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标准化病人的分析

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标准化病人的分析

刘萍赵亚琴薛娜

山西省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将在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2012级高职护生65名,分别设为传统教学组和标准化病人教学组,进行临床实习带教,比较分析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的差异。结果:标准化病人教学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训练方面有明显的提升。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能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带教质量。

【关键词】护生;神经内科;标准化病人;传统带教;

【中图分类号】R853.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277-02

标准化病人(SP)是向社会招募的专门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的一类特殊“病人”,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真正的患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这些人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甚至使用必要的化妆技术,“演”出不同的病人应该具有的症状和体征,在医学生学习中,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爱伤观念等人文素质[1]。

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标准化病人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学教学活动中,如加拿大的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等,我国某些医学类院校将其运用在《诊断学》、《健康评估》等教学与考核中[2]。近年来,我院护理专业尝试与数个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尝试标准化病人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现将在神经内科的标准化病人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

2014年9月-11月,选取在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12级65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65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均为女生。

1.1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

两组学生在年龄(表1)、基础医学课程平均成绩(表2)方面均无差别。

2.研究方法

2.1实验组教学方法

1)SP选择与培训:招募主管护师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备一定表演能力的护士为标准化病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经过2周培训,SP要熟悉所扮演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表现,预演合格后参与本次研究。

2)剧本设计:在学生在神经内科实习的三周内,共提供给学生7个病例剧本,每三天更换一次,剧本举例:早晨5:32分,神经内科的护士小王正在护理站忙碌着,突然接到急诊科的电话,马上要来一位脑出血患者,请做好接诊准备。患者女性、45岁、入院时护理查体:T36.3℃、P76次/分、R20次/分、BP153/104mmHg,肥胖体型、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GCS评分为10分,口腔可见少许呕吐后遗留的胃内容物,左侧肢体肌力O级、肌张力增高,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受压皮肤完好。诊断:右颞叶脑出血、脑疝、高血压3级极高危。6:10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右颞叶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至上午10:40返回病房,生命体征平稳。

3)标准化病人带教法实施:学生提前一天拿到案例,教学当天在科室示教室内做好场景布置,实习学生分为4组(6~7人/组),由小组内抽签决定扮演护士和医生的4名学生,其他做为观察员。

4)总结与反馈:结束后,首先由标准化病人反馈,然后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观察员评价。最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任务情境模拟做出点评。在自评、他评及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学徒式的带教方法,护生跟带教老师,按照神经内科实习大纲要求,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如口腔护理、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等,教师负责讲解、示范,护生听、看、模仿。

3结果评价

考核采取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前者由标准化病人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组成,后者是出科时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主要是学生从病例库抽取病例根据病例要求进行操作(占70%),然后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提问(占30%)。总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占20-30%,终结性评价占70-80%[2]。

3.1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2结果两组学生出科理论和技能评价结果,两个医院在神经内科实习的实验组同学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同学,见表3。此外,实验组同学普遍认为,标准化病人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以及职业道德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100%的同学认为这种方式很新颖,希望在以后的带教中采用这种方式,大部分同学认为标准化病人带教法能够将知识有效的融汇贯通,在学到并体验到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但是鉴于科室实际病人较多,有时显得比较费时,但是是值得的。

4讨论

高职护理教育不是本科护理教育的简单压缩,也不是中职护理教育的高级复制,它要求护生既要有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又要具备扎实的动手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新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能够较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1SP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一位国外著名的医生的墓志铭这样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护士不是单纯地去做护理操作,而是真正地帮助患者,这种帮助很多是需要言语上的。但是,很多护生在刚下临床时不知道如何跟患者沟通,有的表现得很羞涩、有的胆大的可能说了不该说的话,SP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实患者的感觉,经过精心的剧本和场景设计,提高学生沟通能力;SP表演出真实的情感,护生可以真正的体会到,让学生的同理心和爱伤观念不断培养。

4.2SP对于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

很多学生把知识背地滚瓜烂熟,但见到SP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问什么,这也是职业教育一直强调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为什么不能用真正的病人呢?在具体的课程时间点里,要找到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适合学生学习的典型病人,还是有难度的,或者基于伦理方面的原因,考虑到医学生在没有取得资格的条件下,可能对患者带来的潜在的伤害,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原因,使用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更有利于医学教育[3]。

而“传统教学方法”是学徒式的带教,护生跟着带教老师上班,除学习一些护理操作之外,对一个科室的疾病认识往往达不到系统化的掌握程度,而且在学习中往往教师示范,护生模仿,按部就班地跟着做,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差,缺乏创新和批判性的思维训练。

4.3标准化病人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未接触真正的病人之前,以标准化病人中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体验临床问题的解决,避免了学生在面对真正的临床场景时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反应[4];护生在已有心理准备和适应的前提下,再接触真正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加深对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和有机化。在现阶段,无论是院方还是患方,都十分重视维护患者的权益,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护生盲目给患者操作,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而标准化病人中每个任务的完成均伴随着一定护理操作的实施,即在接触患者之前将护理操作进一步强化,避免由于不熟练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也加强了其操作能力。

标准化病人虽然已初步应用于职业教育,但是临床带教老师自身的素质和时间的分配往往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护理教学中,尚需在剧本设计、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魏红蕾,标准化患者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3):52-53。

[2]殷敏,医学模拟患者和角色演练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71-173。

[3]张莉芳,蔡益民,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9,06(6):270-271.

[4]施月仙,田金徽,杨克虎,赵岳,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1-95。

作者简介:刘萍,女,1981年出生,籍贯:山西省运城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标签:;  ;  ;  

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标准化病人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