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朔方备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何秋涛,朔方备乘,北徼
朔方备乘论文文献综述
吕宗敏[1](2010)在《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统治阶级为挽救危机曾广开言路,文化专制政策有所缓解。受此影响思想学术界渐渐活跃起来,一批有识之士率先觉醒开始从故纸堆中抬起头来关注危机四伏、矛盾重重的现实社会,追求经世致用,研究社会问题,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从而使沉寂了一百多年的经世致用学风再度兴起,并形成了一股经世思潮,出现了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世派。何秋涛是经世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毕生深入研究今文经学,积极倡导经世致用,成为鸦片战争时期主要从事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学者,其所编纂的《朔方备乘》,有着明确的撰述原因和意旨,首次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俄关系的历史进程。该书集中表达了何秋涛的史地学思想,体现了求实致用的治学风格,开启了经世致用的一代新风,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清代中俄关系的丰富资料。在近代边疆史地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何秋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推动了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潮。(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0-05-01)
杨雪[2](2009)在《何秋涛《朔方备乘》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何秋涛《朔方备乘》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何秋涛的生平及其丰硕的学术着述,接着介绍《朔方备乘》成书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同时回顾了有清一代学者们有关中俄关系的着述,接着重点介绍了《朔方备乘》在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俄关系史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最后指出《朔方备乘》是西北边疆史地学的集大成之作,是经世学风的典范;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是中俄两国关系的上乘之作,是作者爱国主义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陈其泰[3](2005)在《论何秋涛《朔方备乘》》一文中研究指出何秋涛(1824~1862年),字愿船,福建光泽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任员外郎,懋勤殿行走。他留心经世之务,与张穆、陈庆镛交游密切。秋涛与张穆同以治边疆史地着名,由于他们的活动和着作的影响,边疆史地遂成为晚清学者关注的一门新学问。《蒙古游牧记》在张穆卒前尚未定稿,内容多有缺略,秋涛以十年时间为其作整理、补充、校订工作,方成完帙,由此亦可见秋涛笃于友谊、究心学术的精神。秋涛一(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期刊2005年00期)
贾文才,白晓芬[4](2003)在《何秋涛的《朔方备乘》与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经历了一个兴盛的时期,以祁韵士及其作品《皇朝藩部要略》为先河,涌现出了一大批边疆史地方面的专家和重要着作,何秋涛及其着述《朔方备乘》即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该书主要由以下七部分构成:北徼山川形胜考,北方民族沿革、内属考述,中俄边界形成及中俄关系考述,北部边疆镇戍考述,俄国历史地理研究,边疆地区文献研究。从史料价值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汇集、收录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考证了很多史料的错讹之处,清代俄罗斯学的集大成者。就该书的历史意义来说,主要有: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广阔视角,觉悟、警醒的忧患意识,经世致用、匡世救国的现实主义思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03年S1期)
章永俊[5](2003)在《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何秋涛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从事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学者 ,其代表作《朔方备乘》有着明确的撰述原因和意旨 ,该书集中表达了他的史地学思想 ,体现了求实致用的治学风格 ,在近代边疆史地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王民,李永祥[6](1996)在《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雅片战争之后,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出现了林则徐、魏源、姚莹、包世臣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人物和《海国图志》、《康■纪行》、《海国四说》、《瀛环志略》等一批颇有价值与影响的史地着作。开拓了士林阶层的一代新风,在中国近近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本文来源于《福建学刊》期刊1996年06期)
马大正[7](1991)在《朔方备乘》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何秋涛着。有咸丰十年(1860年)刻本,光绪七年(1881年)铅印本,收入台湾出版《中国边疆丛书》。何秋涛(1824年~1862年),字愿船,福建光泽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曾代保定莲池书院院长。精于边疆史地,潜心中俄关系研究,编撰有《律例根源》、(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1991年02期)
陈元煦[8](1987)在《何秋涛与《朔方备乘》》一文中研究指出何秋涛(1824年—1862年),字巨源,号源船,福建光泽县福民坊人。他一生究心时务,博览群书,潜心着书立说,所着甚丰,《朔方备乘》是他研究边疆史地的代表作。它记述了北徼与俄罗斯交界的边疆史地以及历代北徼用兵,清初中俄交涉等事宜。该书考证精详、材料翔实,堪称边疆史地研究中开拓新领域、开创新风气的一部成功之作,对后世的影响至为深远。秋涛祖长敦,曾任直隶博野知县,父高华,系国子监监生。秋涛少负异禀,天性嗜学,才华横溢。“年二十举于乡”,二十一(本文来源于《北方文物》期刊1987年03期)
朔方备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何秋涛《朔方备乘》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何秋涛的生平及其丰硕的学术着述,接着介绍《朔方备乘》成书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同时回顾了有清一代学者们有关中俄关系的着述,接着重点介绍了《朔方备乘》在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俄关系史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最后指出《朔方备乘》是西北边疆史地学的集大成之作,是经世学风的典范;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是中俄两国关系的上乘之作,是作者爱国主义的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朔方备乘论文参考文献
[1].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
[2].杨雪.何秋涛《朔方备乘》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陈其泰.论何秋涛《朔方备乘》[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
[4].贾文才,白晓芬.何秋涛的《朔方备乘》与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
[5].章永俊.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6].王民,李永祥.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J].福建学刊.1996
[7].马大正.朔方备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
[8].陈元煦.何秋涛与《朔方备乘》[J].北方文物.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