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抑制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菌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抑制法,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12980
微生物抑制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芹,王玉莲,袁宗辉[1](2019)在《微生物抑制法筛选检测尿液中抗菌药残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菌药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然而抗菌药的不当使用会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并且经过宰前残留检测,大量残留过量的动物源性食品被销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宰前残留检测方法,以微生物抑制法筛选检测尿液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林可胺类6类抗菌药的残留。[方法]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12980为指示菌,通过优化检测培养基中指示菌的添加浓度、营养组分、pH以及各增敏剂的添加量来提高本试剂盒对各类抗菌药的灵敏度,并且对方法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重现性和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本试剂盒对尿液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林可胺类这6类抗菌药都敏感,检测限达到肾脏最大残留限量要求,并且其他性能指标都达到残留检测方法的标准。[结论]本试剂盒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尿液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林可胺类这6大类抗菌药的残留,从而能够以宰前残留检测代替宰后残留检测,避免销毁大量抗菌药残留过量的动物源性食品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王光飞,马艳,郭德杰,罗佳,梁永红[2](2019)在《生物质炭介导生防微生物抑制辣椒疫霉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炭可有效防控土传病害,筛选并鉴定出生物质炭介导下的生防微生物,可为研究生物质炭防病机理和强化生物质炭防病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进行秸秆生物质炭防控辣椒疫病盆栽试验,利用定量PCR和平板计数明确生物质炭在防控辣椒疫病时可富集的已知生防微生物,再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和定殖复筛筛选出生物质炭可富集的潜在生防微生物菌株,最后研究各菌株在土壤中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质炭使根际辣椒疫霉数量显着降低95.1%、辣椒疫病发生率显着降低91.1%,并使具有生防功能的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数量显着增加2.22倍、4.09倍、3.89倍、2.45倍、1.45倍和1.30倍。通过平板初筛得到可能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2株潜在生防菌株。定殖复筛剔除部分假性生物质炭介导菌株,获得可明确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株木霉菌、3株青霉菌、2株曲霉菌、3株芽孢杆菌、3株假单胞菌、3株链霉菌和2株鞘氨醇单胞菌。木霉菌(TR1和TR3)、青霉菌(PE1)、曲霉菌(AS1和AS2)、芽孢杆菌(BA1、BA2和BA3)、假单胞菌(PS1和PS3)、链霉菌(ST1、ST4和ST5)13个菌株可显着削减土壤辣椒疫霉数量。其中,所有木霉菌和曲霉菌菌株(TR1、TR3、AS1和AS2)及芽孢杆菌(BA1和BA2)、假单胞菌(PS1和PS3)和链霉菌(ST1)9个菌株与生物质炭具有显着的协同抑制辣椒疫霉效果。因此,防控辣椒疫病时,木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链霉菌是生物质炭介导下的主要防病微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7期)
郭志青[3](2018)在《微生物抑制层生镰刀菌及降解伏马毒素B1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如同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对食品的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长期过量曝露于含有毒素的食品会引起人类的中毒或各种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有实验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1与人类食管癌的高发成正相关;伏马毒素B1导致儿童神经管缺陷的疾病也有报道。因此,对自然界存在的能够产生伏马毒素B1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污染进行有效抑制以减少真菌毒素的产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前期从蚯蚓体表筛选出一株能够降解几丁质的菌株,以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为基础,结合形态学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Biolog),该菌株被确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通过实验得出:筛选出的粘质沙雷氏菌对产毒镰刀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明显的抑制作用,粘质沙雷氏菌的发酵浓度对伏马毒素B1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毒素的产生。通过PCR扩增,在粘质沙雷氏菌扩增到ChiA、ChiB基因。通过基因组测序,发现粘质沙雷氏菌含有经基因组测序发现粘质沙雷氏菌中有合成羧酸酯酶(Carboxyleasterase)和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的基因序列。通过RNAseq,发现粘质沙雷氏菌对伏马毒素合成主要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内容:证明粘质沙雷氏菌对产毒镰刀孢子萌发的抑制和菌丝细胞壁的降解,聚焦于粘质沙雷氏菌对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的影响等分子层面,最后确定粘质沙雷氏菌的活性物质,阐明其抑菌抑毒的机理。本研究可以丰富抗菌资源库,为镰刀菌的生物防治和有效控制伏马毒素污染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9-01)
魏国美[4](2018)在《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检测微生物抑制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和研究,对标准SN/T 2127-2008《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检测微生物抑制法》的检测方法中部分细节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得该方法更具可操作性,实验结果也更加理想。(本文来源于《福建轻纺》期刊2018年04期)
郭章伟,郭娜,刘涛,尹衍升[5](2018)在《微生物抑制腐蚀机理及生物矿化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既可以加速材料腐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材料腐蚀,这与微生物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微生物的抑制腐蚀作用正是微生物膜与腐蚀产物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这种抑制作用不仅仅是通过一类微生物或一种机制实现的。首先分类归纳了微生物膜抑制腐蚀的叁种主要机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通过细菌分泌物抑制腐蚀,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论述。重点论述了生物矿化抑制腐蚀的机理,包括生物矿化的基础、生物矿化的过程、微生物在生物矿化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EPS对于生物矿化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影响矿化产物膜结构与形态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微生物种类、生物膜结构、海水环境等。另外,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生物矿化提高材料耐腐蚀性能的一些研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并提出了叁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萨仁高娃,胡文忠,修志龙,姜爱丽,冯可[6](2017)在《活性复合涂膜对鲜切苹果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抑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鲜切苹果因其健康营养、方便快捷等特点,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但机械切割使苹果失去表皮的保护,具有潜在污染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风险。为了研发鲜切苹果的天然抑菌剂,本研究将4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ophylococcus auresu)、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大肠杆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H7)人工接种至鲜切苹果上,经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百里香精油(0.05%,0.35%,0.65%)的海藻酸钠可食性涂膜处理后,于4℃贮藏,分别于0,4,8,12,16 d取出鲜切苹果,通过显色培养基法计数。以未涂膜处理鲜切苹果作为空白,海藻酸钠涂膜处理作为对照。培养后的可疑菌落进行PCR验证。结果显示,经涂膜处理的鲜切苹果样品表面4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数量明显降低,添加百里香精油后,可食性涂膜的抑菌效果增加,并且随着精油含量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强。综上所述,百里香精油添加的海藻酸钠可食性涂膜可作为一种天然抑菌剂用于鲜切苹果的保鲜。(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刘伟[7](2017)在《基于草鱼鱼肉中腐败微生物抑制的ε-聚赖氨酸抑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ε-聚赖氨酸(ε-PL)是一种安全、健康的天然营养型生物防腐剂,对延缓草鱼鱼肉品质劣变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以草鱼中乳酸菌、热杀索丝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4株具有代表性的腐败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ε-PL对这4株腐败菌的抑菌效果研究、对腐败菌细胞膜和胞内物质的影响研究,以期探究ε-PL对冷鲜草鱼制品中腐败微生物的抑菌机理。ε-PL对4株腐败菌抑菌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4株腐败菌对ε-PL敏感程度依次为乳酸菌>热杀索丝菌>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MIC分别为20、40、80、160μg/mL;随着ε-PL浓度的上升,4株腐败菌的抑菌圈直径不断增加,ε-PL对腐败菌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通过表面疏水性、细胞膜渗透性、膜蛋白、离子泄露及细胞形态多角度开展ε-PL对4株腐败菌细胞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ε-PL能提高腐败菌细胞膜的疏水性1—2倍,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破坏细胞膜离子通道,造成细胞内的Ca~(2+)、K~+、Mg~(2+)大量外流;同时阻碍腐败菌细胞膜上分子量大于38 kDa蛋白质的合成或加速分子量大于38 kDa蛋白质的分解,经一系列作用后使腐败菌细胞膜破裂,形成孔洞,最终破坏腐败菌细胞膜屏障,发挥抑菌作用。通过检测腐败菌细胞内重要酶类、胞内蛋白及DNA的活性及含量变化,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物质的结构,开展ε-PL对4株腐败菌胞内物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ε-PL处理腐败菌,严重影响了腐败菌胞内酶的活性,其中呼吸链脱氢酶被严重破坏失活,β-半乳糖苷酶及碱性磷酸酶出现调节紊乱导致含量上升的现象。同时,ε-PL通过干扰菌体蛋白质质的新陈代谢,阻碍大分子蛋白质质的合成或加速大分子蛋白质的分解;ε-PL破坏腐败菌细胞DNA的结构及正常合成,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证实:ε-PL对腐败菌细胞内生理结构造成破坏,进而引起细胞内容物的改变,最终导致其细胞膜破裂,菌体死亡。(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娟,刘永龙,林芮,梁健,陈娟[8](2016)在《几种常用防腐剂对日化产品中腐败微生物抑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几种常用防腐剂在日化产品基质中的防腐效果。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方法测试卡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苯氧乙醇、咪唑烷基脲、苯甲醇对腐败微生物的抑菌活性;采用微生物挑战性实验验证卡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和苯甲醇的抑菌效果。日化产品中分离的腐败微生物对卡松耐受性接近0.0015%,接近《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的限定,其它4种防腐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对分离的微生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卡松剂量在0.00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剂量在0.2%、咪唑烷基脲剂量在0.075%、苯甲醇剂量在0.2%时日化产品能通过微生物挑战。日化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复配防腐剂,建立更加高效、经济的防腐体系。(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6年04期)
黄晨,王乃福,吴冬雪[9](2016)在《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活动物红霉素、螺旋霉素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藤黄微球菌CMCC 28001作为指示菌,用微生物抑制法对活体动物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螺旋霉素残留进行检测。对菌种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样品提取方法、平板制备条件、方法检出限等技术参数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07期)
黄晨,陈本龙,王乃福,李卫华[10](2016)在《活体动物中大环内脂类残留检测微生物抑制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活体动物中大环内酯类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微生物抑制方法,对藤黄微球菌CMCC 28001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样品提取方法、平板制备条件、方法检出限等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活体动物中红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吉他霉素和克林霉素等6种大环内脂类药物的残留检测。当菌悬液添加浓度为10~(-3)倍稀释液(5.5×106CFU/m L)以及培养基PH值为7.5且培养温度为30℃时,可产生直径最大,边缘光滑、完整、清晰的抑菌圈。[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成本低,操作简便,是色谱分析、免疫分析等其它方法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6年02期)
微生物抑制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质炭可有效防控土传病害,筛选并鉴定出生物质炭介导下的生防微生物,可为研究生物质炭防病机理和强化生物质炭防病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进行秸秆生物质炭防控辣椒疫病盆栽试验,利用定量PCR和平板计数明确生物质炭在防控辣椒疫病时可富集的已知生防微生物,再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和定殖复筛筛选出生物质炭可富集的潜在生防微生物菌株,最后研究各菌株在土壤中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质炭使根际辣椒疫霉数量显着降低95.1%、辣椒疫病发生率显着降低91.1%,并使具有生防功能的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数量显着增加2.22倍、4.09倍、3.89倍、2.45倍、1.45倍和1.30倍。通过平板初筛得到可能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2株潜在生防菌株。定殖复筛剔除部分假性生物质炭介导菌株,获得可明确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株木霉菌、3株青霉菌、2株曲霉菌、3株芽孢杆菌、3株假单胞菌、3株链霉菌和2株鞘氨醇单胞菌。木霉菌(TR1和TR3)、青霉菌(PE1)、曲霉菌(AS1和AS2)、芽孢杆菌(BA1、BA2和BA3)、假单胞菌(PS1和PS3)、链霉菌(ST1、ST4和ST5)13个菌株可显着削减土壤辣椒疫霉数量。其中,所有木霉菌和曲霉菌菌株(TR1、TR3、AS1和AS2)及芽孢杆菌(BA1和BA2)、假单胞菌(PS1和PS3)和链霉菌(ST1)9个菌株与生物质炭具有显着的协同抑制辣椒疫霉效果。因此,防控辣椒疫病时,木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链霉菌是生物质炭介导下的主要防病微生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抑制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吴芹,王玉莲,袁宗辉.微生物抑制法筛选检测尿液中抗菌药残留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2].王光飞,马艳,郭德杰,罗佳,梁永红.生物质炭介导生防微生物抑制辣椒疫霉的作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3].郭志青.微生物抑制层生镰刀菌及降解伏马毒素B1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4].魏国美.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检测微生物抑制法的探讨[J].福建轻纺.2018
[5].郭章伟,郭娜,刘涛,尹衍升.微生物抑制腐蚀机理及生物矿化机理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8
[6].萨仁高娃,胡文忠,修志龙,姜爱丽,冯可.活性复合涂膜对鲜切苹果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抑制的研究[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7].刘伟.基于草鱼鱼肉中腐败微生物抑制的ε-聚赖氨酸抑菌机理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7
[8].杨娟,刘永龙,林芮,梁健,陈娟.几种常用防腐剂对日化产品中腐败微生物抑制效果研究[J].工业微生物.2016
[9].黄晨,王乃福,吴冬雪.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活动物红霉素、螺旋霉素残留[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10].黄晨,陈本龙,王乃福,李卫华.活体动物中大环内脂类残留检测微生物抑制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16
标签:抗菌药; 残留检测; 微生物抑制法;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1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