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颅动脉论文-王欣,姚莉,孟璇,马东梅,雷丹

颈颅动脉论文-王欣,姚莉,孟璇,马东梅,雷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颅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柳茶,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

颈颅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姚莉,孟璇,马东梅,雷丹[1](2019)在《柳茶对家兔实验性颈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柳茶对家兔颈、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色家兔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阿托伐他汀(3.0 mg·kg~(-1)·d~(-1))组,柳茶高、低剂量(15和7.5g·kg~(-1)·d~(-1))组。采用高脂饲料和免疫损伤法制备AS模型。取颈动脉(carotid artery,CA)做病理检查。颈动脉超声(color doplex flow imaging,CDFI)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Vm和PI。测定家兔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叁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模型组CA有明显病理性改变;CA和BA的IMT,Vm,PI值升高;血清TC,TG,LDL,ox-LDL,MDA,TNF-α,IL-6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柳茶2组以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AS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结论:柳茶具有抗家兔颈、颅A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血脂、抗氧化及减少炎性因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丽,辛果果,宁金丽,王亚星,宋彬彬[2](2018)在《颈颅多普勒超声(TCD)长压颈试验对预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脑灌注情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颅多普勒超声(TCD)长压颈试验对预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脑灌注情况的评估作用,以确保术中脑灌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颈总动脉远段和(或)颈内动脉颅外段存在70%-99%狭窄的病人46例,均用TCD对病人进行术前脑血流评估,部分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TCD检查包括患侧大脑中动脉M1段(MCA1)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PI<1.1)、颅内侧枝开放情况,以及长压颈试验(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数秒,以模拟术中夹闭)后MCA1血流速度变化。根据长压颈试验,将病人分为两组,压颈后MCA1血流速度回升组(38例)和无明显回升组(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合术中临时分流率,以及术后脑梗死和高灌注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病人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外动脉侧支全开放者占23.9%[11/46],部分(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开放者占58.7%[27/46],仅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者占6.5%[3/46],均未开放者10.8%[5/46]。无回升组术8例术中均安装转流管。术后病人均无高灌注风险发生,在手术当日出现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的有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检查中的长压颈试验对CEA病人进行术前脑灌注评估,有助于预判术中脑灌注情况,选择手术方式,避免过度灌注和低灌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颅脑及颈部血管超声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23)

杨振兴,黄德俊[3](2017)在《血管内单纯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栓塞复杂宽颈颅内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单纯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栓塞复杂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科使用国产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宽颈复杂动脉瘤的过程。结果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完善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准确测量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大小及瘤颈宽度、动脉瘤与周围侧支血管的位置关系,基于测量数据,选择合适的Willis覆膜支架(4.5mm×16mm),置入支架后可见有对比剂内漏,考虑I型内漏,再次平行置入另一枚覆膜支架后,颅内动脉瘤即刻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对于部分复杂宽颈颅内动脉瘤,严格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血管内单纯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王峰,刘永晟,李枫,纪东华,李城[4](2007)在《瘤颈重塑形技术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支架和球囊辅助技术在栓塞顿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47,列患者54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男25例,女22例,31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平均瘤颈直径5.1mm,进行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14例球囊辅助栓塞,采用Hyperform或Hyperglide不可脱球囊充盈后阻塞动脉瘤颈口,经另一个预置于动脉瘤内的微导管送入弹簧圈,弹簧圈稳定满意填塞动脉瘤后,撤出球囊。40例支架辅助栓塞,将支架放置跨过瘤颈口,再经微导管送入弹簧圈,支架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结果全部操作成功,54个动脉瘤中完全填塞46个,8个为次全填塞(>90%),不全填塞(<90%)有2个,所有载瘤动脉均通畅。1例并发脑栓塞,1个月后恢复。临床随访,无1例再发出血。结论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支架辅助技术的远期疗效及再侠窄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期刊2007年01期)

何伟文,伍健伟,李明昌,梁建峰[5](2007)在《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宽颈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难度较高,在各种辅助技术应用前,常因弹簧圈难以在瘤腔内稳定成篮或易于突入载瘤动脉,导致无法栓塞治疗或栓塞治疗失败。一部分病例虽可通过成篮技术完成栓塞治疗,但致密栓塞率低[1]。本研究通过采用球囊、支架等辅助技术对宽颈颅内动脉瘤行(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高满,崔世民,范一木,靳松,闫世鑫[6](2007)在《自膨胀式支架联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自膨胀式颅内专用支架(Neuroform 支架)与可解脱微弹簧圈(GDC)栓塞相结合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Neuroform 支架与 GDC 结合栓塞治疗30例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6例、基底动脉干9例、基底动脉起始部5例),30例后交通宽颈动脉瘤,5例椎动脉宽颈动脉瘤。通过微导管释放 Neuroform 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将另一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腔以 GDC 栓塞动脉瘤。结果全部病例采用 Neuroform 支架结合 GDC 栓塞,支架均顺利通过载瘤动脉,覆盖瘤颈,其中60例致密栓塞,5例部分栓塞。2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42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39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颈有残留。结论 Neuroform 颅内支架使用方便、安全,适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 GDC 栓塞。(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学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张佳栋,PG,Courtheoux[7](2006)在《血管内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HyperForm球囊重塑技术选择性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HyperForm球囊重塑技术选择性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11例(12个动脉瘤),评价此种球囊的优点,评估其栓塞效果。结果本组11例病人(12个动脉瘤)均成功地进行了选择性动脉瘤栓塞,术毕复查全脑血管DSA,12个动脉瘤中11个完全闭塞,1例颈部残留。临床结果按改良G lasgow评分来评估结果均很好。结论采用HyperForm球囊重塑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位于颅内动脉分叉处或颅内小动脉的宽颈颅内动脉瘤。(本文来源于《中原医刊》期刊2006年20期)

王峰,刘永晟,纪东华,李枫[8](2006)在《瘤颈重塑形技术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血管内栓塞技术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对于宽颈的动脉瘤,介入治疗较为困难。我们采用球囊保护或支架置入技术,重塑瘤颈,有效地满意填塞动脉瘤。材料和方法: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男7例, 女13例,9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平均瘤颈直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期刊2006-10-01)

胡锦清,林东,沈建康,赵卫国[9](2004)在《Neuroform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报道我科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宽颈脑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 2例 2 4枚宽颈颅内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和弹簧圈进行栓塞 ,其中急性破裂动脉瘤 19枚、未破裂动脉瘤 5枚。结果 支架均成功地释放 ,支架置入后的造影未发现有瘤内造影剂滞留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10 0 %闭塞动脉瘤 18枚 ,90 %以上闭塞 5枚 ,1枚伴发的未破裂小型宽颈动脉瘤在支架置入后微导管无法超选 ,载瘤动脉均通畅。有 2枚动脉瘤虽有支架阻挡 ,但仍有部分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与支架置入有关的症状性缺血性并发症。 17例造影随访中 ,有 1例在 3个月复查时发现再通 ,进行 2次栓塞完全闭塞动脉瘤 ,其余未见复发 ,结论 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安全有效 ,适合于宽颈颅内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特别适合于迂曲的脑血管 ;其径向支撑力较差 ,在输送微导管时应防止其移位 ;其支架网眼较大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 ,致密填塞是重要的 ,在输送弹簧圈时仍应防止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 ;术前、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术后严格的系列造影随访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04年S1期)

林东,胡锦清,王懿,沈建康[10](2004)在《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应用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估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经验。方法  6例宽颈动脉瘤在常规方法应用无效后采用双侧股动脉入路 ,把 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 ,由微导管内同时或先后送入弹簧圈 ,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 ,随后再送入更多的弹簧圈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  6例AN成功地栓塞 ,10 0 %闭塞 2个、闭塞 >90 %的 4个。缺血性并发症 1例 ,导致中残。术后 3月时GOS优良 5例、中残 1例。有 5例进行了造影随访 ,无AN复发和再破裂。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对于某些复杂的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04年S1期)

颈颅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颅多普勒超声(TCD)长压颈试验对预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脑灌注情况的评估作用,以确保术中脑灌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颈总动脉远段和(或)颈内动脉颅外段存在70%-99%狭窄的病人46例,均用TCD对病人进行术前脑血流评估,部分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TCD检查包括患侧大脑中动脉M1段(MCA1)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PI<1.1)、颅内侧枝开放情况,以及长压颈试验(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数秒,以模拟术中夹闭)后MCA1血流速度变化。根据长压颈试验,将病人分为两组,压颈后MCA1血流速度回升组(38例)和无明显回升组(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合术中临时分流率,以及术后脑梗死和高灌注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病人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外动脉侧支全开放者占23.9%[11/46],部分(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开放者占58.7%[27/46],仅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者占6.5%[3/46],均未开放者10.8%[5/46]。无回升组术8例术中均安装转流管。术后病人均无高灌注风险发生,在手术当日出现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的有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检查中的长压颈试验对CEA病人进行术前脑灌注评估,有助于预判术中脑灌注情况,选择手术方式,避免过度灌注和低灌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颅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欣,姚莉,孟璇,马东梅,雷丹.柳茶对家兔实验性颈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9

[2].李丽,辛果果,宁金丽,王亚星,宋彬彬.颈颅多普勒超声(TCD)长压颈试验对预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脑灌注情况的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颅脑及颈部血管超声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3].杨振兴,黄德俊.血管内单纯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栓塞复杂宽颈颅内动脉瘤[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

[4].王峰,刘永晟,李枫,纪东华,李城.瘤颈重塑形技术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J].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2007

[5].何伟文,伍健伟,李明昌,梁建峰.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

[6].高满,崔世民,范一木,靳松,闫世鑫.自膨胀式支架联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的效果[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

[7].张佳栋,PG,Courtheoux.血管内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的体会[J].中原医刊.2006

[8].王峰,刘永晟,纪东华,李枫.瘤颈重塑形技术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2006

[9].胡锦清,林东,沈建康,赵卫国.Neuroform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

[10].林东,胡锦清,王懿,沈建康.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应用经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

标签:;  ;  ;  ;  

颈颅动脉论文-王欣,姚莉,孟璇,马东梅,雷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