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皮素葡萄糖苷论文-杜安全,周正华

柚皮素葡萄糖苷论文-杜安全,周正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柚皮素葡萄糖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金丝桃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柚皮素葡萄糖苷论文文献综述

杜安全,周正华[1](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中的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总黄酮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22∶78)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 nm。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232~73.392μg/mL,11.044~66.264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9,检出限分别为200,180 ng/g。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73%,100.7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6%,1.48%(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9年03期)

李兰忠,刘琳琳[2](2018)在《HPLC法同时测定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HPLC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Hyper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0.1%磷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结果: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分别在4.317 5~172.700 0 mg·L~(-1)、2.7350~109.400 0 mg·L~(-1)、6.980 0~279.200 0 mg·L~(-1)、3.720 0~148.800 0 mg·L~(-1)、4.135 0~165.400 0 mg·L~(-1)和3.395 0~135.800 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6%,98.84%,98.77%,99.40%,98.53%和98.71%,测得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1.629 0,1.191 0,4.585 0,2.281 0,3.179 0,1.971 0 m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紫花地丁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8年01期)

孙丽娟,胡小芳,程寻,罗立廷,刘红兵[3](2017)在《柚皮素7-O-葡萄糖苷非对映异构体的NMR波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氢黄酮糖苷化后产生的R与S构型非对映异构体在~1H NMR谱上会呈现一些差别,但文献对其差别描述非常有限.为便于利用~1H NMR谱图判断二氢黄酮糖苷的R与S构型非对映异构体,本文首先在植物药皂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二氢黄酮苷-柚皮素7-O-葡萄糖苷R与S构型混合物,分析其氘代二甲亚砜(DMSO-d6)溶液的~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谱,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归属;然后,采用手性色谱柱对该混合物进行分离,结合圆二色光谱(CD)技术确定构型;最后,为鉴别R与S构型柚皮素7-O-葡萄糖苷在~1H NMR谱中特征差别谱峰,避免葡萄糖残基质子对二氢黄酮苷元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采集了R与S构型柚皮素7-O-葡萄糖苷及其混合物氘代乙腈(CD_3CN)溶液的NMR谱,结果显示葡萄糖残基端基质子H-1″化学位移差别最为明显,为9.4 Hz;5-位酚羟基质子化学位移差别为5.8 Hz,C环上3个质子化学位移差也较明显.(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张曼,王岸娜,吴立根,崔文慧,李岚昕[4](2016)在《槲皮素-3-O-葡萄糖苷与糖蛋白gp1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的方法研究了猕猴桃糖蛋白gp1与槲皮素-3-O-葡萄糖苷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其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热力学参数以及结合力类型;多酚的存在导致了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即引起α-螺旋、β-转角、β-折迭、无规则卷曲以及反平行β-折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二者形成的复合物中,其颗粒数目、最大颗粒数目、长径比、圆形度均有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孙慧慧,候静静,林宇菲,薛业敏[5](2015)在《定点突变提高海栖热袍菌β-葡萄糖苷酶水解槲皮素-4'-O-葡萄糖苷的催化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槲皮素(Quercetin,3,3',4',5,7-五羟基黄酮)是一种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的黄酮醇类化合物,但以自由态(槲皮素苷元)形式分布在自然界中甚少,大多数以结合态(槲皮素糖苷)的形式广泛存在。因此,把槲皮素糖苷转化成苷元形式,是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的前提~([1-2])。因此获得高活性水解槲皮素糖苷底物的β-葡萄糖(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21)

胡清茹[6](2015)在《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45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TUNEL法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探讨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槲皮素-3-葡萄糖苷组MDA值显着降低(P<0.05);血清SOD含量升高明显;血清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槲皮素-3-葡萄糖苷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槲皮素-3-葡萄糖苷可以减轻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进而改善肾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23期)

胡清茹,贾真[7](2015)在《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itrin-3-glucoside,缩写为Q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Q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脑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Q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QG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TUNEL阳性细胞数Q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槲皮素-3-葡萄糖苷可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水肿、氧化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曹广尚,杨培民,周鹏,李芳[8](2014)在《HPLC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60∶40,V/V),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结果: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在5.24~52.4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1.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7%,RSD=1.28%(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白花蛇舌草药材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4年47期)

任亮,张洪斌,胡雪芹,牛博艺[9](2014)在《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转糖基作用的槲皮素葡萄糖苷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唯一底物,将蔗糖分子中D-葡萄糖基催化转移到受体分子上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利用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转糖基作用,以蔗糖为葡萄糖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对槲皮素糖苷的酶法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该酶催化反应体系、催化反应条件及产物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5°C下,右旋糖酐蔗糖酶能够在30%DMSO-70%乙酸-乙酸钙(0.02 mol/L,pH值5.4)的反应体系中催化合成一种槲皮素葡萄糖苷,在这个反应体系下,以10%的蔗糖作为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右旋糖酐蔗糖酶活力为40 U/mL,转速为150 r/min,槲皮素糖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39.5%。通过质谱分析确定是一种槲皮素单糖苷,分子量为464。该研究结果为黄酮类物质的糖基化修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拜年,贾樱樱,海力茜·陶尔大洪,古娜娜·对山别克[10](2014)在《HPLC法测定维药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维药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新疆阿克苏、吐鲁番、伊犁地区维药恰麻古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25∶75,v/v);检测波长:257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0.010 5~0.210 0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2.4%(n=9),新疆阿克苏、吐鲁番、伊犁产地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702、0.334、0.524mg/g。结论 HPLC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恰麻古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柚皮素葡萄糖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HPLC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Hyper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0.1%磷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结果: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分别在4.317 5~172.700 0 mg·L~(-1)、2.7350~109.400 0 mg·L~(-1)、6.980 0~279.200 0 mg·L~(-1)、3.720 0~148.800 0 mg·L~(-1)、4.135 0~165.400 0 mg·L~(-1)和3.395 0~135.800 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6%,98.84%,98.77%,99.40%,98.53%和98.71%,测得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1.629 0,1.191 0,4.585 0,2.281 0,3.179 0,1.971 0 m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紫花地丁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柚皮素葡萄糖苷论文参考文献

[1].杜安全,周正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中的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J].化学分析计量.2019

[2].李兰忠,刘琳琳.HPLC法同时测定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J].中国药师.2018

[3].孙丽娟,胡小芳,程寻,罗立廷,刘红兵.柚皮素7-O-葡萄糖苷非对映异构体的NMR波谱分析[J].波谱学杂志.2017

[4].张曼,王岸娜,吴立根,崔文慧,李岚昕.槲皮素-3-O-葡萄糖苷与糖蛋白gp1相互作用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孙慧慧,候静静,林宇菲,薛业敏.定点突变提高海栖热袍菌β-葡萄糖苷酶水解槲皮素-4'-O-葡萄糖苷的催化效率[C].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6].胡清茹.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

[7].胡清茹,贾真.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

[8].曹广尚,杨培民,周鹏,李芳.HPLC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4

[9].任亮,张洪斌,胡雪芹,牛博艺.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转糖基作用的槲皮素葡萄糖苷的合成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4

[10].拜年,贾樱樱,海力茜·陶尔大洪,古娜娜·对山别克.HPLC法测定维药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柚皮素葡萄糖苷论文-杜安全,周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