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允性,英语中动结构,能产性
动允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秋,郭时海[1](2015)在《动允性对英语中动结构的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生态心理学的动允性理论,分析指出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本质是对事物动允性的描述或评价,这一本质特征衍生了其情态性、泛指性等语义特征,并制约了其中各构成部分的合法生成,导致了其较低的能产性。(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汤红娟[2](2014)在《基于人称代词动允性变量的儿童英语仿写衔接手段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英语仿写过程是儿童认知能力与人物和事件等语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人称代词动允性变量作为儿童英语仿写衔接手段,在发挥照应、替代和省略等衔接手段功能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梳理人物和事件等关系,找到基于人称代词动允性自变量的代词因变量,获得语篇连贯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关注人物和事件关系的细节,拓展非代词无关变量,细化动词屈折变化的干扰变量,获得语篇准确性。本文通过3项实证研究验证以人称代词动允性变量作为儿童英语仿写衔接手段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特征,其通达程度可以帮助儿童获得语篇连贯性和准确性的双赢,是提高儿童英语写作能力的新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语》期刊2014年06期)
王晓燕,鲁忠义[3](2010)在《基于动允性的朝向效应——具身认知的一个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具身哲学思想的影响,具身认知的研究得到了重大发展,而作为G ibson直接知觉理论的动允性(A ffordance)这一核心概念,其丰富的含义更是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朝向效应的出现则被研究者们视为物体动允性的一种体现。围绕着朝向效应,主要出现了动允性假说和注意指向假说两种主要的解释。本文对朝向效应现象的研究及其解释进行了总结概括,也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鲁忠义,陈笕桥,邵一杰[4](2009)在《语篇理解中动允性信息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个实验考察了读者在语篇理解中对动允性(affordance)信息的提取状况,以及动允性在阅读理解中的意义。实验一的结果表明,被试在阅读理解中,会自发地提取语篇中的动允性信息,并围绕着动允性信息组织其他信息;在IEF中的解析过程中,动允性信息对其他信息有组织作用。实验二的结果表明,被试在阅读理解中能够直接提取动允性信息。实验叁的结果表明,被试在阅读理解中存在两条提取动允性信息的通路,一条是直接提取动允性信息,另一条是先提取属性信息再推导出动允性信息,选择哪条通路取决于被试是否得到了属性信息。叁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阅读理解中的动允性与知觉过程中的动允性存在着相当大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陈笕桥[5](2008)在《语篇理解中动允性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和体验哲学对认知心理学的渗透,理论家越来越对命题符号系统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与其相对立的知觉符号系统。根据知觉符号系统的逻辑,人的认知具有体验性,人们的阅读理解机制和知觉实际环境的机制非常相似。Zwaan于2004年提出的基于知觉符号系统的理论——身临其境框架中便体现了这种知觉与阅读理解的同一性,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由激活、解析和整合叁个过程组成,而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对所描述的情景的身临其境的体验的过程。这个理论框架与大量的知觉符号的相关实验证据保持了一致,是一个颇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但是,有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身临其境框架未能够详细地说明,那就是在解析过程中,各个孤立的元素是如何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事件的。在实际知觉环境的过程中,在人类(或其他动物)与周遭的事物互动的过程中,一个必要的中心环节便是提取动允性。动允性是环境的属性使得动物个体的某种行为得以实施的可能性,虽然它在知觉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中是个核心概念,但在阅读理解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却很少提及它。不过,可以预计,在知觉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动允性,必然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设想,动允性是阅读理解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对身临其境框架中解析过程中的其他信息具有组织整合作用。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叁个实验,考察了读者在语篇理解中对动允性的提取状况,以及动允性在阅读理解中的意义。实验一是个4水平的单因素实验,通过考察被试对动允性有不同联系的词汇再认状况,检验了动允性在阅读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被试对动允性信息的回忆要好于对其他信息的回忆;被试对与动允性有关信息的回忆要好于对与动允性无关的信息的回忆。这说明,被试在阅读理解中,会自发地提取语篇中的动允性信息,并围绕着动允性信息组织其他信息;在IEF中的解析过程中,动允性信息对其他信息有组织作用。实验二为2×2的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考察了被试对动允性信息以及属性信息提取的时间信息。结果表明,被试对动允性信息的提取要快于对属性信息的提取。也就是说,被试可以直接从语篇中提取出动允性信息,而无需先提取属性信息,再从属性信息推出动允性信息。实验叁为2水平的因素设计,考察了在有无属性信息的情况下,被试对动允性信息的提取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表明,在有属性信息的情况下,被试对动允性信息的提取快于在无属性信息的情况下的提取。这说明,被试可以由属性推导出动允性的,并且推导过程所需的时间,要少于直接提取动允性所需的时间。叁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阅读理解中的动允性与知觉过程中的动允性存在着相当大的相似性。动允性在知觉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它在阅读理解同样处于重要地位——其重要性表现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信息是围绕着动允性组织的;IEF中的解析可以看作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动允性建构起来的信息群。另外,与在知觉过程中相同,在阅读理解中,动允性也是可以直接被提取的。被试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提取动允性:一是直接提取动允性;二是通过属性推导出动允性。选择哪个途径取决于被试是否得到了属性信息,在一般的情况下,被试倾向于直接提取动允性;但在被试得到属性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属性推导动允性更快。(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7)
动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儿童英语仿写过程是儿童认知能力与人物和事件等语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人称代词动允性变量作为儿童英语仿写衔接手段,在发挥照应、替代和省略等衔接手段功能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梳理人物和事件等关系,找到基于人称代词动允性自变量的代词因变量,获得语篇连贯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关注人物和事件关系的细节,拓展非代词无关变量,细化动词屈折变化的干扰变量,获得语篇准确性。本文通过3项实证研究验证以人称代词动允性变量作为儿童英语仿写衔接手段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特征,其通达程度可以帮助儿童获得语篇连贯性和准确性的双赢,是提高儿童英语写作能力的新尝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允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秋,郭时海.动允性对英语中动结构的诠释[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
[2].汤红娟.基于人称代词动允性变量的儿童英语仿写衔接手段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4
[3].王晓燕,鲁忠义.基于动允性的朝向效应——具身认知的一个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4].鲁忠义,陈笕桥,邵一杰.语篇理解中动允性信息的提取[J].心理学报.2009
[5].陈笕桥.语篇理解中动允性的提取[D].河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