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政策论文-肖文超

对英政策论文-肖文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英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外交调停,英美关系,中东和平进程

对英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肖文超[1](2018)在《从协调到胁迫: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中的美国对英外交政策及其影响(1952—1954)》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初期,由于英国对中东地缘政治秩序的影响已经呈现衰退之势,引起了苏联和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高度觊觎。为了主控中东、遏制苏联和实现全球战略,美国力图取代英国在中东的位置。1952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的爆发为美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新机会。为了迫使英国撤军苏伊士运河基地,美国的调停政策经历了由协调到胁迫的转变,最终迫使英国和埃及于1954年达成了《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的缔结,不但深刻地暴露了英美两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上的矛盾与分歧,而且对未来英美关系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汤水清[2](2018)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苦力海上死亡及其对英移民政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叁四十年代,英法相继在其拉美殖民地废除奴隶制后,西方殖民者和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进中国苦力。巨大的利润与监管的缺失,使苦力移民的组织者无视运输船只的条件和苦力境况,导致出洋苦力海上大规模死亡事件频发。1850年,英国"蒙塔古夫人"号上的中国苦力死亡事件,震惊了英国社会。由于这一事件及其后发生的一系列苦力船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改变了不直接干预苦力移民的政策,确立了既不直接冲撞中国法律又能对苦力移民加以监督和检查的政府代理人移民模式;同时制定针对中国苦力移民的法律,试图控制和管理英国船只、英国殖民地香港和中国条约口岸的非法苦力移民活动,减少苦力运送途中的死亡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洋苦力的海上死亡率,同时对苦力移民的合法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沈秀芬[3](2018)在《论索尔兹伯里对英属印度农民政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保守党政治家,索尔兹伯里主张对殖民地实行温和的帝国主义政策,在确保英帝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殖民地社会经济。面对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的反抗、觉醒浪潮,索尔兹伯里在担任印度事务大臣期间,积极建议推行救灾防荒、改革租佃法、建立官方借贷机构、规范农村借贷市场等政策措施,有助于缓和印度农民与殖民统治的尖锐矛盾,也奠定此后英国对印度农民问题的政策基调。在印度农业政策改革史上,索尔兹伯里功不可没。(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曦[4](2018)在《分歧与调整:20世纪30-70年代澳大利亚对英贸易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0世纪,世界主要国家积极参与创建国际经济体系,相互竞争不断加剧。基于维护贸易市场稳定及增强美元储备等方面的共同利益,英国与澳大利亚于1932年共同签署了渥太华协定。然而,两国经济利益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产生分歧,在产业优先发展权分配等方面的矛盾逐渐凸显。伴随着两国在商业及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贸易合作在这一时期逐渐减少,差异迅速增加。英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澳大利亚则进一步调整其经济产业,积极探索新兴出口市场。最终,两国贸易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分道扬镳。本文以澳大利亚贸易政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20世纪30至70年代间与英国贸易合作中出现的政策分歧及调整手段。文章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澳大利亚贸易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初级产业发展中享有的比较优势,并对20世纪堪培拉的贸易表现予以评述。其次,文章详尽探索了澳大利亚贸易政策在20世纪30至70年代的制定经过,并对主要历史事件进行重点分析,其中包括帝国特惠制的形成、经济发展优先权的分歧、新兴市场及矿产资源的出现、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演变及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申请经过。文章对这一阶段的详尽分析主要得益于历史文献资料的详实记录。最后,文章总结了澳大利亚贸易政策在这一阶段发展的经验教训,期望能对贸易政策的理解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文章认为,贸易政策在保护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文章从经济分析与政治影响两方面着手,重点关注贸易政策与就业、初级产业及制造业之间的发展联系。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在这一阶段的政策考量与此观点契合,其在确保整体经济利益的同时努力兼顾保障就业和国防发展的需要。例如,尽管渥太华协议旨在减少签约国与联邦以外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堪培拉却从50年代起扩展其出口市场,并逐渐参与美国引领下的国际机制。与此同时,英国同样选择放宽其进口管制,以期与更多国家产生经济往来。再者,堪培拉拒绝东京建立太平洋经济共同体的提议,印证了政府将国家安全置于经济利益之前这一观点。与此同时,国家贸易的稳定发展需要通过全方位的经济产业、多元化的贸易市场、以及双边或多边合作予以实现。堪培拉战后对移民的需求促使政府制定优先发展制造业的经济目标,并承担起确保充分就业的责任。此外,澳大利亚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的繁荣发展印证了多元化贸易及合作对确保经济持久增长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泰运[5](2017)在《2010-2016年中国对英投资:数据,政策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戴维·卡梅隆用"黄金时代"形容其任期内的中英关系,这一时期重点是建设高速铁路,兴建辛克利核电站,二者都需要中国的投资。本文拟总结中国过去几年内在英国的投资情况,以期及时调整投资者的导向,适应未来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7年23期)

石瑜珩,戴宇[6](2017)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远东均势政策及其对英日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在处理英日关系时不断运用均势政策。在华盛顿会议和关税谈判中,英国为了恢复各国在华的均衡态势,采取了抑制日本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北伐战争期间,英国的在华利益受到了冲击,英国政府出于抑制苏联、打压国民政府的考虑,希望联合日本干涉革命,但随着中国局势的变化,英国又调整了政策,拒绝在济南惨案中支持日本。在推行均势政策的过程中,英国所采取的措施与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由此造成两国关系渐趋冷淡。(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7年04期)

边隽祺[7](2014)在《路易十六执政时期法国对英外交政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英法两国围绕欧洲霸权和海外殖民霸权冲突不断,法国对英国的外交政策也随着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路易十六执政时期,法国企图利用北美独立战争来削弱英国,重夺霸主地位。但战后法国的对英外交政策却逐步偏离了既定轨道,不仅没能削弱英国,夺回霸权,反而内外交困,爆发了大革命,波旁王朝覆灭。(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4年20期)

倪建钢[8](2013)在《试析德国对英布战争的中立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布战争期间,德国奉行中立政策,严格约束本国官员、商人行为,拒绝援助布尔人和参与俄国所主张的集体干涉行动。德国中立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是出于所谓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借助中立,德国暂时性地获取了巨大的战略利益:独占西萨摩亚,强化了太平洋地区的影响;顺利通过海军法案,加强海军建设,加速世界政策的执行。但是中立也加重了英国对德国外交政策的怀疑,加深了两国间的不信任感。德国谋求实现与英国合作的计划破产,俾斯麦所担忧的两面夹击状况出现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3年23期)

王银红[9](2009)在《论雅各宾主义对英爱合并政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末期,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步伐加快,内部冲突不断加剧。针对爱尔兰出现的严重冲突,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化解措施,如试图从法律上解决爱尔兰的地位问题;通过解放天主教徒来缓解宗教矛盾等等。威廉.小皮特的主张是合并英国与爱尔兰。为实现计划,他否认1798年爱尔兰的起义的力量是天主教徒,硬说是法国的雅各宾主义,掩盖英爱之间的矛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09年21期)

杨勋[10](2009)在《普京时期俄罗斯对英政策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与英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但是,俄罗斯不断的扩张领土的举动触动了英国在欧洲大陆所奉行的大陆均衡政策,两国为此难免产生冲突。苏联成立后,英国出于自身经济状况的考虑,与苏俄政府维持了和平的经济往来。二战期间苏美英叁国形成的反法西斯战略联盟随着二战结束后共同利益的消失而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长时间的对峙与对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叶利钦实施了向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普京执政期间,俄英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但是两国在政治与外交方面的冷淡与冲突并没有缓解。再次爆发的外交战,使两国关系再次陷入低潮。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改变了叶利钦时期的亲美路线,将欧盟提升到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要位置上。这期间的伊拉克战争,使俄英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更趋冷淡。随着俄罗斯的经济的复苏,普京在处理对英关系方面也一改叶利钦时期的软弱忍让,转为主动和强硬的战略。但是,俄英两国在文化、宗教以及价值观方面的传统差异,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两国的关系。同时,俄罗斯在制定与实施对英国的外交政策时,除了要考虑本国的国家利益以及英国的各项因素之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相关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美国因素、欧盟因素以及北约问题。在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的八年间,俄罗斯对于英国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政冷经热。这种外交政策虽然对两国的经济合作以及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却对两国关系正常、健康以及深入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09-05-01)

对英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叁四十年代,英法相继在其拉美殖民地废除奴隶制后,西方殖民者和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进中国苦力。巨大的利润与监管的缺失,使苦力移民的组织者无视运输船只的条件和苦力境况,导致出洋苦力海上大规模死亡事件频发。1850年,英国"蒙塔古夫人"号上的中国苦力死亡事件,震惊了英国社会。由于这一事件及其后发生的一系列苦力船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改变了不直接干预苦力移民的政策,确立了既不直接冲撞中国法律又能对苦力移民加以监督和检查的政府代理人移民模式;同时制定针对中国苦力移民的法律,试图控制和管理英国船只、英国殖民地香港和中国条约口岸的非法苦力移民活动,减少苦力运送途中的死亡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洋苦力的海上死亡率,同时对苦力移民的合法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英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肖文超.从协调到胁迫: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中的美国对英外交政策及其影响(1952—1954)[J].军事历史研究.2018

[2].汤水清.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苦力海上死亡及其对英移民政策影响[J].历史研究.2018

[3].沈秀芬.论索尔兹伯里对英属印度农民政策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陈曦.分歧与调整:20世纪30-70年代澳大利亚对英贸易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8

[5].张泰运.2010-2016年中国对英投资:数据,政策和展望[J].现代商业.2017

[6].石瑜珩,戴宇.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远东均势政策及其对英日关系的影响[J].史学月刊.2017

[7].边隽祺.路易十六执政时期法国对英外交政策探析[J].学理论.2014

[8].倪建钢.试析德国对英布战争的中立政策[J].黑龙江史志.2013

[9].王银红.论雅各宾主义对英爱合并政策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

[10].杨勋.普京时期俄罗斯对英政策评析[D].外交学院.2009

标签:;  ;  ;  ;  

对英政策论文-肖文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