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文化传承论文-闫明

傣族文化传承论文-闫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傣族文化传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

傣族文化传承论文文献综述

闫明[1](2019)在《孟连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强国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不可缺或的内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研究从教育人类学视角出发,以孟连县傣族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聚焦孟连县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现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阐释孟连县傣族传统文化在教育传承过程中对人多元智能发展的影响,拓宽孟连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研究视野。为剖析孟连县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现状,采用田野调查法从学校教育传承、家庭教育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叁方面调查孟连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方式、内容和存在问题并通过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对孟连县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相关研究有所裨益。研究共有六部分,绪论部分简要阐述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所用理论等。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田野点概况。着重从孟连县人文自然概况和孟连县傣族概况两大方面描述孟连傣族及其文化的基本情况,其次简单介绍勐马镇、县文化馆、芒沙村小组、红塔中学、镇完小等具体田野调查点。第二章,阐释孟连傣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形式,以及传承过程中对个体多元智能发展的具体影响。第叁章,详细分析孟连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现状。该部分通过分析访谈逐字稿和收集到的一手资料从学校教育传承、家庭教育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叁方面论述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方式和内容。第四章,根据第叁章孟连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现状,分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为下一步思考建议打下基础。第五章,提出本研究的相关反思。基于孟连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原因分析,针对学校教育传承、家庭教育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的改善措施,为孟连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提供经验与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梅[2](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孟连傣族“马鹿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很多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我国更多的人了解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孟连傣族的"马鹿舞"为例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解梦伟,侯小锋[3](2019)在《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文化内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慢轮制陶反映了傣族人民物质生活形态、精神价值以及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为早期工艺美术史研究发展提供了真实可观的物态,有着借鉴、参考的反思和导向作用,对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文化内涵分析能够使更深刻地认识当下传统工艺传承方式改变的人文及社会因素。(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2期)

李梅[4](2019)在《浅析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西南边陲,居住着临沧耿马傣族,因为特殊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造就其民族舞蹈文化的独特风格。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傣族舞蹈的特点是具有丰富形式、独特的风格和柔美的动作。借助于傣族舞蹈,我们能对傣族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习俗清晰的了解。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在全民族和谐统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创新傣族舞蹈文化。(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1期)

谢芬元[5](2019)在《浅析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在傣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傣族作为西双版纳的主体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极具特色的生产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节日风俗等。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地区的博物馆,对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2期)

龚碧林[6](2018)在《浅析傣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所遇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傣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傣族人们生活民风民俗的重要体现,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传承人的自身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致使傣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社会文化环境多元化对傣族音乐带来了冲击,社会群众传承传统文化意识也非常淡薄,导致傣族音乐文化有失传的可能。本文主要对傣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所遇问题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4期)

陈莹,林锦屏,黄助群[7](2018)在《消费需求驱动下避寒旅游地生态文化透视实证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生态传统文化传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在冬季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气候舒适度的西双版纳,它耦合了优越的地理位置、稀缺的避寒气候资源以及多样性的生物和民族文化资源。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立州"的背景下,通过对3个村委会9个傣族村寨朴素的传统生态文化进行透视与实证研究,挖掘传统生态文化对避寒旅游地发挥的积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44期)

罗列诗[8](2018)在《浅谈傣族仿生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傣族作为一个世代繁衍生息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具有独特韵味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绵长,仿生舞蹈更是活灵活现,远近闻名。在傣族的众多仿生舞蹈中,最具民族特色、闻名于海内外的莫过于栩栩如生的孔雀舞。现如今,傣族仿生舞蹈经过历史的发展,已发生了诸多方面的改变。本文通过简单论述傣族仿生舞蹈的历史起源和文化渊源,就其舞蹈中所蕴含的内涵展开细致的分析,进而探讨出在当今时代傣族仿生舞蹈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表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9期)

徐丽姣[9](2017)在《少数民族社区地方感的塑造与生态文化的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是我国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生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能成为内在动力驱动人们自觉保护环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对民族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如何挖掘、保护与利用生态文化,并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双版纳傣族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社区人群地方感的塑造,挖掘民族群体在地方感塑造过程中产生的丰富生态文化,思考该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9期)

索昕煜[10](2017)在《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7年05期)

傣族文化传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很多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我国更多的人了解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孟连傣族的"马鹿舞"为例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傣族文化传承论文参考文献

[1].闫明.孟连傣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9

[2].李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孟连傣族“马鹿舞”为例[J].北方音乐.2019

[3].解梦伟,侯小锋.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文化内涵分析[J].名作欣赏.2019

[4].李梅.浅析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文化的传承[J].戏剧之家.2019

[5].谢芬元.浅析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在傣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6].龚碧林.浅析傣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所遇问题[J].明日风尚.2018

[7].陈莹,林锦屏,黄助群.消费需求驱动下避寒旅游地生态文化透视实证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生态传统文化传承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

[8].罗列诗.浅谈傣族仿生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

[9].徐丽姣.少数民族社区地方感的塑造与生态文化的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J].长江丛刊.2017

[10].索昕煜.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17

标签:;  ;  ;  

傣族文化传承论文-闫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