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早期幼儿发展的方法

有效促进早期幼儿发展的方法

宁夏盐池县第一幼儿园周桂琴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来促进完善,使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观念上能够达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早期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一、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是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指示,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儿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和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是三位一体的教育。人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感情态度、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大多数是在家庭中,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可见家庭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摇篮。如何指导好家庭教育呢?

首先、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

许多教师虽然非常重视家长工作,并希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家长,可经常事与愿违,教师忙了好久,家长却不露面,如何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了解家长需要什么.

我们常常会忽略这一点,“家长现在最需要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那些情况”;我们组织的活动家长感兴趣吗?这些问题在组织家长活动前都应了解,思考清楚。在每学期开学前,应组织一次家长活动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向家长解释收费开支情况,让家长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怎么样,幼儿园环境怎么样,孩子的吃住条件、收费标准、学些什么等等。利用报名机会,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了解他们关注的问题,这样家长就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

第二、让家长有准备地参与活动.

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往往只提前一天发通知,搞得家长措手不及。我认为一般提前一段时间告诉家长,让家长有准备地参与活动。如我园这次搞得ECD项目要统计在园的幼儿的真实年龄,确切出生年月、出生地址,要求每个家长带幼儿的户口簿,可有些家长的户口不在本地,不方便,所以就要提前通知,让家长有所准备。再如,学期末,我园每个班都要开展一次“家长汇报联谊”活动,这就要提前向家长介绍活动目的的内容,鼓励每个家长主动参与,到了规定的时间家长轻松自如地完成了任务,主动与孩子共同游戏。

第三、体谅家长的困难并帮助其解决.

有时候家长不是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而是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体谅家长的困难,并尽力帮助其解决。如每次开家长会时,针对有些没来的家长进行调查:(1)有什么原因和困难;(2)需要老师帮助什么;(3)针对活动和老师有什么意见。经过调查后,我们进行认真分析,后来开家长会时,家长就积极主动多了,对实在有困难的家长,我们就担负起家长的角色,亲自陪同幼儿。

第四、调查不同层次家长的积极性。

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调动不同层次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型家长,我们请他们交流育儿经验,请他们给“家长?园地”投稿;另外向能干的家长,我们请他们帮助班级修理物品,请他们组织运动会等,细心的家长,请他们制作有关教具、学具等,家长们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参加活动积极性自然高。

第五、细致的工作态度.

活动时如果有幼儿没有来园,我们就给他们家长打电话,在询问孩子情况的同时,告诉家长活动的内容,不让他们有被忽视的感觉,家长此时很感动。下次活动时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前来参加。教师做到了以上几点,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积极性一定很高,这学期我班32名幼儿的家长在每次活动和家长都会做得很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活动任务。

其次、教师和家长怎样促进早期教育?

第一、教师、家长学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的内容应是直观地、形象的,因此,幼儿早期教育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教师的语言传递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书本化的系统知识也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端坐静听是有悖于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还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经常要利用游戏的手段,游戏是幼儿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园课程是与学前儿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地是情境性的、参与性的,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加上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而获得知识、体验。

案例:“学习数物对应关系”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创设了游戏情境,先出示鸭妈妈、鸭宝宝、鸡妈妈、鸡宝宝、小鱼、毛毛虫、房子等贴绒教具,集中幼儿注意力,然后以故事展开,小鸡的一家邀请小鸭一家做客,鸡妈妈为鸭妈妈准备了丰盛的礼物小鱼,请小朋友帮鸡妈妈做事给小鸭分鱼,一一对应,一只小鸭只能吃一条小鱼,小朋友个个自主互动,争先恐后帮鸡妈妈完成了任务,从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学到了相应的指示,掌握了技能,达到了目的,同理回到家中家长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游戏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给家人分苹果、分糖果,给玩具车装货,用泥、面团串羊肉串、串冰糖葫芦,串珠子等,让幼儿在熟悉有趣的生活中感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教师、家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安全的、自由的发展成长,不能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幼儿园教师利用各种活动,玩滑梯、蹦跳床、荡秋千、踢沙包、投球、传球、接球、体操练习、体育游戏来发展幼儿的走、跑、平衡全面协调的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家里家长要从儿童的兴趣、爱好、能力、行为习惯出发,教育的方法要科学化、合理化,不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急,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顾幼儿的兴趣,不断加强要求,造成压力过大,产生厌烦情绪,损害了幼儿身心健康。

第三、教师、家长注重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尊重幼儿,和幼儿平等、一样高,使幼儿在受尊重的氛围中健康成长。(1)教师学会在鼓励和启发中教育幼儿懂得良好行为习惯,入厕、喝水按序排队,不争不抢、不推不挤,不乱扔果皮、纸屑。(2)随时提醒幼儿学会玩完玩具、看完图书、画完画,能将玩具、图书、学具有序放回原地,即学会送玩具、图书、学具回家。(3)常督促幼儿饭前便后洗手。(4)以身作则,启发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总而言之教师要随时随刻做好常规训练和常规教育,才能使幼儿习惯成自然。

在家里父母、长辈也要随时做好孩子的榜样、楷模,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容易被孩子学习和模仿。电视广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了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镜子,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学着怎么做。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做好孩子的镜子,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丢三拉四、东拉西扯,应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第四、教师、家长协作起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影响下,许多家长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分宠爱,事事包办、代替,成了孩子独立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家教指导,让家长配合教师以鼓励、支持、表扬和肯定为主,树立孩子“我能行”的指令,尽量建立家庭成员、教师之间的教育一致性,不能这位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那位却又急着代孩子做,不能教师在幼儿园努力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整理被子、衣物,自己穿衣服、系纽扣、系鞋带,自己整理自己的学具、玩具,回到家中家长却一切包办,导致5<2的结局,即在幼儿园5天的教育训练的工夫却在周末2天的家里全付诸东流。

二、妙在诱导,促进幼儿课堂的实效性

幼儿课程实施的特点是由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的特点和幼儿课程生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幼儿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的内容是直观的、形象的,因此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教师的语言传递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书本化的系统知识也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端坐静听的学习方式是有悖于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幼儿的天性是好动、好玩,注意力极易分散,往往在课堂中出现“混乱”局面,我行我素,答非所问,抢说不休等,使老师尴尬。因此,幼儿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帮助。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还决定了幼儿课程的实施,经常需要利用游戏的手段。游戏情境的创设是幼儿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课程是与幼儿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加上教师的引导、帮助从而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堂生动活泼、具有魅力的好课,犹如一首悠扬婉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想提高幼儿的课堂实效就应设计这样的好课,这需要幼儿教师在围绕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幼儿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幼儿一道共同生成课程。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条件,使转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切入口。

<一>、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幼儿和教师都是主体,对教学策略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和建议,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教学设计不应当是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幼儿探索、创造的框框,课堂上的教学操作也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和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学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就不能无视这个存在。现代教学论的研究为教材设计带来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主体性教学、探究——发现性教学、合作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等,这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在教材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创新就是打破旧有的,模式化的东西,如果以刻板的行为代替多样化行为,创新也就无从说起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幼儿而动,因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教师要坚持“为幼儿学习而设计”、“为幼儿发展而教育”,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探究,要予以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二>、重视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指导和启发

首先、在情境创设方面,教师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巧妙设置富有童趣的活动氛围。

教师要会巧妙利用每一种材料的鲜明特点,精心设计富有美感且充满儿童情趣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氛围,使幼儿一进入课堂便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如在认识糖果的过程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糖果,把活动室布置成“糖果超市”,让幼儿当顾客,在敞开式的“超市”情境中,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轻松、自主地选购糖果、观察糖果、认识糖果。

2、巧妙设置宽松、愉快的人际情境。

我们注重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所谓“亲”就是指教师以自己的仪态、表情、语调给予幼儿亲切感、信任感,让幼儿在活动前和活动中感到温暖、安全,没有紧张和压抑感。所谓“助”就是指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自由操作、交往、提问、表达等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经常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索,帮助每个幼儿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他们能从老师那里十分敏感地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转变成为学习的内部诱惑。所谓“乐”是指让幼儿在精神上感受到尊重、独立,获得内心的愉快体验和成功体验,从而能集中精力去尝试,去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尽量在情境中淡化教师的身份,让教师扮演富有童趣的角色,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使幼儿乐于亲近、乐于交往。如在开展歌唱“办家家”的活动中,教师先设置锅锅家游戏情境,教师扮“妈妈”,一男孩扮“爸爸”,另一幼儿扮演“娃娃”,“妈妈”、“爸爸”、“娃娃”共同探讨游戏玩法。然后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快乐自主地随音乐边唱边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巧妙设置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

一是体现参与性。即让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情境的设置。幼儿参与收集有关操作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促使幼儿对有关操作材料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为正式进行操作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二是体现适度性。即操作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太容易、幼儿没有操作的积极性,太难幼儿又不能理解,也会失去操作的兴趣,只有难易适度,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三是要体现丰富性。即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如科学活动“摩擦”中教师提供了许多毛巾、丝绸、皮毛、手帕、木棒、橡皮棒、塑料梳子、尺子、气球、乒乓球以及用来吸附的小纸屑、棉花、鸡毛等,摆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自由去选择、摆弄、实验,去发现“摩擦”现象发生的秘密。四是体现层次性。即尽量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容层次的操作材料。如小班的“小脸真可爱”系列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有三层,第一层是剪好五官和画好的脸型,让幼儿自己找位置粘贴;第二层是已画好鼻子的脸型,让幼儿先贴好鼻子再粘贴其他五官;第三层是已画好五官的脸型,让幼儿一一对应粘贴。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在这次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大胆进行高一层的探索和实践,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4、巧妙创设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

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幼儿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安全感让孩子见了老师不紧张,敢于提问;自由感让孩子敢于谈自己的想法,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有家长曾问我“教师有必要对孩子这样宽松吗?”我想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幼儿期,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呢?是会背大量的英语单词?会写字,识拼音,会弹琴、打电脑呢?还是给孩子一种智慧,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探究的兴趣,一种感悟美的意识呢?我是赞同后者的,这也正是和我们当前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吻合的。

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教师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要过于功利。如在认识“半圆形”的活动中,我拿半圆形的纸卡问幼儿这像什么,有的说像月牙儿,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香蕉,有的说像半个红苹果,我为孩子提供了想象、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鼓励他们,给孩子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有一定勇气去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甚至有一定的压力去承受班里出现的暂时“混乱”。

其次、教师巧妙设置的活动情境,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但幼儿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是不稳定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还凭借情境,利用幼儿已被激起的热情情绪,巧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启发效果。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操作。我们经常使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尝一尝”这类诱导用语,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接受刺激,提高幼儿的感官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幼儿使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客观对象的习惯和兴趣。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探索。第一、提问具有开放性。如“这像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这类提问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即提出一些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的问题。如认识“交通工具”的科学活动中,在幼儿直接感知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如果没这些交通工具,人们怎么活动?”、“将会遇到什么麻烦?”、“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新式交通工具?”等问题启发幼儿去想象。第二、提问要有系统性,由浅入深。如在开展“有趣的种子”这一活动时,我们这样提出问题:“看看桌子上有什么?”、“你带来的是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种子是否一样?”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和启发,师幼一起进行层层分析,使幼儿对种子的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3、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对于主动型倾向的幼儿,教师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正面诱导,对被动型倾向的幼儿,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引导其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对他们在活动中偶尔表现出来的主动行为及时加以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使之逐步形成能积极与他人交流的健康行为习惯。对回避型倾向的幼儿,教师一方面强化其情境感受,帮助其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对其在操做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在全体幼儿面前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大家发现他的优点,并引导其他幼儿主动与其交往,主动帮助他们,从而带动他们逐步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对对抗型倾向的幼儿,教师除遵循对回避型倾向幼儿的两种指导方式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友善加耐心,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注,耐心地启发、引导他们与同伴友好交往,学习同伴的优点。同时引导其他幼儿正确评价他们,多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慢慢地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也是喜欢他们的,从而使他们向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发展。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太阳,要想托起明天的太阳,就应从早期幼儿即娃娃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刻表明早期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同志们,要想使您的孩子学到种类繁多的本领,要想使您的孩子能够成材,要想使您的孩子长大能够有所作为,请您配合幼儿园,和幼儿园的教师携起手来抓好早期教育,来促进早期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标签:;  ;  ;  

有效促进早期幼儿发展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