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凝土多轴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纤维,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应力比,极限强度
混凝土多轴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亮[1](2019)在《钢纤维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钢纤维掺量和叁轴应力比对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钢纤维全轻混凝土和钢纤维次轻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考虑到试验机加载能力和新拌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选取的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0.5%、1.0%和1.5%,试验加载路径有单轴拉、压,双轴等压和真叁轴压。结果发现在单轴应力和低应力比条件下,钢纤维能够明显地发挥增强阻裂作用,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中间主应力对极限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影响越来越大,且钢纤维体积掺量对两种轻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有一定的影响;在高应力比条件下,钢纤维体积掺量对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无明显影响,但对高应力比下轻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上特有的应力平台区域有较大的影响。考虑钢纤维含量特征参数的影响,对普通骨料混凝土的Kotsovos破坏准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得出了适合钢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准则表达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钱向东,李旭展[2](2019)在《混凝土拱坝的多轴强度与安全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便于推算混凝土多轴强度,开展混凝土结构的多轴强度设计,本文针对任意的多参数强度准则,给出了用等比超载系数K_(OL)计算多轴强度的通用方法。以某已建成的拱坝为例,分别计算坝体的等比超载系数K_(OL)和失效距离系数K_(FD),并与单轴强度安全系数进行比较,指出混凝土拱坝按多轴强度设计的必要性。基于K_(FD)的定义和算例分析,建议将K_(FD)作为拱坝多轴强度安全设计和校核的指标。(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丁梦佳[3](2019)在《动态加载下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规律及其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指的是将废弃的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块通过破碎、清洁、分级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级配进行混合,部分或全部替代砂石等天然骨料(主要是粗骨料),然后加入水泥、水等配置而成的新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可以有效地解决建筑废弃物问题,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都十分关注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许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都仅限于对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和单轴状态下力学性能的研究。然而,对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和破坏准则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采用大连理工大学的液压伺服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再生混凝土多轴动态试验,即进行了叁种不同强度等级(C20,C40,C60)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取代率(30%,50%)和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3,1 0-3/s,10-2/s)及不同应力比下的动态试验,应力状态有如下几种:单轴拉,单轴压,双轴压-压,双轴拉-压,叁轴压-压-压。其中,双轴及叁轴的加载方式为比例加载。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 0-5/s,10-4/s,10-3/s,10-2/s)下的单轴拉和单轴压试验,给出了再生混凝土在单轴受拉或单轴受压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和强度规律,分析了应变速率对单轴强度的影响。在同一应变速率下,再生混凝土的骨料取代率为30%时的强度提高幅度明显比50%替代率的高。2.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下的双轴压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应变速率及应力比下,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的区别,以及应变速率、应力比、再生骨料取代率这些变化参数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在双轴压下的强度准则,并引入了应变速率作为参数。再生混凝土双轴压-压强度随应力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近似呈现抛物线形变化趋势。在不同应力组合下,混凝土对应变率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3.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下的双轴拉-压试验,分析了应变速率、应力比、再生骨料取代率这些变化参数对再生混凝土双轴拉-压强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强度准则,并引入了应变速率作为参数。同一应力比下,当应变率增加,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也跟着提高。应变速率越大,提高的幅度值越大。对应于同一应变率,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值有明显的不同。抗压强度随着拉应力增大而降低。4.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10-2/s)下的叁轴压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压-压-压状态下的动态强度规律。分析了应变速率、应力比、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及强度的影响,并在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了考虑应变速率及应力比的强度准则。在同一应变速率下,强度最大值多出现在应力比为-0.1:-0.5:-1和-0.1:-0.75:-1之间。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均呈现提高的趋势。当应变率为10-2/s时,强度提高幅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4)
邓明科,叶旺,马福栋[4](2019)在《高延性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延性混凝土存在纤维桥联作用和应变硬化特征,与普通混凝土的破坏机制有较大差异。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准则,对6种古典强度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根据高延性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受力特点,对比分析了过-王强度准则与高延性混凝土的试验结果;最后采用五参数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适合高延性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准则。研究结果表明:过-王强度准则不能准确描述高延性混凝土的破坏情况,通过五参数统一强度理论确定的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准则表达式简单,具有清晰的物理概念和力学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柯书武,于强,柯济民[5](2018)在《基于混凝土双轴强度准则的重力坝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重力坝的可靠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建基面抗滑稳定等方面,对基于不同强度准则的重力坝可靠度分析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首先介绍了采用的双轴强度准则、广义随机空间内的可靠度分析方法,然后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对基于混凝土双轴强度准则的某重力坝可靠度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苏洁,池寅,孟宽[6](2018)在《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真叁轴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纤维种类、长径比、体积掺量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制作25组纤维混凝土试件,通过真叁轴压缩试验,研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HyFRC)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强度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侧向围压作用下,HyFRC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斜剪破坏.与相同配合比的素混凝土试件相比,随着钢纤维特征参数的增加,HyFRC试件的叁轴峰值强度有显着提升,而聚丙烯纤维特征参数的变化对峰值强度影响较小.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W-W 5参数模型的HyFRC破坏准则,能够很好地预测纤维混凝土在多轴压缩状态下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玉梅[7](2017)在《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其应用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经济效应。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大多处于多向应力状态,混凝土多轴应力强度及本构关系是最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结构分析基础。再生混凝土由于微观结构与普通混凝土存在明显差异,用现有普通混凝土多轴应力强度和本构关系对再生混凝土进行结构分析已不适用,因此,再生混凝土多轴力学性能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本理论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No.51478126),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单轴及多轴强度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SEM扫描电镜及电子显微镜对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过渡区界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发现再生混凝土新-旧过渡区界面处有明显的孔洞和微裂缝。利用高清摄像仪,对再生混凝土切片在不同加载阶段的裂缝开展情况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再生骨料的使用对裂缝开展的影响。根据再生骨料微观特性,提出以“再生骨料效应层”作为再生骨料性能表征的微观结构模型,并建立了再生骨料效应层体积分数计算式。2、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混凝土试件在单轴应力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以及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各强度值之间的换算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单轴强度值逐渐降低。根据强度值与混凝土密度及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关系,提出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二元变量数学计算模型。试验测试了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再生骨料取代率越高,弹性模量越小,曲线上升段初始斜率越小,曲线下降段越陡峭。结合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的分段有理式本构模型和损伤模型。同时,试验测试了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受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合适的受拉本构模型。3、对再生混凝土在二轴压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力比和再生骨料取代率两个因素对二轴压强度、变形以及初始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二轴压强度值高于单轴强度,且强度值随应力比的变化规律为:α0.5>α0.75>α1>α0.25,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变化规律为RAC30>RACO>RAC50>RAC70>RAC100。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应变值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弹性模量值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方差计算,定量分析了应力比和再生骨料取代率两个因素对二轴压强度、变形以及初始弹性模量的影响率。根据强度和变形数据,提出了再生混凝土二轴压强度破坏准则和主应变空间破坏准则。试验测试了二轴压下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曲线形状的影响,结合曲线特点,提出了基于损伤理论的二轴压本构模型。4、对再生混凝土在叁轴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及变形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力比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在叁轴压下破坏形态、强度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叁轴压破坏形态影响不明显,混凝土试件发生层状劈裂破坏和斜剪破坏两种破坏形态。叁轴压应力下再生混凝土强度值约为单轴强度值的4.5~5.5倍,应力比为α=-0.1:-0.5:-1时强度值最大,强度值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变化规律为RAC30>RAC0>RAC50>RAC70>RAC100。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峰值应变在α=-0.1:-0.25:-1时值最大,应变值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叁轴强度提高值和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的应变值随应力比及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变化趋势,分别提出了以应力比和再生骨料取代率为变量的叁轴压强度和应变计算公式。通过方差计算,定量分析了应力比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率。基于强度数据,给出了八面体应力空间的强度表达式,并提出了相适应的四参数破坏准则及本构模型。(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2-01)
李萌[8](2017)在《静动组合荷载下混凝土多轴动态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混凝土材料应变率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尚未建立考虑初始静荷载作用影响的动强度分析方法。若不考虑初始静荷载对混凝土动态强度的影响,则会过高的计算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强度,使结构设计偏于危险。基于此,本文对混凝土材料动态强度提高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建立了能反映初始静荷载影响的静-动组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多轴动态强度准则,并在ABAQUS软件中实现了混凝土材料和结构在静-动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模拟,得到的规律性认识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理论的正确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分析成果如下:(1)以脆性材料强度应变率效应内在机理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随应变率由低到高变化过程中,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多相性及非均质性,将材料的真实强度与宏观承载力区分开来,给出了各应变率范围内混凝土材料强度应变率效应的内在物理机理,认为混凝土材料强度率敏感性是由热活化机制与黏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混凝土材料真实的动态强度是应变率效应导致的,超出真实动态强度的部分,材料在宏观上表现为承载力进一步提高,这一部分的提高是由于惯性作用的结果,与应变率效应无关。(2)通过分析混凝土材料在静动组合载荷下的率效应机理,给出了初始静载荷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混凝土材料参数与初始静载荷和应变率的表达式,提出了建立静动组合强度准则的一般方法。通过强度参数反映初始静载荷与应变率的联合影响,给出了由初始有效静载荷、动态黏聚强度和摩擦强度共同组成的混凝土动态强度,将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发展为静动组合多轴强度准则。利用多组混凝土材料静动组合强度试验结果对建立的静动组合多轴强度准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结合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建立的混凝土材料静动组合多轴强度准则,能够合理地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单轴和多轴强度随应变率以及初始静载荷变化规律,验证了强度准则的合理性。(3)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混凝土材料及结构在静-动组合荷载作用下一系列动态力学反应,分别考虑了应变率及初始静荷载对混凝土材料(及构件)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材料强度随应变率及初始静荷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材料(结构)强度随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加,随初始静荷载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6-13)
吴燕巍,王沂[9](2016)在《混凝土多轴强度及其破坏形态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混凝土在不同应力作用的状态下,分析其强度和变形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五种典型破坏形态及其划分的条件,并论述了混凝土在各个破坏形态时其变化规律,为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特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6年21期)
王国盛,路德春,杜修力,李萌[10](2016)在《基于S准则发展的混凝土动态多轴强度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经典强度理论或准则的强度参数分析,将强度参数转化为由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强度表示,结合S准则给出的混凝土单轴强度的率效应规律,得出了强度参数受应变率影响的率效应函数,进而将常用的静态多轴强度准则摩尔–库伦强度理论、松岗–中井强度理论、德鲁克–普拉格强度理论、拉得–邓肯强度准则和胡克–布朗强度准则发展为动态多轴强度准则.利用混凝土动态单轴压缩和动态单轴拉伸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给出的S准则率效应参数,分析了5种强度准则中强度参数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取值范围.基于混凝土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强度,分别给出了5种强度准则在子午面、偏平面和平面应力条件下的强度曲线与主应力空间中的强度曲面,对比分析了5种强度准则间的异同,以及每种强度准则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利用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双轴和动态真叁轴强度试验结果,分析评价了5种动态多轴强度准则,并且阐述了各动态多轴强度准则的应变率适用范围.德鲁克–普拉格强度理论与试验结果相差甚远,不适于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规律.动态双轴加载时,在拉压区各强度准则差别不大,都可较好地描述试验规律;在压压区各强度准则差别较大,松岗–中井强度理论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在动态真叁轴比例加载时,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和胡克–布朗强度准则无法考虑中主应力的影响;松岗–中井强度理论和拉得–邓肯强度准则都可较好地描述试验规律.(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混凝土多轴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便于推算混凝土多轴强度,开展混凝土结构的多轴强度设计,本文针对任意的多参数强度准则,给出了用等比超载系数K_(OL)计算多轴强度的通用方法。以某已建成的拱坝为例,分别计算坝体的等比超载系数K_(OL)和失效距离系数K_(FD),并与单轴强度安全系数进行比较,指出混凝土拱坝按多轴强度设计的必要性。基于K_(FD)的定义和算例分析,建议将K_(FD)作为拱坝多轴强度安全设计和校核的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凝土多轴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亮.钢纤维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9
[2].钱向东,李旭展.混凝土拱坝的多轴强度与安全指标[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丁梦佳.动态加载下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规律及其破坏准则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4].邓明科,叶旺,马福栋.高延性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J].硅酸盐通报.2019
[5].柯书武,于强,柯济民.基于混凝土双轴强度准则的重力坝可靠度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18
[6].苏洁,池寅,孟宽.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真叁轴强度试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7].王玉梅.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7
[8].李萌.静动组合荷载下混凝土多轴动态强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9].吴燕巍,王沂.混凝土多轴强度及其破坏形态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
[10].王国盛,路德春,杜修力,李萌.基于S准则发展的混凝土动态多轴强度准则[J].力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