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流动人口,未成年人,社区
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云[1](2017)在《社区参与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德育路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济南市天桥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实证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研究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总的来说,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思想品德建设工作得到深入进展,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缺少足够的经费和场地、缺乏专业的工作指导、家长对社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不足、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等。在实证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影响社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社区、学校、家庭、资源、机制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应如何发挥其平台作用,争取政府更多相关保障、邀请学校融入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建设的指导和引导未成年人自我教育,等促进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以下简称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指户籍在农村或外地城市到其它城市里打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外来人员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同住子女则有近2000万人。济南市教育局在2015年公布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为59万余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达16万之多,占济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达27%以上,全市82所外来务工定点学校中,天桥区占21所。因此,作者将天桥区列为研究的对象。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我们未成年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作为进入济南的第二代"移民"、未来的"新泉城人",他们能否进入学校,接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和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需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对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施加影响,促进其转化,全方位提高其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素质,使其尽快地融入到大城市生活,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实证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了解了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素质、生活学习的现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从社区、学校、家庭、资源、机制及软硬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着重阐述了思想品德教育对策及优化路径,试图建立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联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11)
张涛[2](2016)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犯罪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崛起,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易发、多发、频发的现状问题,以及媒体屡屡曝光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了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警觉。近年来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层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更是需要得到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解决难题。未成年人中包含了很多的群体,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也要从不同的群体着手分类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可持续的劳动力与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江阴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外来流动人员管理难的社会痼疾,江阴外来人员占据江阴犯罪的多数,未成年人犯罪亦存在这样的问题。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群体中,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是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该群体占到了江阴市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0%以上,成为未成年入犯罪预防不容忽视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与解决的群体。本文以2008年至2015年江阴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犯罪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基础,从犯罪人数、所占比例、犯罪类型、家庭情况、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等大量数据分析来总结8年来该群体犯罪的特点,继而探寻该群体人员犯罪的深层次原因。以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治理的角度找毒寻该群体犯罪的社会原因,从犯罪根源着手,从社会失范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犯罪社会学中理论原理中探究犯罪深层次的原因,找寻通过社会再次更新发育以解决问题犯罪问题,再针对原因从痼疾的根源着手分析预防犯罪之对策。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成长背景与社会实践角度,将该群体分解为在校学生群体、务工群体、边缘群体、涉罪群体四类主体,针对不同群体构建与完善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开展重点不同的工作。最终以建立与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为抓手,通过构建保护型、控制型、疏导型的犯罪预防结构体系,推动完善建立“党委重视、政府领导、司法参与、社会协同、社会参与”的犯罪预防工作模式,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犯罪预防工作、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提供对策与建议,更有助于形成专门化、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在与江阴类似市情的城市应用,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9-22)
靖力,蒋佳伽[3](2015)在《“外来务工人员犯罪调查”报告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方圆》杂志靖力 蒋佳伽)在11月19日召开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研讨会上,《方圆》杂志发布了“外来务工人员犯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部分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犯罪比例近年来呈攀升态势,如2013年至2015年上半(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5-11-22)
李淑娥,余雅玲,黄志清[4](2015)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机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企业发展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受政策、体制、文化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融入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应通过制度保障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政府、用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马东顺,秦克寅,石婷婷,盖珂[5](2015)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协同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彩虹桥”外来人员未成年子女社区社会工作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整体格局下,"彩虹桥"外来人员未成年子女社区社会工作坊项目构建了多方合作机制,实现了项目有序开展。该模式可在社会工作基础薄弱地区推广,通过构建"机构—高校—团委—社会"多元化行动主体协同模式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发展。多元化行动主体协同模式需要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多元化主体行动系统,构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孵化机制,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将服务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和群体。(本文来源于《青少年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杨蒙龙,许鹏飞,邓安能[6](2015)在《湖州市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当前,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该文在系统梳理湖州市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基本现状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教育、医疗保险和法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湖州实际,采取具体行动使这些未成年子女享受公平教育,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营造良好的相关社会环境。(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04期)
缪新森,王亚琴[7](2015)在《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的现状与特征——以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其中未成年网民为1.4亿。在《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通过调查公布:其中家里上网的比例为89.3%,学校上网比例为34.3%,未成年网民上网主要使用的设备是手机,比例为79%,较2012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已经逐渐成为运用网络的主力军。(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02期)
俞超,胡良荣[8](2014)在《空巢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剖析——以农村留守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巢家庭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而在其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犯罪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无疑成为了限制社会发展的桎梏。它从根源上扼杀了国家的人才,与此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无疑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4年08期)
裴沛[9](2014)在《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偏差行为矫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该文章以研究社会工作个案模式在矫正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偏差行为中的应用为目的,以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无结构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展开研究,通过作者在实务工作中对几种个案工作模式的应用,探讨了个案工作模式在外来工子女偏差行为矫正中的操作技巧,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该文章的框架大致如下: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即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偏差行为的矫正问题,探讨了该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同时对文章中涉及到的关键概念进行了定义,简要阐述了该研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及该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无结构访谈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第二部分列举了外来工子女的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同时也探讨了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第叁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实务分析,首先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该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简要叙述了作者在实务工作中主要采用的两个个案工作模式,最后分析了文章作者在实务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以及个案工作模式在介入过程中的应用。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一些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初霞[10](2012)在《关爱“外来娃”构建“城市少年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初霞)音乐之星社团、翰墨飘香社团、品茶茗道社团、小巧剪纸社团……昨天在哈市“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新桥小学现场会上看到,作为道里区一所近70%在校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普通小学,新桥小学因材施教,实现了让500余名学生人人有特色、(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日报》期刊2012-07-14)
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崛起,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易发、多发、频发的现状问题,以及媒体屡屡曝光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了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警觉。近年来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层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更是需要得到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解决难题。未成年人中包含了很多的群体,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也要从不同的群体着手分类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可持续的劳动力与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江阴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外来流动人员管理难的社会痼疾,江阴外来人员占据江阴犯罪的多数,未成年人犯罪亦存在这样的问题。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群体中,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是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该群体占到了江阴市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0%以上,成为未成年入犯罪预防不容忽视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与解决的群体。本文以2008年至2015年江阴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犯罪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基础,从犯罪人数、所占比例、犯罪类型、家庭情况、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等大量数据分析来总结8年来该群体犯罪的特点,继而探寻该群体人员犯罪的深层次原因。以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治理的角度找毒寻该群体犯罪的社会原因,从犯罪根源着手,从社会失范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犯罪社会学中理论原理中探究犯罪深层次的原因,找寻通过社会再次更新发育以解决问题犯罪问题,再针对原因从痼疾的根源着手分析预防犯罪之对策。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成长背景与社会实践角度,将该群体分解为在校学生群体、务工群体、边缘群体、涉罪群体四类主体,针对不同群体构建与完善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开展重点不同的工作。最终以建立与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为抓手,通过构建保护型、控制型、疏导型的犯罪预防结构体系,推动完善建立“党委重视、政府领导、司法参与、社会协同、社会参与”的犯罪预防工作模式,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犯罪预防工作、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提供对策与建议,更有助于形成专门化、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在与江阴类似市情的城市应用,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玲云.社区参与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德育路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张涛.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犯罪问题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
[3].靖力,蒋佳伽.“外来务工人员犯罪调查”报告发布[N].检察日报.2015
[4].李淑娥,余雅玲,黄志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机制调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马东顺,秦克寅,石婷婷,盖珂.青少年社会工作协同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彩虹桥”外来人员未成年子女社区社会工作坊的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5
[6].杨蒙龙,许鹏飞,邓安能.湖州市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5
[7].缪新森,王亚琴.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的现状与特征——以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5
[8].俞超,胡良荣.空巢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剖析——以农村留守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
[9].裴沛.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偏差行为矫正研究[D].郑州大学.2014
[10].初霞.关爱“外来娃”构建“城市少年宫”[N].哈尔滨日报.2012
标签: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 流动人口; 未成年人;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