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生活模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
政治生活模块论文文献综述
王希国[1](2019)在《高中政治关于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创新优化,政治教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旨在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对高中政治关于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展开分析研究,为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汤玉雯[2](2019)在《探究高考命题轨迹的路径——以近五年全国卷Ⅰ《政治生活》模块考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考真题是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最好体现,是备考的重要的资源。"飞鸿踏雪"有迹可循,本着高考也会有迹可循的理念,探究高考命题轨迹的路径,供备考者一些备考启迪。(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5期)
常发廷[3](2019)在《议题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的适用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议题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主要以争议性议题为中心实施具体教学,目的、内容等均和"政治生活"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较为相符,是近年来相关专家较为倡导的教学方法,探究价值较高。本文主要对议题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的适用性展开了探讨,以期促进"政治生活"模块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本文来源于《新课程教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07期)
张丽萍[4](2018)在《高中阶段《政治生活》模块政治认同素养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认同素养不是静止的、机械的态度,而是基于对政治学科、政治知识的理解、判断、辨识、运用过程中,形成的积极的政治情感与体验。本文对高中阶段《政治生活》模块政治认同素养调查,并进行分析,以期加强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20期)
赵晓艺[5](2018)在《论高中《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应当重点实现的法治教育目标之一。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平台,其中高中《政治生活》中涵盖大量适宜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本文通过对《政治生活》模块进行深入分析,以教材为引导,挖掘《政治生活》模块的课程资源,进一步探究《政治生活》教学与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鉴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课中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政治生活》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现实情况,从实际出发,使得研究的理论对策能够更好的与实际相切合。同时,本文全方位衡量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资源,将其运用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过程中,使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发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应有的作用。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括高中《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容和意义。首先,本文依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概括了法治意识培养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学法守法意识、尊法用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培养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新时代法治建设,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其次,阐述高中《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在发展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素养、预防高中学生违法犯罪以及帮助学生形成现代化人格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第二部分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高中《政治生活》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基本情况,笔者设计了关于学生法治意识、法治知识的掌握、法治实践能力以及高中《政治生活》的法治教育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对济南市某高级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首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调查,分析高中《政治生活》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的基本情况。其一,《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已培养起学生对法治的初步认知。其二,《政治生活》模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法治理论知识教育。其叁,《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其次,本文针对《政治生活》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一,教师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存在认识偏差。第二,《政治生活》中的法治资源未能充分挖掘。第叁,教学方法未能恰当选择。第叁部分探究法治意识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培养对策。探究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情况,提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其一,优化师资,转变教师观念,重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完善教师法治培训机制,为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其二,充分整合关于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教育资源。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开发相贯通,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相协同。其叁,恰当选择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具体化。此外,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部分设计高中《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教学案例。结合教学设计融入笔者对于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在案例设计中笔者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在案例中,笔者选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增强自身法治体验,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政治生活》学习中树立法治意识,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朱昊[6](2018)在《议题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以公民教育为根本目标,期待学生有能力有序地参与或介入社会生活,期待学生有能力合理面对并处理矛盾与争论,期待学生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源起于美国中学社会科的议题教学法,围绕争议性议题进行教学,其内容、方法和目的都指向政治生活模块的教学培养目标,它是近年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修订组专家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高度契合政治生活模块的培养目标,是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值得探索与研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09期)
陆洪英[7](2017)在《浅谈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策略——以《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中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学习又缺乏系统性,法律运用能力更是不足,极易受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其法治精神关系到高中政治学科素养中的法治意识目标的达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现代合格公民,关系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时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高中政治教材中政治生活模块是最能直接培养学生法(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上旬)》期刊2017年12期)
詹王峰[8](2017)在《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中政治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政治来讲,将课程主要设置为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相对而言生活与哲学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当前教学形势下,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应用在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7年11期)
杨晓丽[9](2017)在《促进政治生活模块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业成绩的提升,创新能力与理性精神的涵养,不仅受陈述性知识理解水平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性知识,亦即程序性知识的概括与运用水平。促进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政治教学的宗旨。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其运用形式通常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则保留了控制人行为的一些步骤和法则,其运用常要对信息进行变形和运算,是实(本文来源于《现代教学》期刊2017年20期)
覃兆静[10](2017)在《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运用——以《政治生活》模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被称为"史上反腐尺度最大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被推上了中国舆论的浪尖。这部以反映当前中国现实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为特性的电视剧更是获得了众多老百姓的亲睐。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化资源引入到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数应然,尤以《政治生活》模块为例,充分挖掘剧中有效资源,发挥其中蕴含的丰富性、形象性、动深刻性等对教学的中介和辅助作用,对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实然选择。(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17期)
政治生活模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考真题是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最好体现,是备考的重要的资源。"飞鸿踏雪"有迹可循,本着高考也会有迹可循的理念,探究高考命题轨迹的路径,供备考者一些备考启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生活模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希国.高中政治关于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汤玉雯.探究高考命题轨迹的路径——以近五年全国卷Ⅰ《政治生活》模块考核为例[J].新课程(下).2019
[3].常发廷.议题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的适用性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
[4].张丽萍.高中阶段《政治生活》模块政治认同素养调查分析[J].文存阅刊.2018
[5].赵晓艺.论高中《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8
[6].朱昊.议题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J].文教资料.2018
[7].陆洪英.浅谈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策略——以《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为例[J].文理导航(上旬).2017
[8].詹王峰.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7
[9].杨晓丽.促进政治生活模块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17
[10].覃兆静.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运用——以《政治生活》模块为例[J].祖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