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山西戏曲剧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戏曲剧种,山西戏曲,碗碗腔,梆子戏
山西戏曲剧种论文文献综述
王越[1](2018)在《从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探析山西戏曲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1月山西省文化厅根据文化部艺戏函[2015]41号文件《关于召开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的通知》,派人参加了全国剧种普查培训。2016年积极落实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于同年4月6日下发了晋文办(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柴国珍[2](2014)在《社会结构空间转换与戏曲文化的走向——基于山西戏曲剧种演变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空间转换的影响,不同戏曲文化之间会引起交融、互动与整合,进而导致戏曲文化生存空间的演变。对农耕、工业、知识叁个时期(10-21世纪)影响山西戏曲文化生存空间因子权重值的定量化分析可知:戏曲在社会空间中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次要地位;宗教、礼乐和娱乐走向纯娱乐形式;全民性参与并获得社会认可的戏曲活动转化为少数人的"商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距离"的消失发展为文化的同质化并且造成戏曲文化原有的地域性、多样性与丰富性的艺术特征的消失。戏曲文化的生存空间呈现萎缩态势。(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武艺,封晓东[3](2011)在《山西戏曲部分剧种消亡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扎根于民间的传统戏曲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挑战。山西戏曲剧种数量从1965年的55种锐减至2003年的28种,其消亡受语音、交通、文化等多方面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2期)
柴国珍[4](2010)在《文化生态与戏曲变迁——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悠久与厚重的山西戏曲文化受自然与人文等因子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戏曲文化生态样式以及戏曲剧种文化分布上独有的文化生态特色。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区是本土戏曲剧种文化内部之间以及本土戏曲剧种文化与外来戏曲剧种文化的交融、互动和整合的结果。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经历了兴起、繁盛和衰微叁个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对戏曲剧种文化生态具有一定维稳与保存的作用,但工业与信息化的人文环境加速了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的演变。(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柴国珍[5](2008)在《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历经上千年走过了兴衰的路程。戏曲是地方文化的体现,是地理环境因素的表征,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的孕育与滋养,离不开地域文化的熏染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与“表里山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厚重的叁晋文化、浓郁的民歌故乡、独具特色的晋语方言等因素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从而使得山西戏曲剧种丰富(位居全国第一,达50多种),地域差异鲜明。可见山西戏曲剧种是地域性、多样性与完整性最鲜明的文化地理体现。本文以山西戏曲剧种发展的时间为“连线”,以山西戏曲剧种生存的空间为“层面”。时间选取叁个时间点作为空间联系的纽带,而层面指戏曲声腔、音调、方言等戏曲剧种基本元素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变化与发展形态。而空间是戏曲剧种生存的家园,是戏曲研究回归本体,还戏曲以本来面目的最好方式。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山西戏曲剧种的分布;2、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区的分布;3、山西自然地理与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4、山西方言与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5,山西人口与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6、山西宗教与山西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第一部分论述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上的分类,说明山西戏曲剧种的文化地理特性。山西戏曲剧种本身就是地理元素的体现,剧种的名称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点。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山西戏曲剧种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戏曲剧种文化区。因为戏曲是地方戏,是地域文化的反映。主要研究其文化区的形成背景如何?分布如何?特征如何?文化的扩散方式如何?各种戏曲剧种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竞争如何?核心区文化与边缘文化的关系如何?本土戏曲文化之间、本土与外来戏曲文化之间的整合如何?揭示戏曲文化整合就是戏曲文化的融合、戏曲文化的新生与戏曲文化的消解过程,是文化的地位的转换。第叁部分论述山西自然地理环境对山西剧种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戏曲剧种的形成、流布、发展的关系如何?地形地貌对戏曲剧种的音调、声腔、艺术风格的影响如何?第四部分着重阐述一个观点:山西“表里山河”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晋语的形成提供了地域差异鲜明的特色,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形成了以中原官话与晋语构成的山西方言体系。而晋语是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方言。山西方言主要表现为驳杂性与单纯性的分布格局,为山西戏曲剧种的丰富性、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音韵、声腔种类。第五部分围绕历代山西人口的变化与戏曲剧种之间的关系作论述。人也是自然的人,戏曲文化也是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创造的。因而山西人口的变化是影响山西戏曲剧种的原因之一。本章考察了戏曲剧种的传播路径如何?明清时期山西移民、晋商活动与戏曲剧种的形成、流布等关系如何?第六部分论述了宗教对山西戏曲剧种的影响。儒释道等宗教在山西影响面广、时间持久、影响力度大。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戏曲演出也必然受到宗教的影响。宗教在山西的流布,宗教与戏曲剧种的关系等是本章着力研究的内容。山西戏曲剧种自宋代以来迄今已走过了1000多年的历史,其影响力在全国也处于重要的地位。今天,山西戏曲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已变得十分狭小,山西戏曲进入一个低谷时期,正逐渐被其它文化所排挤,沦落至边缘文化的境地。通过对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揭示出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分布的规律性,可以使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山西戏曲剧种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其兴衰的原因:一方面是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由其生存的地理环境所影响、制约的。只有戏曲文化与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共同构成一个文化生态大环境,戏曲文化才能够有持久的兴盛。本文力图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山西传统的戏曲剧种文化遗产,构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或模式,为探究山西戏曲史发展脉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思维坐标。(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刘文峰[6](2006)在《山西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日记》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11日下午在临汾市文化局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当地人员有临汾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局长陈续臻、纪检组长赵志慧、戏研室主任王建武、科员帝随川、曹鹏、乔燕,临汾市眉户剧团顾问郭乘云,副团长潘国良、陈奇志,临汾市蒲剧院副院长李安华、白麦浪,临汾市蒲剧团(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06年03期)
刘文峰[7](2006)在《山西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日记(一)》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4月3日晚8点在北京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乘到离石市的长途汽车,4月4日早6点到离石。下午与大弟文栋一起回到临县老家。4月5日是清明节,吃过早饭,和父母及弟弟、妹妹一起回任家沟老家扫墓。4月6日7点吃过早饭,大弟开车送我到孝义。我们调查组的王安魁先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06年02期)
艾治国[8](2004)在《山西戏曲走向——山西剧种生态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是戏剧大省,有戏曲摇篮的美称。自地方戏曲产生以来,相继有53个剧种活跃在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黄土地上,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与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这些剧种也经历了自己的生与死、荣与衰的艰难历程。现在(本文来源于《今日山西》期刊2004年05期)
山西戏曲剧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空间转换的影响,不同戏曲文化之间会引起交融、互动与整合,进而导致戏曲文化生存空间的演变。对农耕、工业、知识叁个时期(10-21世纪)影响山西戏曲文化生存空间因子权重值的定量化分析可知:戏曲在社会空间中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次要地位;宗教、礼乐和娱乐走向纯娱乐形式;全民性参与并获得社会认可的戏曲活动转化为少数人的"商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距离"的消失发展为文化的同质化并且造成戏曲文化原有的地域性、多样性与丰富性的艺术特征的消失。戏曲文化的生存空间呈现萎缩态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西戏曲剧种论文参考文献
[1].王越.从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探析山西戏曲现状[J].戏曲研究.2018
[2].柴国珍.社会结构空间转换与戏曲文化的走向——基于山西戏曲剧种演变的定量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武艺,封晓东.山西戏曲部分剧种消亡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柴国珍.文化生态与戏曲变迁——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简论[J].民族艺术研究.2010
[5].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6].刘文峰.山西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日记[J].中国戏剧.2006
[7].刘文峰.山西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日记(一)[J].中国戏剧.2006
[8].艾治国.山西戏曲走向——山西剧种生态浅议[J].今日山西.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