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利益增进论文-杨文丽,李晓钟

比较利益增进论文-杨文丽,李晓钟

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较利益增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市场势力,“比较利益陷阱”,苹果汁

比较利益增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丽,李晓钟[1](2016)在《基于国际市场势力的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研究——以我国苹果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我国传统行业贸易比较利益的增进路径,文章选取苹果汁数据,构建了市场势力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虽然是苹果汁出口大国,但比较我国苹果汁在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俄罗斯、荷兰的市场势力,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进一步比较美国市场上的智利和阿根廷苹果汁出口,发现我国的市场势力弱于智利和阿根廷,存在苹果汁出口的"贸易大国、定价小国"现象,出现"比较利益陷阱"。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势力来源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进入壁垒,而国内原料果生产集中度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企业经营规模难以提升和美国市场进入壁垒高筑等现象,直接限制了我国苹果汁行业的价格加成能力,影响了我国贸易比较利益的获取。(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06期)

杨文丽[2](2014)在《中国饮料出口比较利益增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饮料生产国,饮料总产量从2000年的0.149亿吨增长到2013年的1.49亿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9.37%,成为中国传统产业中最具经济潜力的行业之一。中国饮料出口增长迅猛,出口额从2000年的8.5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34.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9%,接近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贸易比较利益增长潜力巨大。尽管饮料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国内经济学家们却未能给予较多的关注,国家政策也往往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钢铁、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缺乏完善的相应措施来发展传统饮料产业。事实上,依要素密集度划分产业属于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积累,技术和资本的密集度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也会逐步从原有的产业中分化出去,演化为知识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饮料产业的发展也将遵循这一轨迹。那么,纠正那些将饮料产业始终视为以资源和劳动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传统产业的教条式认识,对于准确把握中国饮料生产和贸易的经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论文旨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中国饮料贸易的经验数据,运用贸易理论,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来研究贸易比较利益增进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中国饮料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焦点问题,不在于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发展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而是如何促进比较优势的提升与发展。中国当前必须跳出静态比较优势的固有思维模式,大力发展动态比较优势,通过比较优势的提升,推动传统饮料产业的升级,实现贸易比较利益的增进。(2)比较优势绝非仅源于国家间生产率的差异,也非仅源于国家间要素禀赋的不同,结合近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认为供给、需求与制度彼此配合,从多层次共同展开,从多角度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提升。也就是说,比较优势的提升应当是合力的结果。这种合力不仅依赖供给和需求机制的有效结合,也离不开市场和政府的密切合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贸易比较利益增进问题上,同样存在着如何处理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关系问题。(3)论文试图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能够全面解释其作用机理的饮料出口比较利益增进模型,并将该模型命名为起飞模型。在起飞模型中,航线的设计按由基本要素推动阶段到投资推动阶段,再到创新推动阶段的动态过程进行设定,不同阶段的贸易比较利益来源有所不同;供给优势和需求优势相互配合,犹如飞机之两翼,对中国传统饮料行业这架巨型飞机产生巨大的向上作用力,为中国饮料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制度优势犹如飞机之发动机,能够产生巨大的向前推动力,推动中国饮料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真正实现。(4)当前,中国饮料出口以资本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饮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影响了比较利益的增进。随着中国原有比较优势在数量上的弱化和在质量上的提升,中国饮料的比较优势部门也在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动,大部分饮料产业部门正处在不断累积的变化过程中。当前决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要素价格等成本因素,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所处的环节、企业对利润的控制以及国际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改善,正在成为决定比较优势乃至比较利益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由于不熟悉国际规则,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经验,面对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饮料出口频频遭遇国外贸易壁垒的冲击,再加上中国现有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近年来中国饮料出口增长的减缓趋势。(5)在构建符合中国饮料出口现实的比较利益增进战略时,应当结合中国饮料出口发展叁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从供给、需求和制度叁个方面共同设计。在基本要素推动阶段,应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比较优势,并认识到基于静态比较优势发展模式的不足,制度供给以消除不公平竞争影响为主;在投资推动阶段,应从要素积累、规模经济提升、市场需求开拓以及制度导向等方面,推动比较优势的动态提升;在创新推动阶段,应改变长期依赖价格竞争的比较利益增进策略,转向提升产品技术密集度、提高要素效率、改善市场需求性质的新思路,同时注意制度供给的果断、有远见和高技巧。论文创造性的研究是: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与具体行业亟待解决的贸易比较利益增进问题有效结合,并融入到中国产业调整和发展的大背景中,构建了起飞模型,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动态比较利益的获取上,使比较利益增进问题的研究更深入、更具有现实意义;强调对比较利益来源的系统研究,主张比较利益增进的焦点在于比较优势的提升,比较优势的提升应当是市场供求机制和政府干预合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供给与需求的共同作用,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系和完整性;考虑到当前国内和国际市场已融合成一个供需紧密结合的大市场,论文除对国际市场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外,还重点讨论了国内市场需求在比较利益增进中的重要作用,并关注到技术对比较利益增进的重要意义,力图深化和完善贸易需求理论这一前沿问题。(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12-01)

杨雯雯[3](2010)在《基于港口效率的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开放过程中,一国利用全球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禀赋结构-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比较优势动态化-产业结构升级-比较利益增进”的途径,实现经济的发展。而港口作为资源全球化配置的重要枢纽,很可能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突破资源、产业结构低端锁定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中国港口资源丰富,但是处于体制转型中的港口,在吞吐量大幅增加的背后,是没有效率的量的增长,制约了港口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挥。所以加强对中国港口效率的研究,对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低层次比较优势,在开放中获得更多比较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港口效率的视角研究贸易比较利益的增进问题为主线,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的理论为依据,界定港口效率的内涵并提出内涵的叁个层次:港口自身运营效率,港口网络配置效率,港口对腹地的辐射效率。基于叁个层次重点探讨港口效率影响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机理:论证了港口效率的提升,能系统性降低广义运输成本,从而实现广义运输成本与腹地货源总量良性互动的港口区位优势内在增长机制,并通过出口激励效应、进口壁垒削减效应及聚集-扩散效应增进贸易比较利益。接着,本文构建了一个较全面反映港口效率叁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分别估算了六个国家(地区)港口效率水平,并运用这一估算指标,借鉴引力模型,进行计量回归,验证了港口效率对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作用。最后,本文以“宁波-舟山港”为例,深入剖析中国港口低效率的原因,研究表明:港口效率的提升受到港口管理体制的制约,针对港口管理体制转型中出现的各利益集团维护既得利益的行为,提出相应的化解对策和建议。综上所述,本文尝试在以下方面作出创新:第一,针对中国国情,揭示了开放经济中提升港口效率对于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特殊重要性。第二,剖析了港口效率内涵的叁个层次,并以此为分析框架论证了港口效率对于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作用。第叁,对“宁波-舟山港”进行典型的案例研究,提出了以多重“激励相容”为特征的港口效率提升机制,为中国在开放经济中充分发挥港口对经贸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6-01)

余明[4](2009)在《中国茶叶贸易的比较利益增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要素密集度的差异所导致的价格差异,作为拥有土地资源和气候等茶叶种植优势的国家,中国自然就在世界茶叶贸易中拥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贸易的发展,德国、英国等不具备茶叶种植条件的发达国家也逐渐成为了茶叶贸易大国。中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不仅要接受来自传统茶叶贸易国的竞争,更被英、德等发达国家将我国的茶叶锁定在了价值链的低端。本文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传统茶叶贸易国以及英国、德国等新兴茶叶贸易国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分七章就中国等传统产茶国与英、德等发达国家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利益的获得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茶叶贸易国在各项国际竞争力指标上都要远远高于英、德等新兴茶叶贸易国,说明我国的茶叶产业拥有较大的潜在比较利益空间。然而,通过对各国的现实比较利益分配格局进行实证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中国茶叶贸易的现实比较利益获得要远远低于英、德等国。潜在比较利益与现实比较利益的背离是我国茶叶贸易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引入技术和渠道要素,将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扩展到可持续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可持续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当今茶叶贸易发生的原因,并且可以说明现实茶叶贸易比较利益的分配格局。在可持续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笔者还构建了R-T-S模型,提出了我国茶叶贸易比较利益增进要实现以R-要素为基础,T-要素为关键,S-要素为保证的叁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的共生机制。最后,本文就R-T-S模型为我国茶叶贸易的比较利益提出了现实的增进路径:“成本领先”比较优势和“标岐立异”比较优势的构建。“成本领先”比较优势增进我国茶叶贸易的潜在比较利益,而“标岐立异”比较优势则不仅增进了我国茶叶贸易的潜在比较利益,并使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成了现实的比较利益。(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6-03)

李晓钟,张小蒂[5](2009)在《我国茶叶贸易基于标准化生产增进比较利益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国茶叶出口单价相对较低,尤其是随着日本和欧盟等国家近年来茶叶检验检疫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茶叶出口屡屡受阻,茶叶贸易的比较利益相对较低。本文对茶叶标准及其影响的复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标准提高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并探讨了促进我国茶叶贸易获得更多比较利益的实现途径。(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2009年03期)

刘晓彤[6](2008)在《基于民营企业家资源的我国比较利益增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比较利益的获得大多基于低劳动成本所产生的比较优势,而比较利益在价值链参加方之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参加方投入的生产要素状况。企业家是一揽子要素的支配者,更好的发挥民营企业家资源的作用对增进我国在全球化中的比较利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中我国比较利益的增进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的比较利益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企业家资源与比较利益增进之间在价值链“环”、“链”和企业“群”叁个层次上的传导机制,根据我国存在的不同类型企业家资源的特点,笔者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分别作为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的表征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索了民营企业家资源和外资企业家资源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拓展并培育民营企业家资源可有效增进我国的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这是增进我国比较利益的关键所在。本文还通过对江浙两省的对比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结果。近年来跨国公司在通过FDI带给我国一定比较利益的同时,也会依托其对“一揽子”要素的支配权实行经营控制,并通过转移定价等途径扭曲、减少一部分我国应得的比较利益,而我国民营企业家资源作用的发挥则对矫正这一利益扭曲格局十分重要。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家资源一部分是“隐性”存在的,故应促进其“显化”,同时加强对已显化的民营企业家资源的培育,从而强化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经营控制,增进我国的比较利益。(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6-01)

王子先[7](2005)在《外贸依存度提高背后的深刻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体吻合世界经贸发展趋势    1978~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比国民经济增长快7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10%提高到1990年的30%,2003年又进一步升至60%。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大体上(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05-08-22)

比较利益增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饮料生产国,饮料总产量从2000年的0.149亿吨增长到2013年的1.49亿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9.37%,成为中国传统产业中最具经济潜力的行业之一。中国饮料出口增长迅猛,出口额从2000年的8.5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34.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9%,接近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贸易比较利益增长潜力巨大。尽管饮料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国内经济学家们却未能给予较多的关注,国家政策也往往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钢铁、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缺乏完善的相应措施来发展传统饮料产业。事实上,依要素密集度划分产业属于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积累,技术和资本的密集度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也会逐步从原有的产业中分化出去,演化为知识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饮料产业的发展也将遵循这一轨迹。那么,纠正那些将饮料产业始终视为以资源和劳动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传统产业的教条式认识,对于准确把握中国饮料生产和贸易的经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论文旨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中国饮料贸易的经验数据,运用贸易理论,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来研究贸易比较利益增进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中国饮料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焦点问题,不在于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发展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而是如何促进比较优势的提升与发展。中国当前必须跳出静态比较优势的固有思维模式,大力发展动态比较优势,通过比较优势的提升,推动传统饮料产业的升级,实现贸易比较利益的增进。(2)比较优势绝非仅源于国家间生产率的差异,也非仅源于国家间要素禀赋的不同,结合近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认为供给、需求与制度彼此配合,从多层次共同展开,从多角度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提升。也就是说,比较优势的提升应当是合力的结果。这种合力不仅依赖供给和需求机制的有效结合,也离不开市场和政府的密切合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贸易比较利益增进问题上,同样存在着如何处理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关系问题。(3)论文试图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能够全面解释其作用机理的饮料出口比较利益增进模型,并将该模型命名为起飞模型。在起飞模型中,航线的设计按由基本要素推动阶段到投资推动阶段,再到创新推动阶段的动态过程进行设定,不同阶段的贸易比较利益来源有所不同;供给优势和需求优势相互配合,犹如飞机之两翼,对中国传统饮料行业这架巨型飞机产生巨大的向上作用力,为中国饮料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制度优势犹如飞机之发动机,能够产生巨大的向前推动力,推动中国饮料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的真正实现。(4)当前,中国饮料出口以资本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饮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影响了比较利益的增进。随着中国原有比较优势在数量上的弱化和在质量上的提升,中国饮料的比较优势部门也在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动,大部分饮料产业部门正处在不断累积的变化过程中。当前决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要素价格等成本因素,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所处的环节、企业对利润的控制以及国际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改善,正在成为决定比较优势乃至比较利益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由于不熟悉国际规则,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经验,面对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饮料出口频频遭遇国外贸易壁垒的冲击,再加上中国现有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近年来中国饮料出口增长的减缓趋势。(5)在构建符合中国饮料出口现实的比较利益增进战略时,应当结合中国饮料出口发展叁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从供给、需求和制度叁个方面共同设计。在基本要素推动阶段,应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比较优势,并认识到基于静态比较优势发展模式的不足,制度供给以消除不公平竞争影响为主;在投资推动阶段,应从要素积累、规模经济提升、市场需求开拓以及制度导向等方面,推动比较优势的动态提升;在创新推动阶段,应改变长期依赖价格竞争的比较利益增进策略,转向提升产品技术密集度、提高要素效率、改善市场需求性质的新思路,同时注意制度供给的果断、有远见和高技巧。论文创造性的研究是: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与具体行业亟待解决的贸易比较利益增进问题有效结合,并融入到中国产业调整和发展的大背景中,构建了起飞模型,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动态比较利益的获取上,使比较利益增进问题的研究更深入、更具有现实意义;强调对比较利益来源的系统研究,主张比较利益增进的焦点在于比较优势的提升,比较优势的提升应当是市场供求机制和政府干预合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供给与需求的共同作用,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系和完整性;考虑到当前国内和国际市场已融合成一个供需紧密结合的大市场,论文除对国际市场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外,还重点讨论了国内市场需求在比较利益增进中的重要作用,并关注到技术对比较利益增进的重要意义,力图深化和完善贸易需求理论这一前沿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较利益增进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丽,李晓钟.基于国际市场势力的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研究——以我国苹果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6

[2].杨文丽.中国饮料出口比较利益增进研究[D].江南大学.2014

[3].杨雯雯.基于港口效率的贸易比较利益增进研究[D].浙江大学.2010

[4].余明.中国茶叶贸易的比较利益增进研究[D].浙江大学.2009

[5].李晓钟,张小蒂.我国茶叶贸易基于标准化生产增进比较利益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

[6].刘晓彤.基于民营企业家资源的我国比较利益增进研究[D].浙江大学.2008

[7].王子先.外贸依存度提高背后的深刻内涵[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

标签:;  ;  ;  

比较利益增进论文-杨文丽,李晓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