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部表情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绪,面部表情,躯体表情,早期加工
面部表情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康铁君[1](2018)在《躯体表情对面部表情早期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孔和躯体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情绪信息载体。研究者们通常把通过身体表达的情感信息、协调的运动以及有意义的行为命名为情绪躯体语言。躯体动作和姿势不仅能够传递和表达非常丰富的情绪信息和动作意图,还能够影响面部表情的加工。虽然,先前的研究已经部分揭示了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快速知觉整合的神经机制,但是躯体表情及其动作如何影响面部表情的早期知觉加工仍不清楚。为考察躯体动作对面部表情早期知觉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正负情绪效价的躯体动作对不同情绪效价的强烈面部表情图片诱发的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成分,并对照分析了单独呈现的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图片刺激的早期ERP成分。研究结果发现,正性刺激较负性刺激有更加显着的P1波幅;对照实验中躯体刺激比面孔刺激诱发更加明显的P1波幅。正性面孔-躯体刺激、负性面孔-正性躯体刺激诱发比负性面孔-躯体刺激、正性面孔-负性躯体刺激更明显的N170波幅;单独呈现的情绪面孔比躯体诱发更加显着的N170。本研究表明,躯体动作和姿势影响面部表情的早期视觉加工,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构型编码而非早期觉察加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丁小斌,康铁君,赵鑫,付军军[2](2018)在《躯体表情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躯体和面孔是个体情绪识别的敏感线索。与面部表情的早期视觉加工相似,P1成分对恐惧、愤怒等负性躯体表情更加敏感,反映了对躯体威胁信息快速且无意识的加工。情绪躯体和面孔还有着类似的构型加工,表现为二者都能诱发颞枕区视觉皮层相似的N170成分,但涉及的神经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在构型编码加工中,面部表情的N170与顶中正成分(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VPP)较躯体表情的N170、VPP更加明显。在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的后期加工阶段,早期后部负波(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反映了面孔和躯体视觉编码的注意指向加工,随后出现的P3与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代表了顶额皮层对复杂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躯体表情还存在与外纹状皮层躯体区相关的N190成分,其对躯体的情绪和动作信息敏感。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动作对情绪知觉的影响、动态面孔-躯体情绪的加工机制等。(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刘金梦,胡中华[3](2017)在《面部表情调制眼睛注视对听觉信息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注视线索效应,指个体对眼睛所注视位置目标刺激的加工优于非注视位置。目前关于注视线索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眼睛注视对视觉信息加工的影响,少量研究探讨眼睛注视对听觉信息加工的影响,且未得到一致结论。此外,以往研究普遍认为面部表情会影响视觉注视线索效应,而听觉注视线索效应是否也受面部表情的影响,目前尚缺乏证据支持。为进一步验证听觉注视线索效应存在的普遍性,以及考察面部表情是否也会影响眼睛注视对听觉信息的线索提示作用,本研究采用动态和静态两种面孔呈现方式,要求被试对眼睛注视线索之后的声音进行方位判断。结果发现:1)面孔无论是静态呈现还是动态呈现,对声音的方位判断都受注视线索的影响,眼睛注视方向与声音方向一致的反应时快于不一致;2)面部表情会影响眼睛注视线索对声音的提示作用,但仅发生在面孔动态呈现条件下,表现为愤怒面孔的注视线索效应量显着大于中性和高兴面孔的注视线索效应量,与害怕面孔没有显着差异。3)在面孔动态呈现条件下,不同的面部表情对注视线索与声音位置一致不一致条件下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在一致的条件下,个体对高兴、害怕和生气面部表情反应显着快于中性的面部表情,在不一致的条件下,对高兴的面部表情的反应显着快于中性和生气的面部表情。结果显示:听觉注视线索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面部表情对注视线索效应的影响具有跨通道的一致性;面部表情对听觉注视线索效应的影响与面孔呈现方式有关,静态的面部表情容易被个体以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抑制,而动态的面部表情能够被个体自动加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兰继军,赵骁骁,范嘉欣[4](2017)在《自闭症儿童面孔觉察与面部表情加工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面孔熟悉度是否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面孔知觉能力和面部表情加工方式,采用眼动仪对14名3~6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语义背景不一致情况下,自闭症儿童更容易发现熟悉面孔,并对其有较高的注视率;而在乱序背景下,自闭症儿童对消极表情照片发现的时间要显着少于对平静表情照片所用的时间。(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曾宁宁,张萌,李新宇[5](2017)在《药物滥用者的歧视错觉:来自面部表情加工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系统梳理酒精、尼古丁、大麻、可卡因、冰毒、摇头丸、阿片类和多药物等不同类型药物滥用者面部表情加工的研究,本文提出"歧视错觉"概念,用于解释药物滥用者对面部表情的负性化加工偏向,该观点为理解药物滥用行为激活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未来可围绕面部表情特异性加工、面部表情加工阶段、面部表情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以及面部表情加工训练展开相关研究,以进一步揭示药物滥用者面部表情加工的内在机制及其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2017年01期)
叶彬,马佳瑶,王璐,洑佳玉,余华萍[6](2016)在《非临床社交焦虑者对面部表情的自动加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非临床社交焦虑者对面部表情的自动加工机制。方法:采用情绪启动范式,以快乐、轻蔑、中性和吃惊表情为启动刺激,以中性几何图形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对中性图形做喜好度评定。结果:高低社交焦虑被试在快乐表情启动下,相对于中性、吃惊和轻蔑表情启动条件下,对中性图形表现出了更高的喜好。相对于低社交焦虑者,高社交焦虑被试在轻蔑表情启动下对中性图形的喜好度更低。结论:高社交焦虑被试对轻蔑表情表现出自动化的注意偏向。(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李丹,余凤琼,朱春燕,汪凯[7](2016)在《社交焦虑个体的面部表情和注视方向加工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社交焦虑是一种危害人类心理健康的严重心理问题,社交焦虑者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在社交焦虑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交情境中,与社交焦虑特异相关的威胁信息包括威胁性面孔和注视方向。目前关于社交焦虑的这种注意偏向效应还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注视方向与面部表情的交互作用对社交焦虑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使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筛查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根据LSAS量表得分将40名被(本文来源于《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叁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9)
牟楠[8](2016)在《面部表情分类的大脑加工机制的时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是我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能否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面孔,识别对方情绪状态并适当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社交能力,关系到个体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进行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是对面孔表情分类的时间进程进行探讨,着重于对高兴面部表情分类优势——虽然中性面部表情的分类速度要快于高兴或者悲伤面孔,但是明显的高兴面部表情分类优势(PCA)效应,也就是高兴面部表情的分类速度明显快于悲伤面孔,这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现象的探讨。本研究利用EEG技术,通过叁种基本面部表情分类的脑电实验,当不同表情出现时,被试需要对屏幕上呈现的面部表情进行分类判断,并尽快完成按键反应。采用64导脑电系统获得了18名正常人的脑电数据,在完成了EEG信号的去噪矫正、分段滤波等预处理后,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实验所得到的行为学数据、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和脑节律数据进行了特征分析及统计分析,讨论了面部表情分类的时间进程并对PCA现象进行了时间定位。从事件相关电位上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悲伤面孔,高兴面孔会触发幅值更小的N170和幅值更大的N2成分。而P3成分则很有可能通过高幅值和短潜伏期来调控高兴和中性面部表情的识别过程。与此同时,反应时与P3成分的幅值和潜伏期的较强关联性也揭露出P3成分对于面部表情分类过程和高兴面孔的分类优势的现象起到了一定的调制作用。因此,从ERP的结果上可以得出,高兴面孔分类优势这一现象是必然存在的,而面部表情分类的时间过程虽然从N170成分的潜伏期上已经开始出现,但高兴面孔分类优势这一现象可能还是受到了晚期成分的调制。从脑节律的数据上可以得知,面部表情分类这一过程与theta、alpha和beta频段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这样的一个分类过程早在刺激后100ms就已经开始进行了。由于theta频段与P300之间存在互相调制作用,而theta震荡在刺激200ms后与反应时存在强负相关性,可以推测,虽然面部表情分类与多个脑节律的震荡相关,但theta频段可能参与了高兴面孔分类优势的现象的调制。(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杨亚平,徐强,张林,邓培状,梁宁建[9](2015)在《场景的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考察场景(scene)的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完整频谱的正常场景来说,中性场景中的恐惧面孔所诱发的N170波幅显着大于消极场景中的恐惧面孔,但该场景效应并未出现在高、低空间频率场景中;另外,中性场景中的中性面孔所诱发的N170波幅显着大于消极场景中的中性面孔,该效应发生于叁类不同空间频率的场景中。该研究结果表明,场景对恐惧面孔早期知觉编码加工的影响依赖于场景完整频谱信息。相对于恐惧面孔,中性情绪面孔的结构化编码加工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场景的干扰,而且这种干扰能够发生在场景仅有粗略轮廓信息以及细节线条信息的情况下。(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刘庆明,陈杰,李红[10](2015)在《倒置效应对情绪面部表情构型和特征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眼睛和嘴巴区域在倒置效应下对快乐、愤怒面部表情识别的认知神经机制。基于这个目的,情绪面孔刺激(快乐,愤怒和中性)在正立和倒立条件下以叁种方式呈现(全脸,上半部分可见和下半部分可见)与行为分类,ERP(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相结合。在倒置条件下,快乐表情的识别特别依赖微笑的嘴巴,P3b(350-700ms)和左半球产生的N170(150-180ms)仍然存在;快乐面孔的分类正确率和反应速度有所下降;面孔构型加工促进了表情编码,情绪面孔相对于中性面孔,在右半球产生的N170以及愤怒面孔条件下产生的EPN(200-300ms)都消失了。总之,面孔显着特征的呈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倒置效应对面孔识别的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面部表情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躯体和面孔是个体情绪识别的敏感线索。与面部表情的早期视觉加工相似,P1成分对恐惧、愤怒等负性躯体表情更加敏感,反映了对躯体威胁信息快速且无意识的加工。情绪躯体和面孔还有着类似的构型加工,表现为二者都能诱发颞枕区视觉皮层相似的N170成分,但涉及的神经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在构型编码加工中,面部表情的N170与顶中正成分(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VPP)较躯体表情的N170、VPP更加明显。在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的后期加工阶段,早期后部负波(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反映了面孔和躯体视觉编码的注意指向加工,随后出现的P3与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代表了顶额皮层对复杂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躯体表情还存在与外纹状皮层躯体区相关的N190成分,其对躯体的情绪和动作信息敏感。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动作对情绪知觉的影响、动态面孔-躯体情绪的加工机制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部表情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康铁君.躯体表情对面部表情早期加工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8
[2].丁小斌,康铁君,赵鑫,付军军.躯体表情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18
[3].刘金梦,胡中华.面部表情调制眼睛注视对听觉信息加工的影响[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4].兰继军,赵骁骁,范嘉欣.自闭症儿童面孔觉察与面部表情加工的眼动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7
[5].曾宁宁,张萌,李新宇.药物滥用者的歧视错觉:来自面部表情加工的证据[J].应用心理学.2017
[6].叶彬,马佳瑶,王璐,洑佳玉,余华萍.非临床社交焦虑者对面部表情的自动加工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
[7].李丹,余凤琼,朱春燕,汪凯.社交焦虑个体的面部表情和注视方向加工的ERP研究[C].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叁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8].牟楠.面部表情分类的大脑加工机制的时序特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9].杨亚平,徐强,张林,邓培状,梁宁建.场景的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5
[10].刘庆明,陈杰,李红.倒置效应对情绪面部表情构型和特征加工的影响[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