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性制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灰渣,控制性低强度材料,粉煤灰,膨胀率
控制性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苏登成,夏毅,张同生[1](2014)在《利用循环流化床灰渣制备控制性低强度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循环流化床灰渣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流化床灰渣代替粉煤灰制备控制性低强度材料(Con-trolled low strength material,简称CLSM)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1)掺加适量流化床灰渣(40%~60%)可制备性能优良的CLSM材料,其中流化床灰渣可使CLSM浆体的泌水率降低、凝结时间大幅度缩短、贯入阻力增大;(2)流化床灰渣与粉煤灰复合掺加可产生强度的"超迭加"效应,大幅度提高CLSM硬化浆体的强度;(3)堆存过程中流化床灰渣水化生成的钙矾石和二水石膏是稳定的,不会引起CLSM硬化体的有害膨胀。(本文来源于《水泥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李伟,纪鹃,陈晓红,姜梅,芮昕[2](2013)在《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制备及储藏稳定性和控制性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埋剂,在其中加入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包埋,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控制性释放和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g/100mL时,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和包埋率均较好;在对得到的双层微胶囊进行人工胃肠道抗逆实验,发现双层包埋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S.thermophilus基本不被释放,而当双层微胶囊在人工肠液液中到150min后微胶囊已经完全崩解,乳酸菌释放完毕。通过对游离状态和双层包埋微胶囊菌体存活率进行计算,游离状态的S.thermophilus菌悬液经过冷藏,菌体存活率下降十分明显,未添加GOS的菌悬液在第13天菌体存活率仅有0.32%,而添加GOS的菌悬液活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14.64%;但双层微胶囊在添加和未添加GOS时,菌体存活率在整个储藏期内下降幅度均较小,在第17天时,菌体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93.64%和87.98%。(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焦冬梅[3](2011)在《尿素控制性制备复合载体负载的Co-Mo催化剂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中的硫化物在高温燃烧时形成的SOx排放到大气中,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发达国家制定的几近“零”硫的柴油标准对炼油加工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研究者尝试通过改进柴油脱硫工艺、反应器或催化剂等技术实现深度脱硫,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催化剂的改进仍是实现深度脱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目前工业装置上所用的加氢脱硫催化剂主要是传统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一般操作条件下,还不易实现深度脱硫的目标,而且抗毒性弱,在处理劣质高硫原料时,会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周期,而少量已工业化的Ti02为载体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因价格高、成型难、强度差等原因制约了其工业化应用规模。为此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加氢脱硫(HDS)催化剂进行改进,首先在活性组分的分布和优化方面,利用制备过程中尿素对催化剂表面结构和晶粒结构的控制作用,采用新型的尿素矩阵燃烧法(UMxC)、尿素螯合剂法(UCA),来负载加氢脱硫的活性组分;另一方面,从载体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氧化铝载体中分别引入TiO2、MgO制备系列复合载体负载的Co-Mo/Al2O3-TiO2、Co-Mo/Al2O3-MgO加氢脱硫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物理吸附法、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不锈钢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管长600mm,φ40mm×10mm)中,以噻吩(T)、苯并噻吩(BT)和(或)二苯并噻吩(DBT)的二甲苯溶液为模型化合物,以3% CS2的环己烷溶液为预硫化剂,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考评,结合表征结果,从HDS反应机理上探究了制备方法、复合载体组成、反应条件的变化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尿素矩阵燃烧法制备的Co-Mo/Al2O3-TiO2催化剂上研究了BT和DBT的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UMxC法的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省时,减少或避免了在焙烧过程中对催化剂晶粒结构的破坏,而且所制催化剂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孔体积高、负载的金属组分分散性好,尤其是未形成传统的共浸渍法所制催化剂出现的非活性P-CoMoO4结构和孪晶现象。活性评价表明UMxC法所制Co-Mo/Al2O3催化剂的活性比传统的顺序浸渍法(SI)和共浸渍法(CI)法的高10%左右。与CO-MO/Al2O3催化剂相比,TiO2的加入改变了Co-Mo/Al2O3-TiO2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结构、金属组分的多层晶粒结构的Lc/La值变大,Ti02的加入有利于金属组分在硫化后形成更多的高活性Co-Mo-S和MoS2相。在载体中适度引入Ti02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尤其是提高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实现深度脱硫的目的。活性评价表明: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受反应温度、LHSV、催化剂组成的影响较大,当反应温度在300-360℃,LHSV为3-6 h-1,Co/Mo摩尔比在0.3-0.5,TiO2添加比例为20%时,Co-Mo/Al2O3-TiO2(UMxC)催化剂脱除叁种硫化物的活性均较高。UCA法制备的CO-Mo/Al2O3-TiO2催化剂平均孔径小,负载的金属组分晶粒有单层和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层间距较大,可能有利于大分子与活性组分的接触,因尿素添加顺序和添加量的不同,形成了与UMxC法所制Co-Mo/Al2O3-TiO2催化剂不同的晶粒结构和孔结构,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虽然两种方法所制催化剂均呈现出了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但是UCA法所制催化剂的DBT脱除率比UMxC法的低。UCA法制备的Co-Mo/Al2O3-MgO催化剂的研究表明:与Al2O3单载体催化剂相比,MgO的加入对催化剂的结构有显着影响,随着MgO添加量的增加,氧化钼的还原温度升高,Co-O-Mo键物相增多;更多的活性金属以小团簇的形式负载在催化剂表面上,提供了更多不饱和活性位,催化剂硫化后易形成更多的高活性Co-Mo-S相;残炭特征峰减弱,表明MgO有利于抑制催化剂表面的积炭。活性评价表明:与Co-Mo/Al2O3-TiO2-0.2催化剂相比,Co-Mo/Al2O3-MgO-0.8催化剂在较低H2/HC(300)比下可达到更高的DBT脱除率。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尿素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和晶粒结构的控制作用显着,对尿素的控制作用机理进行了推测。尿素矩阵燃烧法制备过程简单,所制Co-Mo/Al2O3-TiO2催化剂的孔径大而均匀、晶粒分散性好、层数多,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在消除了内扩散影响的条件下,获得了粒度为40~60目的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数据,建立了BT和DBT的直接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KH2=(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陈曦[4](2011)在《当归多糖APS-3b控制性酶解片段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根,其主要成分为阿魏酸、挥发油、多糖等。研究表明,多糖是当归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且酸性多糖,特别是APS-3b对荷瘤小鼠S-180及多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归粗多糖并无明显抑制作用,这提示当归多糖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有密切联系。本研究通过糖链特异性工具酶对当归均一性多糖APS-3b进行控制酶解,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结构的多糖片段,考察其抗肿瘤活性,为当归多糖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实验室建立的工艺提取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粗多糖,利用凝胶柱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对当归总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多种酸性当归多糖;用高效尺寸排阻色谱法、旋光度测定、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法等分析方法对酸性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鉴定。(2)针对APS-3b的结构特征采用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对其进行酶解,得到多种酶解片段并用高效尺寸排阻色谱法测定其均一性。(3)体外实验采用,MTT方法测定酸性多糖及其酶解片段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结肠癌细胞(SW-116)增殖的影响。体内观察,采用小鼠肉瘤S-180移植模型,测定当归酸性多糖及其酶解片段体内肿瘤抑制的影响。(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酸性多糖及活性突出的酶解片段进行单糖组成分析。结果:(1)从当归总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的5种酸性当归多糖APS-2b、APS-3b、APS-1c、APS-2c、APS-3c,高效尺寸排阻色谱中均呈现单一对称峰,表明均为均一性多糖。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出APS-2b、APS-3b、APS-1c、APS-2c和APS-3c的单糖组成各不相同。(2)采用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对APS-3b降解得到5个不同的酶解片段。用高效尺寸排阻色谱法对这5个片段进行了均一性及分子量的测定,其中3b-GAEH-3的色谱峰测定结果为非单一对称峰,3b-GAEH-1、3b-GAEH-2、3b-GLEH、3b-GAAEH均呈单一对称峰且重均分子量分别为3.12×104 Da、1.29×104 Da、1.01×105 Da、8.9×103 Da。(3)酸性当归多糖及其酶解片段对3种人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酶解片段3b-GAEH-2和3b-GAAEH有明显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酸性当归多糖及其酶解片段3b-GAEH-2和3b-GAAEH对荷瘤小鼠S-180的抑瘤作用也有不同, 50mg/kg的3b-GAEH-2和3b-GAAEH抑瘤率分别为43.66%、49.65%;均高于100mg/kg的酸性当归多糖APS-2b、APS-3b、APS-1c、APS-2c和APS-3c。(4)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酶解片段3b-GAEH-2的单糖组成是Ara-Gal-Glc-Rha,摩尔比为8.4:2.7:1.8:1.0;3b-GAAEH的单糖组成为Gal-Rha-Glc-Ara摩尔比为9.8:2.5:1.2:1.0。结论:当归多糖结构与抗肿瘤活性有密切相关,酸性当归多糖均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中以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为主要组成单元的片段3b-GAEH-2和3b-GAAEH抗肿瘤活性最强,可能是当归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单元。(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1-04-01)
谭琦[5](2009)在《碳镁储氢材料控制性制备及放氢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无烟煤、海绵焦和活性炭经950℃碳化,1500℃预石墨化处理制成微晶碳,以及以针状焦和乙炔热解沉积碳为碳原料,添加到金属Mg中,在氢气气氛下反应球磨制备碳镁储氢材料。借助TEM、XRD、FTIR、DSC、p-c-T以及自行设计的排水法放氢量测试装置等检测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研究了碳化和预石墨化条件对碳材料结构和微晶碳尺寸的影响;总球磨时间、周期球磨时间、碳原料和金属催化剂对控制性制备碳镁储氢材料的影响;最后,研究了碳镁储氢材料的放氢动力学。通过分析无烟煤、海绵焦和活性炭碳化和预石墨化后的XRD图,发现无烟煤基微晶碳,其(002)衍射峰变得较尖锐,且在43.5°附近出现了与石墨(100)晶面对应的强度微弱的衍射峰。海绵焦基微晶碳的(002)衍射峰比活性炭基微晶碳(002)衍射峰尖锐得多,说明海绵焦基微晶碳比活性炭基微晶碳石墨化度要高的多。根据无烟煤基微晶碳的XRD图谱,计算了无烟煤基微晶碳的结构参数d_(002)、L_c和L_a,结果表明无烟煤经预处理后石墨化度增大,形成了具有石墨微晶结构的微晶碳,且石墨状微晶碳的结晶区增大,碳网平面在二维方向显着增大。总球磨时间为2h时,由于微晶碳良好的分散和助磨作用,材料粒度可达纳米级,但随着总球磨时间的延长,物料出现团聚现象且材料晶格结构被破坏程度加剧,4h材料已几乎呈均一非晶相;随总球磨时间增加,材料放氢温度降低。周期球磨时间越短,越有利于物料粒度变小,而在物料粒度达到纳米级前,增加周期球磨时间能提高储氢材料的储氢密度,降低放氢温度。无烟煤基微晶碳和乙炔热解沉积碳的储氢性能要比海绵焦基微晶碳、针状焦和活性炭基微晶碳好。添加金属催化剂储氢材料能提高储氢材料的储氢密度,降低放氢温度,Mo的催化性能要优于Ni和Al。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确定了储氢材料67Mg29CC3Ni1Al的放氢反应是表观一级反应,其放氢表观活化能为138.0±6kJ·mol~(-1)。与储氢材料70Mg30CC相比,催化剂Ni、Al的加入缩短了放氢时间,加快了放氢速度,并且提高了放氢量,降低了放氢表观活化能,改善了储氢材料放氢动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薛永杰,李雄浩,侯浩波[6](2009)在《脱硫灰渣制备新型控制性低强度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燃煤电站烟气脱硫(FGD)副产物、粉煤灰、破碎钢渣、水和外加剂制备一种新型的控制性低强度材料(CLSM)。对其工作性、强度以及毒性浸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典型CLSM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以FGD副产物为原材料制备FGD灰渣胶凝材料以替代典型CLSM中的水泥;其次按照优化后的配比制备免水泥CLSM并完成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比例为35%的FGD副产物(湿法和干法FGD副产物比例为1:9)、53%的矿渣复合料、11%的熟料以及1%的化学激发剂共同研磨,可制备出FGD灰渣胶凝材料;而体积为1 m~3的免水泥CLSM组成材料及配比为:FGD灰渣胶凝材料(100~200 kg/m~3)、粉煤灰(50~200 kg/m~3)、FGD副产物(1 200~1 500 kg/ m~3)、破碎钢渣(200~500 kg/m~3)或者废旧混凝土(300~600 kg/m~3)、速凝剂(2~8 kg/m~3)、发泡剂(1~10 kg/m~3)、水灰比1.2~1.8、用水量200~400 kg/m~3,在此基础上制备出的CLSM的流动度为215~275 mm,试件28 d抗压强度变化范围是1.5~7.5 MPa;毒性浸出特性分别满足GB 5085.3-2007和EPA Method 1311对重金属最大允许浸出浓度的标准:免水泥CLSM与典型CLSM在性能上相差不大,可以管沟回填等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粉煤灰》期刊2009年02期)
林健[7](2007)在《制备可控制性大鼠胶质瘤活疫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40~60%。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方法有很大进展,但是胶质瘤病人预后仍然很差,恶性胶质瘤平均生存时间约12~14个月。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胶质瘤免疫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免疫治疗被视为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模式,而治疗性的肿瘤疫苗一直是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胶质瘤细胞具有免疫原性弱、MHC分子表达低、缺乏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表达,并能够产生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等特性,不仅抑制肿瘤局部免疫细胞抗肿瘤功能,形成有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甚至影响宿主整个免疫系统,使宿主免疫功能低下等特点,这些均是造成胶质瘤免疫逃避的原因。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胶质瘤的免疫原性、增强体内和脑内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活性、以及肿瘤疫苗的安全性,是目前脑胶质瘤疫苗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细胞因子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的疫苗,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在瘤苗局部持续表达,可刺激机体产生对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脑胶质瘤治疗中已经采用的细胞因子有GM-CSF、IL-2、IL-4、IL-12、INFγ、TNFα等。其中IL-12主要由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单核/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s,APCs)产生,主要功能有①促进T_HO细胞向T_H1细胞分化,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②促进T细胞成熟、增殖、分泌IFNγ;③促进NK细胞增殖及其杀伤活性;④促进多种黏附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⑤抑制瘤体内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⑥促进NO的生成,致肿瘤细胞凋亡等。IL-12被誉为最有效的抗肿瘤细胞因子之一,是连接体内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肿瘤疫苗的失活是导致其效价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可靠的控制活瘤苗细胞在体内增殖的方法,基于安全的考虑,目前所用瘤苗几乎均采用经放射线照射或抗有丝分裂药物处理灭活。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瘤苗,其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细胞活性呈线性相关,经放射线处理后的瘤苗与活瘤苗比较,细胞因子分泌量显着减少。人类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al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是当前研究和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自杀基因,TK基因转导的胶质瘤细胞对抗病毒药物羟甲基无环鸟苷—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可产生高度敏感性而被杀伤。这种HSV-TK/GCV系统,1993年在我国进行的中国单疱病毒TK基因治疗脑胶质瘤的试验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370688)。我们于2000年就提出利用TK基因作为可控制因素的“脑胶质瘤活疫苗的实验研究”,已经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01122)和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计划项目基金(01MA038)的资助。我们设计,将大鼠IL-12基因和TK基因共同修饰胶质瘤9L细胞,并与树突状细胞(DC)融合,制备DC/9L/rIL-12-TK杂交瘤苗。利用该活瘤苗接种宿主,疫苗接种后一段时间,体内再给予GCV灭活瘤苗,形成既可控制瘤苗体内增殖,又可调控rIL-12分泌的活瘤苗。该疫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IL-12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再者,DC可将胶质瘤细胞共同的相关抗原有效递呈,可以多克隆刺激宿主产生特异性抗胶质瘤免疫反应。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为该课题中建立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部分,将为后续的研究作准备。本研究通过构建大鼠rIL-1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先建立rIL-12基因修饰的大鼠胶质瘤9L/rIL-12细胞株。再通过构建TK基因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和建立TK基因表达的慢病毒包装系统,利用携带TK基因的慢病毒感染9L/rIL-12细胞,分步骤制备rIL-12基因和TK基因共同修饰、并稳定表达的大鼠9L/rIL-12-TK胶质瘤细胞疫苗,同时验证了HSV-TK/GCV系统在体外控制9L/rIL-12-TK瘤苗细胞增殖的作用。IL-12是由2个不相关的亚基因p40和p35编码的40kD重链和35kD轻链,经二硫键相连而成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在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时,p40和p35必须同时等量表达才能产生有效的生物学活性的IL-12。在论文第一章中,我们通过提取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体外培养后再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获取rIL-12的p40、p35两个亚基的cDNA。运用分子克隆技术,依次将p40、p35的cDNA插入pcDNA3.1(-)/myc-His A质粒中,以IRES连接双亚基,构建成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1/rIL-12。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过酶切、PCR及DNA测序等鉴定正确,为建立rIL-12基因修饰的大鼠胶质瘤细胞疫苗作基因准备。论文第二章中,我们采用两种质粒转染方法,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方法和电转染方法,将构建的pcDNA3.1/rIL-12质粒转染野生型大鼠胶质瘤9L细胞,经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和画圈法挑取,获得9L/rIL-12单克隆细胞株,再经ELISA方法筛选出rIL-12高表达的9L/rIL-12 clone-7细胞株。该细胞株多次传代扩增,ELISA和RT-PCR方法检定结果显示rIL-12表达稳定,可以作为建立双基因修饰瘤苗的种源细胞。第叁章内容,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方法分别获取目的基因TK片段及慢病毒pLenti6/V5载体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相应酶切位点,从而构建TK基因慢病毒载体的表达质粒pLenti6/5V-TK。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再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ViraPower~(TM)Lentiviral Expression Systems),建立TK基因慢病毒表达的包装体系。将构建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混合物ViraPower~(TM)Packaging Mix(pLP1、pLP2、pLP/VSVG)4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48小时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获得携带TK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该病毒感染大鼠胶质瘤细胞9L,经抗稻瘟菌素(BSD)压力筛选,检测病毒滴度为2.7×10~5 TU/ml。TK基因表达的慢病毒包装系统的成功建立,也为用于其它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平台。论文第四章,我们用携带TK基因的慢病毒直接感染9L/rIL-12 clone-7细胞株,经BSD筛选挑取9L/rIL-12-TK单克隆细胞株,GCV杀伤测试筛选敏感细胞株,再经ELISA检测各敏感细胞株培养上清中rIL-12 p70的分泌量,获得rIL-12和TK基因均高表达的9L/rIL-12-TK done-29。该细胞株扩增传代,ELISA方法、RT-PCR方法及GCV杀伤测试,检定各代细胞中rIL-12和TK基因均稳定表达。其中,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方法检测GCV对9L/rIL-12-TKclone-29体外培养增殖抑制的效果明显,10μg/ml低浓度的GCV培养96h,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完全受到抑制,显示以9L/rIL-12-TK clone-29细胞株作为瘤苗,体外应用HSV-TK/GCV系统控制瘤苗细胞增殖效果极佳,可以用于后续的动物体内实验及与DC融合杂交瘤苗的研究。综上所述,我们分别构建大鼠IL-12基因和TK基因表达载体,并利用慢病毒作为基因高效转移的新型工具,成功建立了双基因修饰、表达稳定的大鼠胶质瘤苗9L/rIL-12-TK。该瘤苗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HSV-TK/GCV系统控制瘤苗细胞增殖即“死活”的作用可靠。尽管目前尚缺少瘤苗动物体内应用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报告,但现有的实验结果,可以验证我们应用HSV-TK/GCV系统作为活瘤苗“死活开关”的设计,为课题后续的研究打下可靠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7-04-01)
控制性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埋剂,在其中加入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包埋,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控制性释放和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g/100mL时,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和包埋率均较好;在对得到的双层微胶囊进行人工胃肠道抗逆实验,发现双层包埋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S.thermophilus基本不被释放,而当双层微胶囊在人工肠液液中到150min后微胶囊已经完全崩解,乳酸菌释放完毕。通过对游离状态和双层包埋微胶囊菌体存活率进行计算,游离状态的S.thermophilus菌悬液经过冷藏,菌体存活率下降十分明显,未添加GOS的菌悬液在第13天菌体存活率仅有0.32%,而添加GOS的菌悬液活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14.64%;但双层微胶囊在添加和未添加GOS时,菌体存活率在整个储藏期内下降幅度均较小,在第17天时,菌体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93.64%和87.9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性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玲,苏登成,夏毅,张同生.利用循环流化床灰渣制备控制性低强度材料的研究[J].水泥工程.2014
[2].李伟,纪鹃,陈晓红,姜梅,芮昕.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制备及储藏稳定性和控制性释放[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3
[3].焦冬梅.尿素控制性制备复合载体负载的Co-Mo催化剂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4].陈曦.当归多糖APS-3b控制性酶解片段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1
[5].谭琦.碳镁储氢材料控制性制备及放氢动力学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
[6].薛永杰,李雄浩,侯浩波.脱硫灰渣制备新型控制性低强度材料的研究[J].粉煤灰.2009
[7].林健.制备可控制性大鼠胶质瘤活疫苗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