仲应用足临泣穴治疗足踝运动功能障碍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武连仲教授在治疗中风后遗症过程中强调辩证论治,要求取穴精简,注重腧穴特异性的治疗作用。临证擅用足临泣善治中风后足内翻、足外翻、足下垂等足踝运动功能障碍。(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4年05期)
龚誉华[4](2009)在《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对健康青年人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经颅多谱勒超声仪(TCD)观测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健康青年人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对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时效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3名(男性7名,女性6名,年龄19~26岁),保持安静平卧于诊察床上,针刺被检者双侧外关、足临泣穴,在针刺前10分钟、进针得气时、行针时(进针后15分钟)、出针时(进针后30分钟)、出针后10分钟5个时间点采用TCD观测ACA的血流变化,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在进针得气时、行针时、出针时与针刺前相比均升高(P<0.05),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在进针得气时与针刺前相比有所升高(P<0.05),其它时间点的Vs、Vd或Vm与针刺前相比变化均不明显(P>0.05),而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在进针得气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在针刺过程中可使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速度加快,但后遗效应不明显。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对大脑前动脉血管阻力的影响不明显。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可能会增加脑血流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陈飞轮[5](2007)在《足临泣穴名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素问·气府论》称腧穴是“脉气所发”,也就是反映经络的功能,而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腧穴的命名各有一定的意义,故《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笔者在业余授课中发现一气功爱好者足临泣(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陈加俊,陈薇,王捷[6](2002)在《挤压足临泣穴为新巴彬斯基等位征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挤压足临泣穴能否成为新的巴彬斯基等位征。方法 :选择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作为观察组 ,选正常人群为对照组。结果 :表明挤压足临泣穴与Babinski、Chaddock、Oppenheim征叁项传统病理反射比较 ,其差异无显着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意义 (P <0 0 1)。结论 :挤压足临泣穴可以做为新的巴彬斯基等位征 ,可应用于临床 ,作为诊断、病情观察的依据 ,其阳性率较高 ,且简单、易操作(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02年06期)
黄钦华[7](2000)在《按揉足临泣穴治疗落枕》一文中研究指出操作:令患者坐位。在足临泣穴处寻找敏感点和阳性反应物,边揉之边令患者活动颈部,至颈部活动自如为止。有的患者回家后颈部会感觉不适,嘱其自己或请家人揉按足临泣穴,方法如上。治疗28例,1次治愈20例,隔日后痊愈6例,2天后痊愈2例。有效率为100%。讨论:多(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00年06期)
傅云其[8](1996)在《足临泣穴在妇科临床中应用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脏躁症:杨××,37岁,1990年5月9日初诊。与人不和,怀恨在心,久愤不解,时感脘闷不舒,胸胁刺通,夜寐不香。甚则彻夜难眠,呵欠欲泣,自笑或烦躁欲泣,或向隅而泣,其症状在经期尤显,以致坐无定处,去无所向。月事迟早未定,二便尚调,舌质见瘀斑,苔略(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1996年Z1期)
刘炳辉,郝峰[9](1995)在《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刘炳辉,郝峰(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262500)足临泣穴系足少阳胆经之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笔者长期应用于临床,运用特殊的计法,使针感上传至病灶处.然后取病灶处局部穴,使针感上下对传.疗效甚佳。本文就腰椎间盘脱出症、脑梗塞...(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1995年S2期)
张瑛,葛建军[10](1994)在《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张瑛,葛建军(050091)足临泣为肥经的输木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与肝、肾、冲、任诸脉关系较为密切,临床应用得当,效果颇佳,兹举数例如下:例1暴聋:周某,女,52岁,工人,1993年5月8日初诊。主诉:右耳聋3天。患者...(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足临泣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灸大成》中关于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总结归纳内、外、妇、五官4个方面疾病的治疗,内科病症方面有肺系、肝胆系、肾系病证及其他病证。足临泣穴治疗病证之所以范围广泛,是因该穴为胆经输(木)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从文献记载看,关于该穴的单独应用鲜有记载,多为与他穴配伍应用,故在临床运用时注意辨证加减灵活配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足临泣穴论文参考文献
[1].马圆,付茜茜,田珊珊,刘岱,冀美琦.耳鸣患者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反应及压痛阈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
[2].申伟,汤继芹,张永臣,贾红玲.浅析《针灸大成》中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5
[3].代飞,武连仲.武连仲应用足临泣穴治疗足踝运动功能障碍经验[J].河南中医.2014
[4].龚誉华.针刺外关、足临泣穴对健康青年人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5].陈飞轮.足临泣穴名意义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07
[6].陈加俊,陈薇,王捷.挤压足临泣穴为新巴彬斯基等位征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医学.2002
[7].黄钦华.按揉足临泣穴治疗落枕[J].中国针灸.2000
[8].傅云其.足临泣穴在妇科临床中应用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1996
[9].刘炳辉,郝峰.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95
[10].张瑛,葛建军.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