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论文-王俊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论文-王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化学伤,滴眼液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1](2019)在《自体血清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体血清含有角膜修复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从而促使角膜后弹力层水分代谢的正常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运用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联合抗生素或抗病毒眼液及人工泪液和表皮生长因子,治疗54例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皎皎,李科,王海霞[2](2019)在《羊膜移植术联合佩戴绷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术(amnit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AMT)联合佩戴绷带镜(bandage contact lens,BCL)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s,PCED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至2017-02收治的多种原因所导致PCEDs患者50例(53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AMT联合角膜BCL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或(和)结膜瓣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溃疡或上皮愈合情况,羊膜转归,前房炎性反应情况和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视力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治疗组25例27眼,有效25眼,有效率92. 5%;对照组25例26眼,有效17眼,有效率65. 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术后2周羊膜大部分溶解,术后1个月羊膜基本完全溶解,术后3个月治疗组中25眼获得稳定眼表面,无排斥和继发感染发生。结论羊膜移植手术联合佩戴治疗用BCL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加速伤口关闭,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的形成,促进恢复视力。(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董翠翠[3](2019)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例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联合治疗前,患者的平均上皮缺损时间为(30.45±29.46)d,均予以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随访后,可见患者的植片角膜的上皮组织周边逐渐向植片中央修复,且植片上皮恢复光滑,其修复时间在5~38d,平均(16.24±11.08)d。随诊期间,未出现接触镜脱失移位、感染、蛋白沉积物以及眼部不适等症状,未见复发现象。结论:对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予以绑带式角膜接触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可促进角膜上皮完全修复,且修复时间显着缩短,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曹淑娟,骆晓琴,姜爱新[4](2018)在《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1我院收治的持续性角膜上皮损伤患者56例56眼病例资料,其中21例配戴水凝胶材质角膜接触镜者纳入对照组,35例配戴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临床疗效、角膜混浊分级、视力改善、患者主观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94%vs 76%)。治疗后3d组间haz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wk,1mo后组间haze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mo后观察组haze分级0级所占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49%vs 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7,P<0.05),观察组91.43%患者视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P=0.002)。治疗前两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1、3d,1wk舒适度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22、-15.827、-16.588,均P<0.01)。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4.25±1.05d,对照组为5.96±2.1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可用于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李亚男[5](2018)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是一个回顾性现况调查。收集2015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PPV的PDR患者共201例(201眼)。其中,男性86例86只眼,女性115例115只眼。201只眼中,右眼93只,左眼118只;患者年龄跨度30~81岁,平均年龄(57.94±9.65)岁,≥50岁159只眼,<50岁42只眼;糖尿病病程3~3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13.87±6.023年;既往有手术史(包括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腔注药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共97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Hb A1c<7.0%有36只眼,≥7.0%有165只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2493.89±610.31个/mm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Ⅳ期24只眼,Ⅴ期78只眼,Ⅵ期99只眼;手术中刮除角膜上皮25只眼;联合白内障手术71只眼;激光光凝点数<1000者78只眼,≥1000者123只眼;硅油填充61只眼,C3F8填充18只眼,未行眼内填充122只眼;患眼手术时间56min~240min,平均手术时间130.45±36.719min。PPV后测量眼压升高(非接触式眼压计≥21mm Hg),需要应用降眼压药物维持眼压时间≥2周为持续性高眼压。采用我国2016专家共识角膜上皮缺损的诊断标准确立角膜上皮缺损的判定标准。以泪液替代物或角膜接触镜等常规方法治疗角膜上皮缺损无效,连续2周以上不可愈合即可诊断为PCED。观察患眼手术后PCED的发生率,统计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ED的危险因素。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201只眼中,手术后发生PCED16只眼(PCED组),发生率为7.96%;未发生PCED 185只眼(NPCED组),占92.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中刮除角膜上皮(OR=13.239,95%CI 2.999~58.442,P=0.001)、联合白内障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OR=7.448,95%CI 1.975~28.091,P=0.003)、手术中C3F8填充(OR=11.344,95%CI2.169~59.324,P=0.004)、手术后持续性高眼压(OR=10.462,95%CI 2.464~44.414,P=0.001)是手术后发生PCED的危险因素。结论:PDR患者行PPV后PCED的发生率为7.96%,术中刮除角膜上皮、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术中玻璃体腔C3F8填充、术后持续性高眼压是PPV后PCED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6)

么娆,柯碧莲[6](2017)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是由于角膜上皮愈合功能下降而引起的持续性角膜上皮损伤。治疗困难、易复发,是眼科临床的挑战。传统方法如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角膜绷带镜等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本文综述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开发的多种新的干预措施及相关治疗药物开发进展。(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7年07期)

朱平利,徐玲,安良宝,孙兴家,王卓实[7](2017)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发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defect,PCE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行PPV的患者546例,567眼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PV后发生PCED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PCED的发生率为2.8%(16/567),Logistic回归显示术中角膜上皮刮除、硅油填充、糖尿病及术后持续高眼压等是导致患者术后PCE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3、1.51、2.31及1.23;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与PCED的发生无显着相关性(OR=1);2例(2眼)患者PPV后发生了顽固的PCED,最后被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virus keratitis,HSK);2例(2眼)患者术后持续的高眼压导致PCED。结论:术中行角膜上皮刮除或角膜上皮损伤、术中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糖尿病及术后持续的高眼压是PPV后发生PCED的常见原因,此外对顽固性PCED还应警惕HSK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吕芳奇[8](2016)在《羊膜移植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及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羊膜移植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及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方法:观察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因化学伤、热烫伤、角膜移植术后等病因导致的角膜上皮缺损及角膜溃疡141例(141眼)患者。排除热烫伤、化学伤患者角膜缘损伤范围>1/4象限,角膜溃疡范围>1/4象限,溃疡深度>1/2CT。同时排除经过共焦显微镜、角膜刮片、组织培养检查提示角膜感染患者,伴有眼睑损伤存在睑裂闭合不全的患者。剩余122例(122眼)患者经过应用药物、角膜接触镜等保守方法治疗2周。其中44例(44眼)患者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未见好转。角膜上皮缺损的患者上皮修复面积<70%,角膜溃疡的患者溃疡面积修复<70%,病灶缩小不明显,基质水肿及kp轻度减少。为防止病情加重采用覆盖式或“叁明治”式进行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8.8±4.7个月,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价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用χ2检验评价角膜上皮愈合、术后溃疡修复情况。用秩和检验评价角膜透明度情况。结果:44例(44眼)羊膜移植术后1周眼部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为0.52±0.46,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显着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7±9.8天,42例(42眼)角膜上皮愈合,术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例(2眼)角膜溃疡缺损面积修复<30%,基质浸润及KP无减轻且进行性加重,其中1例(1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另1例(1眼)B超提示眼内感染,经过治疗后病情未控制,给予眼球摘除。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角膜透明度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羊膜移植对缓解眼部疼痛症状具有明显作用。(2)角膜透明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好转。(3)羊膜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促进角膜上皮修复方法。(4)本研究显示羊膜移植术对角膜溃疡的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1-01)

吕芳奇,任华,闫东君,郝继龙,李绍伟[9](2016)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上皮剥脱,经药物或角膜接触镜等方法治疗2周以上未见好转者[1]。其常见病因为:1眼酸碱烧伤及热烫伤;2感染性角膜疾病(如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等);3角膜移植术后局部眼表结构破坏,导致角膜上皮持续不愈合。角膜上皮是角膜的第一道防线,其持续缺损可能会引起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眼内容物脱出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对于持续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6年03期)

冯彩霞,张静慧[10](2015)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PCED患者(包括外伤15例、手术16例、化学烧伤23例、角膜炎18例、其它原因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对照组滴用贝复舒滴眼液。小牛血、吲哚美辛和贝复舒皆滴眼每日4次,疗程为14 d,第1周每日观察、第2周隔日观察,观察项目包括患眼局部症状、体征和上皮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27例(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占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1);治疗组治疗PCED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6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1);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PCED疗效确切,优于贝复舒眼液,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5年07期)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术(amnit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AMT)联合佩戴绷带镜(bandage contact lens,BCL)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s,PCED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至2017-02收治的多种原因所导致PCEDs患者50例(53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AMT联合角膜BCL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或(和)结膜瓣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溃疡或上皮愈合情况,羊膜转归,前房炎性反应情况和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视力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治疗组25例27眼,有效25眼,有效率92. 5%;对照组25例26眼,有效17眼,有效率65. 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术后2周羊膜大部分溶解,术后1个月羊膜基本完全溶解,术后3个月治疗组中25眼获得稳定眼表面,无排斥和继发感染发生。结论羊膜移植手术联合佩戴治疗用BCL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加速伤口关闭,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的形成,促进恢复视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自体血清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2].王皎皎,李科,王海霞.羊膜移植术联合佩戴绷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J].武警医学.2019

[3].董翠翠.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4].曹淑娟,骆晓琴,姜爱新.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8

[5].李亚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危险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8

[6].么娆,柯碧莲.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7

[7].朱平利,徐玲,安良宝,孙兴家,王卓实.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危险因素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

[8].吕芳奇.羊膜移植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及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吕芳奇,任华,闫东君,郝继龙,李绍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

[10].冯彩霞,张静慧.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5

标签:;  ;  ;  ;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论文-王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