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论文-曹明明,黄晚清,吴志勇,游宏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论文-曹明明,黄晚清,吴志勇,游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级配碎石,动态响应,沥青层层底应变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论文文献综述

曹明明,黄晚清,吴志勇,游宏[1](2019)在《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动态响应测试结果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遂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动态响应试验段,进行了系统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分析,并基于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和土体经典力学理论,评价了单后轴和双后轴货车作用下路面结构内部水平应变和竖向力学指标时程曲线的力学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层底纵向应变先后出现压—拉—压循环交变应变,沥青层层底横向应变表现为压—拉两个过程,沥青层层底纵向和横向应变应分别采用应变幅值和拉应变峰值作为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实际应变变化值,且沥青层层底横向应变测值受轮胎作用位置影响较大;同时,荷载驶离传感器后,沥青层层底水平应变响应存在明显残余应变,而土基顶面竖向压应力并不存在残余应力;双后轴货车后轴对应的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横向应变迭加效应显着高于其他指标.现场试验证实,路面结构动态计算分析中,路基可简化为弹性体,沥青混合料材料应考虑其黏弹性特征,级配碎石过渡层应考虑其永久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冯学茂[2](2018)在《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拟定3种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通过BISAR软件进行路面应力、应变计算分析,研究不同混合式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对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及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韩海峰,李新伟,李思强,田小革,吴栋[3](2017)在《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荷载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种不同基层结构型式的沥青路面结构,采用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结构分析程序BISAR3.0,对荷载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ATB模量、厚度及层间粘结状态对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结构的主承载层都是半刚性层,但是,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稳定碎石(ATB)间设置的级配碎石层可能会导致ATB层与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处于受拉状态,而采用ATB与半刚性基层的复合式基层更为合理、可行。ATB层模量和厚度的变化对各层应力的影响非常有限,欲通过增加ATB层厚度来减小半刚性层底的拉应力是非常不经济的。对于ATB层的作用,应从抑制反射裂缝的角度来分析。ATB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粘结状态对结构的响应具有显着的影响,应确保其层间处于连续状态。(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田振腾[4](2016)在《复合式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寿命沥青路面具有在路面维修时只需要将等厚度的新混合料替换破坏部分的沥青混合料,而不需要进行结构性的处置,在使用期内只发生表层损坏而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等优点,所以研究长寿命沥青路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及标准展开研究,通过计算几种复合式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受力特点,总结了两种适合我国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6年23期)

张平,朱宝林,曹艳华[5](2016)在《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作为分析工具,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沥青层及基层等结构参数的变化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并基于此对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厚度每增加2cm,沥青层剪应力减小13.08%;底基层厚度每增加5cm,半刚性基层拉应力减小15.58%;本文建议沥青面层、基层和底基层的厚度应在分别在12cm、25cm和15cm以上取值。(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6年07期)

张勇,李亚非,朱宝林,赵晓亮[6](2016)在《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使得该结构在设计时能更加合理,以内蒙古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路面结构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层模量每增加100MPa,级配碎石层剪应力增加8.01%,半刚性基层拉应力减少13.78%;本文建议在进行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时,半刚性基层厚度应大于25cm,级配碎石层模量宜为500MPa。(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丽娟[7](2015)在《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式基层路面结构就是在半刚性路面结构的基础上,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增加了一层起应力分散作用的柔性材料,为此针对3种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选取其中两种用BISAR 3.0和MATLAB 7.0对其剪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载横断面上,剪应力的最大值在单圆荷载两侧的路表面以下一点;选择抗剪性能良好的中面层材料和处理好面层与基层之间的过渡对于延长整个路面的使用寿命同等重要;较厚的沥青面层结构能延长路面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付宏渊,郭芳,邵腊庚[8](2015)在《基于温度场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车辙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基于温度场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性能,以广西地区气候特征为例,针对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有限元方法,借助ABAQUS计算了4种不同组合的路面结构的温度梯度分布和车辙深度。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变温的沥青路面车辙模拟分析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混合式基层的抗车辙性能比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更优越;以水稳为底基层,级配碎石为过渡层及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下面层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不仅有利于减少路面裂缝的产生,改善沥青路面的内部排水,而且不会因其剪切破坏而产生更严重的车辙;沥青路面中面层是车辙变形的主要层面,厚式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欠佳,但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也不会出现过于严重的车辙现象。(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郭芳,付宏渊,邵腊庚[9](2015)在《基于环境温度变化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环境温度变化时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损伤特性,拟定3种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充分考虑广西河池地区各月温度变化以及土基回弹模量的季节性变化,运用ABAQUS软件对2种层间结合状态的4种路面结构方案的温度场、应变响应和疲劳损伤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试验路面温度传感器、应变片的监测结果和疲劳损伤模拟模型计算沥青层的疲劳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温度下,沥青路面应变响应差异大,随着气温升高,层底弯拉应变增大;各季节疲劳损伤存在明显差异,高温季节产生的疲劳损伤所占比例较大;以水稳碎石为底基层,级配碎石为基层及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下面层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方案B,温度敏感性最小,疲劳损伤最小。研究结果可为选择良好的混合式基层路面结构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谷小阳[10](2015)在《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半刚性基层缩裂所导致的路面开裂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采用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能够很好的预防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指导作用。首先,在对级配碎石材料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级配碎石的力学非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弹性非线性本构模型和弹塑性非线性本构模型两类,同时为使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对级配碎石原材料技术指标以及级配设计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基于级配碎石弹性非线性本构模型,采用KENLAYER非线性程序对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非线性力学计算,分析了路面各结构层力学参数对沥青路面各力学指标的影响大小,确定了对各力学指标影响最大的力学参数,并对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各力学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合理性,并结合试验路光纤检测结果,对两种路面结构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变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基于级配碎石弹塑性非线性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重点分析了级配碎石层弹性模量和厚度对沥青路面各力学指标的影响,并与弹性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分析方法在分析结果方面是一致的。最后,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引入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能够很好的预防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同时通过改变级配碎石层的厚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分析了级配碎石参数的取值对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4-20)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拟定3种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通过BISAR软件进行路面应力、应变计算分析,研究不同混合式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对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及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论文参考文献

[1].曹明明,黄晚清,吴志勇,游宏.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动态响应测试结果特征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冯学茂.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8

[3].韩海峰,李新伟,李思强,田小革,吴栋.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荷载响应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7

[4].田振腾.复合式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分析[J].交通世界.2016

[5].张平,朱宝林,曹艳华.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

[6].张勇,李亚非,朱宝林,赵晓亮.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

[7].王丽娟.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5

[8].付宏渊,郭芳,邵腊庚.基于温度场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车辙数值模拟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5

[9].郭芳,付宏渊,邵腊庚.基于环境温度变化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损伤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谷小阳.级配碎石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

标签:;  ;  ;  ;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论文-曹明明,黄晚清,吴志勇,游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