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民改造论文-刘统

上海游民改造论文-刘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海游民改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养所,公安局,娼妓业,舞厅业

上海游民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刘统[1](2018)在《上海解放后对游民、妓女、舞女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共产党对这个昔日的十里洋场和冒险家的乐园,进行了一系列清除旧社会污垢、改造遗留丑恶现象的斗争。收容改造扒手游民上海解放初期,社会上游荡着几万游民。所谓游民,是那些无业的流氓、扒手、小偷、惯窃、推桥头、拾荒等。产生这些游民的原因很多,有的因为工厂关闭失业,被迫乞讨为生;有的因战祸天灾,农村经济破产,不得已背井离乡进人城市,沿门乞食;儿童或因父母双亡,或因家破流散,浪迹街头以偷窃为(本文来源于《同舟共进》期刊2018年06期)

阮清华[2](201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游民改造运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清理和重建城市基层社会秩序,人民政府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进行了游民改造专项运动。在将近十年的游民改造运动中,上海前后共计收容改造了7万余游民,彻底清理了旧中国最为复杂的大都市,为新上海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1年05期)

戴佩娟[3](2010)在《从上海游民习勤所看游民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游民习勤所是上世纪叁四十年代游民救济机构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慈善机构,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剖析游民习勤所的举措。对民国时期的上海游民改造进行有益探索,为日后政府进行游民改造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S1期)

郭学勤[4](2009)在《建国初期上海游民改造初探(1949-1951)》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初期,上海存在着大量的游民,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为了解决游民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周密的准备。通过收容、改造和安置的方式,对游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造工作。经过叁年的努力,终于使上海游民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为进一步解决游民问题、稳定社会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杨丽萍[5](2009)在《论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社会异质性的消解——透过上海游民改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即开始了全面的社会改造。游民是造成社会失序的众多社会异质性群体之一,聚集在上海且为数众多的游民是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在对游民实施大规模收容之后,新政府着力开展对游民的改造工作。这些工作既包括通过教育的方式,重塑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包括通过对游民进行劳动能力的训练,改变其寄生性。特别是后者使得具备劳动意识和能力的游民被重新赋予公民身份得以再次进入社会,他们所具有的新的职业身份和阶级身份亦自动做出调整,使得游民得以被纳入新的社会阶层。最终,随着负载整个游民文化的戏剧整改进行,游民这一阶层一度消亡。(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丁东升[6](2009)在《建国初期上海游民改造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政治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开展了一场涉及全国、规模巨大的社会改造运动,其中上海尤为突出。建国前的上海被称为是“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是各种社会黑恶势力的集散地,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基地。总之解放初期的上海社会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犬牙交错,鱼龙混杂,特别是一些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最能体现上海社会特征的游民大量地游荡于上海的街头巷尾,是一股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引发社会动荡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来说也是一次管理、执政能力的考验,社会各界也对此广为关注。建国初期上海的游民数量众多、组织严密、结构庞大、活动猖獗、影响恶劣。在社会各界的一致要求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由上海市民政局联合上海市公安局共同行动采取突击收容和大收容的方式,于1949年12月至1958年3月初结束,前后共收容游民69573人,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性质,按照不同时期的收容的重点,分别安放在不同的教养机构。随后按照中央内务部“政治思想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改造与安置相结合”的指示精神和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决定,上海市民政局所属各教养机构开始对在所游民开展改造工作。首先针对游民游手好闲、游惰习气、腐化堕落的特点,对他们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按照由浅入深的思想改造规律,这一工作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政策与纪律教育、阶级教育、爱国守法教育、劳动与前途教育等,经过教育后大部分游民认识到了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决心改过自新、积极参加劳动,成为自食其力劳动者;其次,在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游民改造条件的变化,在教养机构内外开展劳动生产,扭转他们不劳而获、坐吃山空的思想,改造他们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最后,试图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游民问题,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的方式进行安置就业改造,因而上海市民政局一方面着手建立农场,移送游民外遣农场、垦区安置就业,其主要的疏送方向是苏北垦区、皖南白茅岭农场两个规模较大的改造场所;另一方面坚持以社会就业安置为主的处理方针,积极主动联系上海市的用人单位及其甘肃、青海、新疆等单位,以随地安置就业的方式参加劳动生产。这样被收容的游民经过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改造内容和方式,普遍的改掉了游惰习气、掌握了生产技能、走上了工作岗位、完成了改造任务、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和尊重。(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9-01-01)

阮清华[7](2008)在《上海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8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为清理和重建城市基层社会秩序,中国共产党在所占领的城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改造运动,诸如镇压反革命、取缔会道门、消除烟赌娼等,全国性的游民改造运动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探讨1949年以后共产党在上海进行的游民改造,首先介绍了晚清到1949年前上海游民问题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上海处理游民问题的一个基本脉络是由官方倡导、官民携手开始救济游民,到民间力量逐渐在该问题上占据主导,再到地方政府最终基本独力进行游民的收容处理。然后本文以主要篇幅集中讨论共产党进驻上海以后进行的游民收容改造。第二章介绍了上海游民改造前的基本情况,并追溯了中共历史上的游民政策以及在改造时期游民政策的变化。改造前上海有各类游民10多万人,他们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上海城市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阶层;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对游民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为“游民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第叁章详细叙述了上海游民的收容、教育与改造以及游民的安置等叁个方面;第四章分析上海游民改造的具体对象。通过这两章我们力争用具体的资料和数据,重建游民改造的基本史实,同时说明被收容者的真实身份,以及收容过程中不同阶段收容对象的区别和联系等,从而揭示共产党游民改造的实质。在将近10年的游民改造中,上海前后共计收容了各类“游民”7万余人,但分析表明他们中很大部分是以前国民党政权时代的工作人员或与之相关的人,而共产党建国初期调查认定的那些游民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被收容改造。第五章分析游民改造中发生的暴力、自杀以及谣言等事件,从收容人员的角度来看游民改造政策,揭示底层社会如何表达他们自己,试着探讨“被拯救者”对于游民改造政策的态度和看法,既揭示共产党游民改造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冲突,同时也探讨共产党人如何平衡意识形态与政治行为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其政治目标。第六章综合探讨了近代以来上海处理游民问题的主要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游民问题以及他们处理游民问题的实质等,然后回答了游民改造中“新、旧游民”的来源和去向问题:被收容的“新游民”主要是1949年以后由于政权更迭以及上海社会改革改造而产生的,而那些原本预计要加以收容改造的“旧游民”则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各种方式离开了上海或者通过改变自身身份而逃脱了被收容改造的命运。(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5-20)

阮清华[8](2008)在《归位:建国初期上海游民改造对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49年到1958年,共产党在上海进行了游民收容改造工作。在"游民"名义下,共产党不仅把旧上海非常猖獗的小偷、扒手、乞丐以及薄刀党等社会游荡分子加以收容改造,同时也把妓女作为受害者加以"拯救",更重要的是重新界定了从旧政权下挤压出来的各种无法谋生的旧人员。共产党把这些人统统归入"游民"这个行列,既为他们在社会等级秩序表中找到了一个位置,也为共产党人处理这个问题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08年01期)

汤水清[9](2007)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的安置和改造——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伊始,大量无业游民游荡在全国各大城市,既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又威胁到社会治安乃至社会的稳定。为树立城市新形象,改造城市社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对游民收容安置和改造,基本上解决了城市游民问题。处理好游民问题,对稳定新政权、恢复经济、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也出现了偏差,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11期)

上海游民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清理和重建城市基层社会秩序,人民政府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进行了游民改造专项运动。在将近十年的游民改造运动中,上海前后共计收容改造了7万余游民,彻底清理了旧中国最为复杂的大都市,为新上海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海游民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统.上海解放后对游民、妓女、舞女的改造[J].同舟共进.2018

[2].阮清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游民改造运动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1

[3].戴佩娟.从上海游民习勤所看游民改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4].郭学勤.建国初期上海游民改造初探(1949-1951)[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杨丽萍.论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社会异质性的消解——透过上海游民改造的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

[6].丁东升.建国初期上海游民改造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09

[7].阮清华.上海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8年)[D].复旦大学.2008

[8].阮清华.归位:建国初期上海游民改造对象分析[J].史林.2008

[9].汤水清.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的安置和改造——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07

标签:;  ;  ;  ;  

上海游民改造论文-刘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