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剧场歌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午茶,中国声音,《再别康桥》,专场音乐会,小提琴,中国钢琴作品,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祝
小剧场歌剧论文文献综述
姜方[1](2019)在《“音乐午茶”入驻,亮出最美“中国声音”》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进博会新闻中心也已在11月1日对中外开放,今天起正式运营。继首届进博会之后,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公益品牌项目“音乐午茶”今年再次亮相新闻中心二楼,从今天起至10日为忙碌工作的中(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1-04)
王立婷[2](2019)在《浅析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小剧场歌剧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价值,经济上的低成本、与生俱来的时代性、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用性等,都说明了小剧场歌剧在创作和表演、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顺应着时代的必然性,必将走出一条蓬勃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0期)
孙怡文[3](2019)在《小剧场歌剧的艺术特征——以《再别康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再别康桥》是中国第一部小型歌剧。由周学士撰写的这部小型歌剧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再别康桥》讲述了林徽因及梁思成,现代诗人徐志摩以及金岳霖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部剧在中国歌剧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为中国歌剧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一、《再别康桥》独具魅力的音乐特色(一)中西结合的音乐风格《再别康桥》具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首先,歌剧风格取决于故事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剧中人物生活的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那时候,中国人民深陷于救国运动之中。当时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而且具有西方创(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6期)
逄冰清[4](2019)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一首桃花》的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首桃花》作为《再别康桥》最着名的唱段,采用了西洋大小调的旋律以及五四时期的诗词作为歌词,展现出别致的美学意义。《一首桃花》被很多着名女高音歌唱家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进行二度创作和演唱。本文从介绍小剧场特点,以及《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和《一首桃花》的演唱风格与艺术特点进行学术分析。《再别康桥》是我国在舞台上演出的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以往歌剧创作方式不同,《再别康桥》将中国诗词融入到声乐演唱的方式创造出同时适用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中国式歌剧。《再别康桥》中的《一首桃花》唱段的诗词是林徽因于1931年在香山休养时所撰写。本文从诗歌美感、作品曲式等方面对该选段进行分析。诗词美感方面,《一首桃花》的灵感来源于林徽因自身的情感,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像是春天的话语,灵巧动人,仿佛心思细腻的青年少女,这是藏在林徽因心中的美好想象,是对林徽因细腻娇羞、才情横溢内心的淋漓刻画。作品曲式方面,《一首桃花》的配曲是作曲家周雪石创作,由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共同协奏完成。其中,作为主奏乐器的小提琴代表着情感细腻丰富的林徽因,大提琴和钢琴进行伴奏来演绎诗词中表达的意境。曲中的八度拉升、叁连音、柱式和弦、转调等艺术表现形式给观众以强烈的代入感,体现出人物形象及诗歌意境的转变。总而言之,对选段《一首桃花》从艺术风格和演唱方面的分析,能够了解小剧场歌剧的特点及创作小剧场歌剧时的新思维。(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9-06-01)
孙策[5](2019)在《浅析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的形象塑造与唱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再别康桥》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上海,讲述了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陆小曼,金岳霖几个人之间爱恨情仇。最后以徐志摩的意外去世而结束。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剧中人物徐志摩的表演诠释以及唱段部分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唱段《再别康桥》的分析来探讨剧中人物徐志摩在舞台上的形象塑造。(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2期)
刘晓[6](2018)在《试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排与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的编排与参演是歌者声乐技能的发展和巩固,也是舞台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本人立足于舞台实践的亲身感受,通过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于2017年10月18日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上演的编排过程和演出经历进行分析,阐述本人对小剧场歌剧这种新兴艺术形式题材与呈现的理解,介绍河南大学近年来上演歌剧的发展历程,针对河南大学排演歌剧普遍具有制作成本小、受众水平高、资源共享化、伴奏较简单、“唱有余而演不足”等特点,从歌剧的前期筹划、角色分配、剧情编排、舞台布置以及歌剧后期制作等方面实现实践到理论的提炼,并从剧中主要唱段入手阐述这部歌剧里歌唱与表演的辩证关系特点,以及本人在歌剧歌唱与表演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及认识,给今后对于歌剧这类大型综合性艺术形式的排与演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候婉琪[7](2018)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艺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2001年在北京人艺小剧场成功首演,以其新颖的歌剧体裁形式成功在20世纪末歌剧多元探索的浪潮中夺得一席之位。剧本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所构写,以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陆小曼的人生故事为发展主线,用回忆录、倒叙的方式一步步展开叙述故事情节,讲述了那个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青年才俊关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每个人终其一生追求,却似乎每个人所得到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现实命运。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剖析,能让人们对小剧场歌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鉴于此,本文从分析小剧场歌剧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简单介绍了小剧场歌剧的显着特征以及歌剧《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和剧情,并从艺术表现手法、歌剧剧本、音乐本体、乐队伴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主要艺术特征,最后总结了几点小剧场歌剧可供我国民族歌剧今后创作与发展采纳的可借鉴之处。本文主要分为第一章绪论、第二、叁、四章以及结语共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是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概述,第一节写了小剧场歌剧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小剧场歌剧的主要特征;第二节从创作背景、剧情简介两方面重点介绍了这部歌剧。第叁章是本文的主要章节,从艺术处理、剧本和音乐结构、音乐风格、人物形象、音乐语言、人物经典唱段的音乐分析几个方面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出了它的主要艺术特征。第四章是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创作意义的总结。总结了叁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可供今后歌剧创作和发展采纳的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璐[8](2018)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现代诗歌与音乐的融合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是我国音乐创作者对歌剧体裁的一次全新的探索,从音乐的角度把诗人的诗作、生活、情感故事完美地呈现出来,使音乐与诗歌高度融合。(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01期)
胡岭云[9](2017)在《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重要唱段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再别康桥》是国内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同时也是一部文学歌剧,由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周雪石编曲创作,编剧为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老师(笔名水儿)。该歌剧以哲学家金岳霖的口吻讲述了民国时期着名的女建筑学家及诗人林徽因、建筑学家梁思成、现代诗人及文学家徐志摩以及女画家陆小曼之间的爱情故事,金岳霖的读白贯穿该歌剧始终。本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歌剧《再别康桥》的内容及创作背景,向读者阐明了该歌剧中各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及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第二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详细阐述了该歌剧中各个重要角色的重要唱段的艺术特征,包括各个人物的艺术形象,唱段的曲式结构,情感的收放表达,以及不同的艺术家对女主角林徽因的不同风格的演绎。第叁章是笔者通过对歌剧《再别康桥》的研究从而对中国歌剧产生的新的理解以及该歌剧对中国歌剧发展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26)
韩荣荣[10](2016)在《歌剧排演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排演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排演是声乐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手段。本文中,笔者结合此次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校内排演,从高雅艺术进校园、人格塑造担责任、歌剧普及众力推、声乐人才重应用等几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6年19期)
小剧场歌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小剧场歌剧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价值,经济上的低成本、与生俱来的时代性、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用性等,都说明了小剧场歌剧在创作和表演、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顺应着时代的必然性,必将走出一条蓬勃发展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剧场歌剧论文参考文献
[1].姜方.“音乐午茶”入驻,亮出最美“中国声音”[N].文汇报.2019
[2].王立婷.浅析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戏剧之家.2019
[3].孙怡文.小剧场歌剧的艺术特征——以《再别康桥》为例[J].艺术家.2019
[4].逄冰清.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一首桃花》的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9
[5].孙策.浅析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的形象塑造与唱段分析[J].黄河之声.2019
[6].刘晓.试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排与演[D].河南大学.2018
[7].候婉琪.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艺术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李璐.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现代诗歌与音乐的融合之美[J].北方音乐.2018
[9].胡岭云.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重要唱段的艺术特征[D].青岛大学.2017
[10].韩荣荣.歌剧排演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排演思考[J].北方音乐.2016
标签:午茶; 中国声音; 《再别康桥》; 专场音乐会; 小提琴; 中国钢琴作品; 艺术歌曲; 《春江花月夜》; 《二泉映月》; 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