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论文-谭亚飞

温疫论论文-谭亚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疫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温疫,中医

温疫论论文文献综述

谭亚飞[1](2019)在《猪温疫的中医释疑解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温疫属温病范畴,是猪病中危害最大的疫病。对此,中医有其特有的认知。本文从中医角度对其进行释疑解惑。(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9年09期)

王谦,张理云[2](2019)在《浅论《温疫论》中宣通气机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疫论》为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着。宣通气机思想贯穿于全书。分析相关原文及文献,阐述"宣通气机"思想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相关方药中的体现,认为疫病以气机结滞为病机,以祛邪及宣通气机为治则。治法中以下法为主,用药喜疏利而恶壅补,均为宣统气机思想的具体运用。(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07期)

赵进喜,贾海忠,刘宁,张保春,孙晓光[3](2018)在《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栗山是清代着名医家,所着《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张丽雯[4](2018)在《读《温疫论》谈运用大黄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疫论》全书共2卷,论述了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辨证以及与伤寒的区别。通过就《温疫论》中吴有性运用大黄之方法,浅谈其用药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再良[5](2018)在《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从具体疾病的角度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吴又可治疗温疫关注的是气机的疏利和通达,汗下应顺势而为,务必保持胃肠道通畅。吴又可喜大黄通利,嫌黄连闭塞,认为只用苦寒药,忘其本而徒治其标。汗下之后,症状缓解,邪去正安;疏利之法达邪于表里,通利紧跟其后以驱邪外出。吴又可《温疫论》经戴天章、杨栗山等的补充和扩展、吴鞠通对其方药的议论,至何廉臣的《重订广温热论》,扩大了温热病的证治范围。(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邢政,王秀莲[6](2016)在《吴又可《温疫论》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病学家吴又可的《温疫论》于1737年传入日本之后,作为第一部传入日本的温病学专着,引起日本医家的极大关注,在日本广泛传播,得到普及。为后期《温病条辨》等其他温病学着作在日本传播流行奠定基础。同时也推动着日本医家明确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冲破江户时代日本医学界大多依靠《伤寒论》辨证的固定模式,为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虽然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医家对吴又可《温疫论》的研究一度停滞不前,但是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传染性疾病的再次流行,越来越多的日本医家开始关注吴又可理论的研究价值,并且广泛探讨《温疫论》在现代临床的多方面应用。相信日本医学界将在感染性、传染性疾病领域更多的研究借鉴吴又可《温疫论》学说。并且未来的趋势是将吴又可《温疫论》的思想,更多的与日本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广泛用于各类型疾病的治疗,同时用来指导新型抗感染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更好的应用于现代临床。(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6年11期)

魏媛,郭思佳,李小娟,孙增涛[7](2016)在《从《温疫论》论今时之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吴又可所着的《温疫论》以下法逐邪理论最具代表性,其中包括"急证急攻""下不厌早"等。现代医家指出下法在某些疾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感染类疾病、慢性病的预防以及急危重症等。围绕《温疫论》下法治疗思想和原则,联系今时之用,并总结下法的临床意义,旨在重拾先贤攻下逐邪法的学术思想,不应局限于下法伤正或只有燥屎内结之时才用之,与临床工作者重新学习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该法,不致延误病情。(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6年12期)

许霞,安静[8](2016)在《庞安时论治温疫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着名医家庞安时,一生医学成就显着。现存着作有《伤寒总病论》一部,此书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阐述和补充,特别是对温疫的论述,根据病因不同进行分类,详细描述温毒五证,药用寒凉且重视预防调护。该书内容丰富,论理精湛,见解新颖。庞安时论治温疫的思想对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严利依,刘铁钢,甄建华,王云辉,于河[9](2016)在《阅读《温疫论》之浅悟》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疫论》是由明·吴又可撰写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被誉为中医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着。吴又可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病因学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其注重病因,提出的"杂气学说"弥补及丰富了传统六气学说,并是世界第一位提出与"微生物"学说最相近的医家。同时,吴又可提出"邪伏膜原论"并创立达原饮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论述,而且在现代临床运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吴又可虽然善用下法,但在诊治中极其重视胃气,其认为治温疫贵在"胃气"。此外,吴又可的温疫学说为叁焦理论开后世之先河,温病学派的形成功不可没。因此,吴又可创立的温疫学说是中医学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的杰出体现,不仅奠定了温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诊疗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叁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期刊2016-05-28)

万广宋,张思超[10](2016)在《《温疫论》人参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参在《温疫论》全篇广泛提及,范围覆盖治法与方剂等。归纳总结《温疫论》中对人参的应用,主要有助药力、扶正气两方面。助药力主要可以祛邪气、增药效;而扶正气主要是通过养阴津、调胃气、救坏证来实现。并对人参用药禁忌有所阐述。(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温疫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疫论》为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着。宣通气机思想贯穿于全书。分析相关原文及文献,阐述"宣通气机"思想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相关方药中的体现,认为疫病以气机结滞为病机,以祛邪及宣通气机为治则。治法中以下法为主,用药喜疏利而恶壅补,均为宣统气机思想的具体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疫论论文参考文献

[1].谭亚飞.猪温疫的中医释疑解惑初探[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

[2].王谦,张理云.浅论《温疫论》中宣通气机思想[J].山西中医.2019

[3].赵进喜,贾海忠,刘宁,张保春,孙晓光.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J].环球中医药.2018

[4].张丽雯.读《温疫论》谈运用大黄的经验[J].中医药导报.2018

[5].张再良.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

[6].邢政,王秀莲.吴又可《温疫论》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J].河南中医.2016

[7].魏媛,郭思佳,李小娟,孙增涛.从《温疫论》论今时之下法[J].光明中医.2016

[8].许霞,安静.庞安时论治温疫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9].严利依,刘铁钢,甄建华,王云辉,于河.阅读《温疫论》之浅悟[C].第叁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2016

[10].万广宋,张思超.《温疫论》人参应用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6

标签:;  ;  

温疫论论文-谭亚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