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断裂增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拉伸断裂,代表性体积单元
断裂增韧论文文献综述
信振洋,苗文成,王悦,陈华辉[1](2019)在《ZrO_2增韧Al_2O_3颗粒增强Fe45复合材料拉伸断裂的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FEM-DEM方法),进行了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颗粒增强Fe45复合材料(ZrO_2-Al_2O_3/Fe45)轴对称代表体元模型的拉伸断裂仿真分析。分析了FEM-DEM模型对单元尺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用,二阶实体单元加双零厚度内聚力单元的FEM-DEM模型降低了计算结果对单元尺寸的敏感性。ZrO_2-Al_2O_3/Fe45复合材料拉伸断裂的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形状对裂纹的扩展会产生较大影响,复合材料的开裂首先在垂直于拉力方向的界面处发生,界面裂纹扩展至基体应力集中处之后基体发生开裂,裂纹由开裂的界面和基体裂纹共同组成。(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达,傅宏俊,吴利伟,王庆涛,马崇启[2](2018)在《增韧复合材料的G_Ⅰ断裂韧性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二维壳单元模型以及内聚力模型,运用双线性本构模型以及二次名义应力准则,对以聚酰亚胺为增韧层的复合材料进行GⅠ断裂韧性模拟,同时通过改变法相刚度、能量释放率等参数探讨对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在曲线趋势上大体一致,随着能量释放率的增大,层间韧性也随之增大,主要是纤维的抽拔、断裂等塑性屈曲对能量的吸收所致。而法相刚度对于层间失效后的脆性断裂影响显着,较大的法相刚度会导致载荷-位移曲线上下波动较大,呈现出层间脆性特性。(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01期)
郭妙才[3](2017)在《增韧膜表面结构化及对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双面具荷叶结构的新型自支撑增韧膜并研究其用于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时对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新型的增韧膜具有双面的荷叶乳突结构,结构复制精细,并可以大面积制备。用于复合材料层间增韧后,复合材料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提高了17%,II型层间断裂韧性提高了301%,和使用无结构的PEK-C薄膜增韧的复合材料对比,增韧膜表面结构化后复合材料II型层间断裂韧性得到了显着提高,机理研究表明表面微结构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的II型层间断裂面出现了大量裂纹偏转,导致更高的能量耗散。这种新型的增韧膜表面结构化技术可为复合材料的层间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1-5》期刊2017-10-21)
刘昊[4](2017)在《基于单边V型切口梁法(SEVNB)氧化锆陶瓷断裂韧性及相变增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测得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深入了解其断裂行为的前提。由于测试方法众多且不统一,氧化锆陶瓷断裂韧性的测试和评价一直备受争议,也严重影响到其相变增韧及增韧效果的研究。本文通过采用超短脉冲的飞秒激光加工叁种不同氧化钇掺杂含量的氧化锆陶瓷试样(3Y-TZP、5Y-PSZ和8Y-FSZ),获得切口尖端半径(??0.25?m)小于3Y-TZP晶粒尺寸的超尖V型切口来进行准确的SEVNB法断裂韧性测试,通过对比SENB法测试结果,深入研究氧化锆相组成、晶粒尺寸、加载速率对氧化锆陶瓷断裂韧性和相变增韧的影响。为了研究氧化钇掺杂含量对氧化锆相组成及其对氧化锆断裂韧性和相变增韧的影响,制备了叁种不同氧化钇掺杂含量的氧化锆试样:由四方相组成的3Y-TZP、由64 vol%四方相+36 vol%立方相组成的5Y-PSZ和完全由立方相组成的8Y-FSZ。实验结果表明:SEVNB法测试过程无需消耗启裂能,其测试得到3Y-TZP、5Y-PSZ和8Y-FSZ的真实断裂韧性值分别为4.4,2.8和1.6 MPa?m1/2。在SENB及SEVNB测试下,3Y-TZP试样的断口相变量分别为13 vol%和10 vol%,而对于氧化钇掺杂含量更高的5Y-PSZ和8YFSZ试样,断口处相变量检测结果近似为0。其原因为:立方相氧化锆不能相变,而亚稳四方相过于稳定使相变所需应力较大,试样的断裂载荷不足以诱导其相变。为了研究加载速率对氧化锆陶瓷断裂韧性及相变增韧的影响。分别采用了0.05mm/min、0.03 mm/min和0.01 mm/min的加载速率对主要由四方相组成的3Y-TZP试样和由立方相组成的8Y-FSZ试样进行了断裂韧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仅在SEVNB测试下具有相变增韧的3Y-TZP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才展现出类似于塑性形变的断裂行为,分析认为这是裂纹稳定扩展的结果。另外,SEVNB测试下3Y-TZP试样的断裂韧性和断口处的相变量都随加载速率的降低而略有减小,而由立方相氧化锆组成的8Y-FSZ则基本不变。最后,为了研究晶粒尺寸对3Y-TZP试样断裂韧性及相变增韧的影响,采用不同烧成温度制度制备了四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74 nm、655 nm、738 nm、1062 nm的3YTZP试样。SENB及SEVNB法测试结果表明:3Y-TZP试样的断裂韧性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断口处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晶粒尺寸的增大更易于发生t?m相的转变,断口的相变量与晶粒尺寸近似呈抛物线的变化关系。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可准确测试细晶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来评价叁种不同氧化钇掺杂含量的氧化锆陶瓷的断裂韧性,研究了不同氧化锆相组成、不同加载速率及不同晶粒尺寸下氧化锆的断裂韧性和相变增韧,实验结果对了解氧化锆陶瓷的断裂行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5)
唐杰,王晓军,杨梨容,张林,魏成富[5](2016)在《烧结Nd-Fe-B合金断裂机制和增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Nd-Fe-B合金磁性能的提升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但也存在韧性差、脆性大、抗震和抗冲击能力差的缺点,使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易开裂,降低了成品率和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成本,也限制了其在高精度仪器仪表、高速电机等领域的应用。因而如何提高其力学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由此需要探索清楚其断裂机制,并采用适当而有效的方法进行该合金的增韧。基于此目的,综述了近年来Nd-Fe-B合金断裂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主要是沿晶断裂,只是缺陷的存在会增加穿晶断裂的几率。同时,指出了元素的添加和改善制备工艺是合金增韧的两条途径,不过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力学性能差的缺点,所以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寻求更为行之有效的增韧方式。(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17期)
王辰,张玉利,毛亚男,韩阳[6](2015)在《SiAlON陶瓷中柱状晶断口显微组织形貌及其断裂增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SiAlCN陶瓷中柱状晶断口显微组织形貌并分析其断裂增韧机理,以Si_3N_4、Al_2O_3、AlN及SiO_2为主要原料,在1800℃、流动N_2气氛下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SiAlCN陶瓷。利用SEM观察陶瓷试样的显微组织,并用能谱仪对试样的部分区域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柱状晶断口形貌平整,内部隐藏许多细小的平行条纹,具有韧性断裂特征;自锁乱序堆迭以及柱状晶束是柱状晶的两种主要分布形式;柱状晶的侧表面条纹、沟槽、变形、端面韧窝状断口以及柱状晶束附近出现的平行沟槽等现象说明,柱状晶对陶瓷起到了强韧化作用。柱状晶束模式较自锁乱序堆迭模式更有助于陶瓷的强韧化。(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5年12期)
李春海,吴宏,郭少云[7](2014)在《软硬交替聚丙烯/乙烯辛烯弹性体多层材料的断裂行为及增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的生物材料,如贝壳,牙和骨等生物矿化材料或蜘蛛丝,蚕丝等结构蛋白,是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经过亿万年的演变与进化而形成的,其结构与功能达到几乎完美的程度。在众多生物材料中,贝壳珍珠层由于其独特软硬交替层状结构,极其优异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而备受关注,已成为制备轻质,高强高韧的复会层状模型结构~([1])。受此结构的启发,利用实验自制的微层共挤装置制备了具有软硬交替层状结构的128层聚丙烯(PP)/乙烯辛烯弹性体(POE)(93%/7%,Vol/Vol)复合材料。为了研究PP/POE交替(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4-10-12)
刘娜,李宝龙,李树材[8](2014)在《POM/TPU共混合金的增韧与断裂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OM/TPU共混合金的两相形态,借助Considere作图法从唯象角度分析了TPU对POM基体的增韧行为,利用Newman模型和J-积分法解释分析了POM/TPU共混合金的断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OM/TPU共混合金中,TPU与POM具有良好的黏结效果;TPU有利于POM形成稳定的细颈,增韧效果明显;TPU能有效传递载荷,降低了POM对裂缝的敏感程度,显着提高POM的断裂韧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4年09期)
宫凤强,陆道辉,李夕兵,饶秋华,付振涛[9](2014)在《动力扰动下预静载硬岩断裂的增韧和减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预静载条件下硬岩受动力扰动的断裂特性变化规律,采用大理岩制作中心直裂纹半圆盘(semicircular bend,SCB)叁点弯曲试样,在MTS Landmark电液伺服试验机上,进行预静载下的循环加卸载和不同扰动频率的岩石断裂韧度测试试验,发现硬岩断裂的增韧和减韧效应。在获得岩石静载断裂载荷的基础上,设定预静载上限为常规静载断裂载荷值的90%,首先进行循环加卸载试验,循环加载次数分别为5,10,20,40,80,100和167次;然后进行不同扰动频率下预静载岩石的断裂韧度测试试验,采用半正弦波动力扰动加载方式,波动幅值为10%静载断裂载荷值,加载频率分别为1,10,20和30 Hz。研究结果发现:(1)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SCB试样断裂韧度显着增加(循环40次为最高点,增加幅度为常规断裂韧度的19%),然后逐渐减小并收敛于定值(大约循环80次数后趋于收敛,最后的增加幅度为常规断裂韧度的11%),整体趋势具有增韧效应;(2)在动力扰动条件下,岩石断裂韧度值较常规条件下有较大幅度减小(1 Hz频率下减小幅度为常规断裂韧度的9%),并且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岩石断裂韧度呈线性减小的趋势,整体趋势具有减韧效应。因此,在预静载为常规静载断裂载荷值90%条件下,循环加卸载只会增加岩石的断裂难度,高频扰动却有利于岩石的断裂破坏。上述研究规律为深部硬岩非爆破连续开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启示。针对深部高应力硬岩,采用诱导方式适当增加应力集中程度使围岩进入临界破坏阶段,进而开发具有高频振动加载的破岩机械进行采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应力围岩的破岩效率。(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张孟欢,吴波震,郑期强,施燕琴,陈思[10](2014)在《“沙袋结构”增韧PA6/EPDM-M/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步法工艺制备了含有独特"沙袋结构"的超韧尼龙6/叁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叁元乙丙橡胶/纳米碳酸钙(PA6/EPDM-M/nano-CaCO3)(两步法)叁元复合材料,并通过缺口拉伸和缺口冲击试验研究了其断裂行为,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断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材料破坏过程中,纯PA6的裂纹扩展能几乎为零,属典型的脆性断裂,PA6/EPDM-M和PA6/EPDM-M/nano-CaCO3(一步法)有一定的裂纹扩展能,表现出一定的韧性特征。含有"沙袋结构"粒子的PA6/EPDM-M/nano-CaCO3(两步法)复合材料的裂纹引发能与PA6/EPDM-M、PA6/EPDMM/nano-CaCO3(一步法)体系相差不多,但是裂纹扩展能最高,所以断裂总能量最高。断面研究可得,PA6/EPDMM/nano-CaCO3(两步法)通过形成微纤、空穴而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具备极高韧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4年06期)
断裂增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二维壳单元模型以及内聚力模型,运用双线性本构模型以及二次名义应力准则,对以聚酰亚胺为增韧层的复合材料进行GⅠ断裂韧性模拟,同时通过改变法相刚度、能量释放率等参数探讨对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在曲线趋势上大体一致,随着能量释放率的增大,层间韧性也随之增大,主要是纤维的抽拔、断裂等塑性屈曲对能量的吸收所致。而法相刚度对于层间失效后的脆性断裂影响显着,较大的法相刚度会导致载荷-位移曲线上下波动较大,呈现出层间脆性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裂增韧论文参考文献
[1].信振洋,苗文成,王悦,陈华辉.ZrO_2增韧Al_2O_3颗粒增强Fe45复合材料拉伸断裂的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仿真[J].复合材料学报.2019
[2].田达,傅宏俊,吴利伟,王庆涛,马崇启.增韧复合材料的G_Ⅰ断裂韧性有限元模拟[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3].郭妙才.增韧膜表面结构化及对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1-5.2017
[4].刘昊.基于单边V型切口梁法(SEVNB)氧化锆陶瓷断裂韧性及相变增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唐杰,王晓军,杨梨容,张林,魏成富.烧结Nd-Fe-B合金断裂机制和增韧方法[J].材料导报.2016
[6].王辰,张玉利,毛亚男,韩阳.SiAlON陶瓷中柱状晶断口显微组织形貌及其断裂增韧机理[J].中国陶瓷.2015
[7].李春海,吴宏,郭少云.软硬交替聚丙烯/乙烯辛烯弹性体多层材料的断裂行为及增韧机理[C].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4
[8].刘娜,李宝龙,李树材.POM/TPU共混合金的增韧与断裂行为研究[J].塑料工业.2014
[9].宫凤强,陆道辉,李夕兵,饶秋华,付振涛.动力扰动下预静载硬岩断裂的增韧和减韧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
[10].张孟欢,吴波震,郑期强,施燕琴,陈思.“沙袋结构”增韧PA6/EPDM-M/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研究[J].塑料工业.2014
标签: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 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 拉伸断裂; 代表性体积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