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韵律组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偶词,嵌偶词,韵律限制,句法组配
韵律组配论文文献综述
储诚志[1](2014)在《限制合偶词与嵌偶词句法组配的非韵律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考察与"合偶词"和"嵌偶词"(冯胜利,1997/2009)相关的几组用例,提出"韵律制约句法"的原则及相关规则的运用受限问题。文章认为,在"合偶""嵌偶"这样的韵律适配要求之外,现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组配问题还受语体协和、风格映射、结构限制、语义要求、共时语言的历史层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研究单双音节组配需要加入这些方面的考量,进行多维分析,使有关理论更具解释力,从而使韵律与语体语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可在内省搜证的基础上引入语料普查和推演甄别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韵律语法的研究范式,使观察、描写与解释都更为充分。(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刘睿涵[2](2014)在《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词“而”在语义上,可以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顺承关系、转折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以及因果关系。当连词“而”表示并列关系时,其并列项在韵律组配上有特定的规律:一、并列连词“而”以前后项音节对称为主,且以前后项都是双音节的情况占优势。二、并列连词“而”也可以连接两个单音节词。叁、并列连词“而”有前后项音节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不对称的音节组配主要是“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几乎没有。本文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结合语体语法学、语义学等理论,对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进行详尽分析,并解释其制约机制。全文共分叁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语料的来源。本章重点总结国内外关于并列连词的研究,以及连词“而”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打下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总结归纳并列连词“而”韵律组配的总体情况——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以音节对称为主,尤其前后项都是双音节的情况占绝对优势,但也有前后项都是单音节的情况。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音节不对称时,主要是“单音节+而+双音节”这一种结构合法,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则一般不合法。第叁章主要解释并列连词“而”韵律组配规律的形成机制。首先分析并列连词“而”前后项音节对称现象的形成机制,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都是双音节时,我们认为“语素必单,音步必双”导致了并列项(词)呈双音节的现象;而“复合韵律词”由两个“音——意”对称的“标准韵律词”组成,导致了前后并列项对称的现象。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都是单音节时,我们从书面语体学理论,语义与词长的关联理论,以及“而”连接并列项的词性的角度,分析前后项都为单音节也合法的原因。本章随后根据语义学和普通重音理论,分析“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可用,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一般不可用的原因。最后从语义的角度提出“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具有并列义,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一般不具有并列义的结论,进一步巩固“而”字并列结构在不对称情况下的韵律组配规律以“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为主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国宪[3](2005)在《形名组合的韵律组配图式及其韵律的语言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现代汉语形名韵律组合的语言事实, 给出了组配扭曲、组配缺位和组配自由叁种组配图式, 并探究了其形成的语义、句法或语用动因, 指出叁种组配图式的现实是“奇数组合 偶数组合”这一蕴涵通性作用的结果。文章最后表明, 韵律只是语义的表征和句法的实践, 客观地评价其语言地位有利于正确地释解人类语言的本质。(本文来源于《当代语言学》期刊2005年01期)
韵律组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词“而”在语义上,可以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顺承关系、转折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以及因果关系。当连词“而”表示并列关系时,其并列项在韵律组配上有特定的规律:一、并列连词“而”以前后项音节对称为主,且以前后项都是双音节的情况占优势。二、并列连词“而”也可以连接两个单音节词。叁、并列连词“而”有前后项音节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不对称的音节组配主要是“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几乎没有。本文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结合语体语法学、语义学等理论,对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进行详尽分析,并解释其制约机制。全文共分叁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语料的来源。本章重点总结国内外关于并列连词的研究,以及连词“而”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打下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总结归纳并列连词“而”韵律组配的总体情况——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以音节对称为主,尤其前后项都是双音节的情况占绝对优势,但也有前后项都是单音节的情况。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音节不对称时,主要是“单音节+而+双音节”这一种结构合法,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则一般不合法。第叁章主要解释并列连词“而”韵律组配规律的形成机制。首先分析并列连词“而”前后项音节对称现象的形成机制,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都是双音节时,我们认为“语素必单,音步必双”导致了并列项(词)呈双音节的现象;而“复合韵律词”由两个“音——意”对称的“标准韵律词”组成,导致了前后并列项对称的现象。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都是单音节时,我们从书面语体学理论,语义与词长的关联理论,以及“而”连接并列项的词性的角度,分析前后项都为单音节也合法的原因。本章随后根据语义学和普通重音理论,分析“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可用,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一般不可用的原因。最后从语义的角度提出“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具有并列义,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一般不具有并列义的结论,进一步巩固“而”字并列结构在不对称情况下的韵律组配规律以“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为主的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韵律组配论文参考文献
[1].储诚志.限制合偶词与嵌偶词句法组配的非韵律因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
[2].刘睿涵.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国宪.形名组合的韵律组配图式及其韵律的语言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