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梁桥,数值分析,受力特性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论文文献综述
吕改锋[1](2019)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运营状态下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作为新兴的桥梁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是通过剪力连接件把钢梁与混凝土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共同作用的新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和钢结构抗拉性能好的优点,回避其缺点。本文以某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桥进行数值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组合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缺点和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并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2)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理论,简要概述了组合梁的受力特性,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的弹性分析法和塑性分析法,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在徐变效应和温度效应下的计算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3)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中的联合截面法对某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进行建模分析,对该桥上部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徐变效应和温度效应对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影响得出,徐变对桥面板具有一定的卸载作用,且这种卸载作用在成桥到成桥叁年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在成桥叁年以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并研究了加载龄期、相对湿度等徐变参数对徐变效应的影响。不同温度荷载对组合梁内力的影响以及中英两国对日照温差的不同规定对温度效应的影响。(4)基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的受力特点,分别按照欧洲规范、英国规范、美国规范以及中国规范对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裂缝宽度进行计算。通过对比不同荷载组合时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裂缝宽度,得出恒载和汽车活载是影响负弯矩区桥面板裂缝宽度的主要荷载因素。并对汽车荷载、相对湿度、钢主梁与混凝土桥面板截面的高度比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9-05-28)
张锐,郑凯锋,杨一维[2](2019)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改善措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在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影响其刚度和耐久性。为研究改善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措施,文章以某(33+44+33) m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全桥梁单元模型,模拟该桥施工过程。分别采用桥面板整体浇筑、改变混凝土浇筑顺序、支点强迫位移、预压等施工方法,计算四种施工方法下施工阶段钢梁应力、成桥阶段混凝土桥面板应力和混凝土裂缝宽度。结果表明:桥面板整体浇筑、改变混凝土浇筑顺序两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钢梁应力较小,但成桥后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拉,裂缝宽度较大。支点强迫位移和预压两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钢梁应力较大,但在成桥后使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压,并能减小其裂缝宽度。(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张鹏飞[3](2019)在《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工监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工阶段及成桥后一段时间内对结构挠度、应变及温度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温度变化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应变的影响的规律,收缩徐变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变形和应力重分布的影响规律。成桥后通过静载试验对结构承载力以及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按照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对组合梁长期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监测,得到了收缩徐变对组合梁应力重分布规律:负弯矩区混凝土拉应力逐渐减小,钢梁上翼缘拉应力逐渐增大,钢梁下翼缘压应力逐渐增大,钢梁逐渐参与更多受力;正弯矩区混凝土板压应力逐渐增大,钢梁下翼缘拉应力增大,收缩徐变引起的变形增加了混凝土板及钢梁的受力。(2)通过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监测,得到了该组合梁温度分布规律及日温度变化结构的影响规律:钢梁与混凝土板各测点温度呈明显的正弦曲线变化,变化趋势一致,并未出现温度滞后现象。(3)利用修正后的ANSYS精细有限元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法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钢模板的影响分析得到:钢模板能有效地提高钢-组合梁的竖向抗弯刚度,减小挠度变形,参与结构受力;钢模板可以有效的提高横向刚度,使内外两侧钢梁共同参与受力。永久钢模板对结构的影响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4)通过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静载试验,分别对S2截面和S6截面进行了 3级加载的中载和偏载,得到了在相当于设计荷载的试验荷载作用下,各工况应变实测数据规律:主梁结构在相当于设计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桥梁整体工作性能较好,其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5)基于混凝土试块的徐变度数据,拟合得出混凝土的徐变度函数。通过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计算组合梁的徐变,数值分析结果与挠度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截面应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徐变的作用下,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拉应力逐渐减小,钢梁下翼缘压应力逐渐增加;正弯矩区混凝土板压应力逐渐增加,钢梁上翼缘压应力逐渐减小,钢梁下翼缘拉应力增加。(6)利用该数值分析方法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栓钉内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重作用下,栓钉弯矩呈正弦曲线分布,支座处的弯矩值更大,支座截面的滑移更大;边跨3/4截面的弯矩最大,滑移更大。在收缩徐变的作用下,在中支墩附近很小区域栓钉弯矩逐渐增大,而其它截面栓钉弯矩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4-20)
张锐,郑凯锋,杨一维[4](2019)在《钢-混凝土组合曲线连续梁桥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曲线梁桥中应用广泛;由于弯扭耦合作用,曲线梁桥的受力比直线梁桥复杂。文章以(40+57+40) m钢-混凝土组合曲线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Fea软件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六种工况加载,分别进行计算分析。重点计算混凝土顶板、钢顶板、钢底板等详细应力。结果表明:恒载和车辆荷载重轴位于跨中共同作用,顶底板应力最大。混凝土顶板横向最大拉应力位于重轴中间腹板处,最大压应力位于重轴加载处;纵向最大拉应力位于中支点处,最大压应力位于重轴加载处。底板横向最大应力均位于边支点处,纵向最大拉应力位于中跨跨中,纵向最大压应力位于中支点处。(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姚鑫[5](2019)在《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钢-UHPC轻型组合梁上部结构轻盈,简洁,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现场作业量少,可实现主梁一次成型整体预制和吊装,适应桥梁严苛的净空要求,可尽可能减少对桥下现有交通的干扰,在高速公路跨线桥和城市桥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彦文,莫时旭[6](2018)在《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竖向抗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其轻质高强、施工方便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提出一种新型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为了分析组合连续梁的中支座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特征、延性、截面刚度变化及竖向抗剪强度,对两根不同中支座混凝土充填形式连续梁试件进行抗剪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充填的核心混凝土对钢箱腹板抗局部屈曲能力的提高和承担抗剪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8年21期)
刘浪,卢小锋,欧昌伟[7](2018)在《浅析小边中跨比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受力特征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绵九高速花园坝大桥为边中跨比值0.36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不改变结构受力特征的前提下,采用设置端箱横梁的办法解决了梁端支座负反力问题。对于组合梁桥,施工方案的选择对于结构各部分受力影响较大,分阶段施工桥面板以及采用压重的办法能改善结构受力,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普通混凝土-UHPC桥面板能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8年03期)
万世成,黄侨,关健,郭赵元[8](2019)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设计了3根6.2 m箱形组合截面的两跨连续梁试件,包括2根加固梁和1根对比梁。碳纤维板布置在负弯矩区混凝土板顶面,通过新型装配式预应力锚固系统进行后张有粘结加固,2根加固梁的预应力水平分别为20%和35%。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负弯矩区,中支点截面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9.4%和28.5%,且抗裂性大幅增强;碳纤维板加固可限制裂缝的形成、发展,减小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同时提高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能力;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最后,提出了连续组合梁中支点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马伟侠[9](2018)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材与混凝土是当前最为常见建筑材料,将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桥梁荷载能力、抗震性能、结构延性等都可以得到显着提升,并且还能够增强结构强度、减轻结构重量,已经逐渐被应用到连续箱梁桥工程项目中。为提升施工质量,充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优势,就需要通过加强施工控制来保证施工精度,保证工程设计与实际施工的匹配性,就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施工中的几何线形控制和安装配切控制展开了研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王李麒[10](2018)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的众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中出现了主梁跨中下挠和开裂等问题,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不仅能够避免此类病害的出现,还具有整体性能好、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在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此外,桥梁结构运营阶段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汽车或船舶撞击、火灾、爆炸等极端偶然事故作用,既有设计规范并未考虑多灾害荷载作用的影响,因此,开展新型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在多灾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基于爆炸试验和拟静力试验,以及非线性数值分析,探索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和考虑爆炸损伤影响的双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关键部位刚性节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构造形式,对采用双层钢管混凝土墩、钢管混凝土墩和钢筋混凝土墩的节点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2、通过爆炸试验和拟静力试验,考虑爆炸损伤的影响,对不同截面形式的双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3、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地震作用下的桥梁动力响应,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新型墩梁连接节点构造形式,其传力简洁合理,抗震性能优良,可供工程设计参考。2、爆炸损伤对双层钢管混凝土墩柱低周往复下的地震损伤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爆炸损伤会削弱其滞回曲线的峰值荷载;爆炸损伤后双层钢管混凝土墩柱强度退化曲线均体现出不对称性,爆炸损伤会造成其刚度明显的下降,但对其耗能能力影响不大。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采用墩底曲率是否达到构件的损伤标准来判断其损伤程度,可将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地震损伤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基本完好、中等损伤、严重破坏和整体倒塌。参数分析表明,桥墩高度不一致时,桥墩越矮越易受到地震的损伤;在墩高一致时,抗震性能随着跨径的增加而减弱;抗震性能与跨数相关性不明显;同一桥梁其墩高相比于墩高一致的更易产生损伤。本文可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在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影响其刚度和耐久性。为研究改善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措施,文章以某(33+44+33) m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全桥梁单元模型,模拟该桥施工过程。分别采用桥面板整体浇筑、改变混凝土浇筑顺序、支点强迫位移、预压等施工方法,计算四种施工方法下施工阶段钢梁应力、成桥阶段混凝土桥面板应力和混凝土裂缝宽度。结果表明:桥面板整体浇筑、改变混凝土浇筑顺序两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钢梁应力较小,但成桥后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拉,裂缝宽度较大。支点强迫位移和预压两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钢梁应力较大,但在成桥后使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压,并能减小其裂缝宽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论文参考文献
[1].吕改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运营状态下受力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
[2].张锐,郑凯锋,杨一维.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改善措施对比[J].四川建筑.2019
[3].张鹏飞.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工监测及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张锐,郑凯锋,杨一维.钢-混凝土组合曲线连续梁桥应力分析[J].四川建筑.2019
[5].姚鑫.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6].王彦文,莫时旭.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竖向抗剪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
[7].刘浪,卢小锋,欧昌伟.浅析小边中跨比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受力特征及应对措施[J].西南公路.2018
[8].万世成,黄侨,关健,郭赵元.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9].马伟侠.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
[10].王李麒.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