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大量的史实,通过分析项羽在“秦汉风云”中的种种表现,得出项羽是被自己打败的结论,让人们引以为戒。】
【关键词:西楚霸王悲剧自以为是个性失败启示】
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两千年来几乎人人皆知,都称他是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因为他响应陈涉起义,江东举兵,奋勇战斗;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取得大胜;冲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烧咸阳宫室,推翻了暴虐百姓的秦朝,建树了赫赫的历史功勋。都说他有情有义,鸿门宴上不杀低头认过的刘邦,垓下夜里与虞姬慷慨悲歌歌,乌江对话坦言无颜见江东父老,临危自刎以头施德于故人……
因为他是历史上的英雄,故二千年来,历史家记载和评论他,使他形象崇高,屹立史坛;文艺家描绘他和塑造他,使他五光十色,形象奇特。所以这个在‘’秦汉风云‘’中的‘’西楚霸王——项羽,便成为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记得前年看完80集的电视剧《楚汉传奇》后,英雄落幕的情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过后我就想,这样一位英雄,如果前面不加“悲剧”二字该多好啊!这个“西楚霸王”为何只存在了五年,犹如昙花一现而终呢?悲剧英雄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写到: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我认为这个批判是非常中肯的。尤其是说明项羽猝然而亡,是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而尚武不改,不都关中而衣锦还楚,放逐义帝而自以为是,不学习历史经验,想以武力解决一切问题至死也不自责,这是最大的失误。
翻开《史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是叱咤风云、勇往直前、横扫天下无敌手的项羽,一个是刚愎自用、狂妄残暴、一步步走向失败灭亡的项羽。当我们看到了项羽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之后,就会明白,是谁打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
确实,项羽的个人能力极强,古人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楚汉战争中记载了一件事,有一次,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让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几位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跑进军营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刘邦的本事呢?只有那一句话——为之奈何?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胜项亡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使得解决问题处理人事的方法就会不同,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失败的命运。
首先,年少有大志而轻视知识,崇尚武力而轻狂无知。
《项羽本纪》记载,他身长八尺,力能扛鼎。他年少时,不好好认字学习,学剑术又没成功,叔叔发怒,他却说我要学打败万人的本领。于是,叔叔很高兴地教他用兵打仗的策略,但他只略懂大意后,又不肯完成学业。当项羽看到秦始皇出游时威严显赫的仪仗队时,竟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司马迁从项羽青少年时代的言行中,已经敏锐地觉察出了他未来事业成败的端倪。一方面力大无比、志向远大,一方面轻视知识、自以为是。
其次,取得胜利后,踌躇满志而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又目光短浅。
项梁战死后,项羽假传楚王之命,斩杀了怯战违命的宋义,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击败了秦军主力。司马迁生动地描绘了项羽灭秦时的那场大决战:“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时的项羽真正成了席卷天下无对手的巨无霸。可是取得胜利后的他目空一切,重大的战略决策,全凭他的随心所欲。项伯的一句话,竟让他轻易地改变了作战计划,从而失掉了消灭刘邦的最佳时机……巨鹿之战胜利后,违背人心,大搞分封制,还居然讲出了“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这样贻笑天下的浅薄话来。
第三,个人能力极强以至于看不到他人,不能用人也不善用人,刚愎自用的性格,导致人才遭到迫害。
项羽作为贵族的后裔,有极强的优越感和十足的自信心。因此项羽难免自命不凡,政治上听不进反对意见,甚至对人才进行迫害。比如把提出据关中、安天下这一正确远大谋略的高人烹杀了。他既无识人之慧眼,又缺容人之雅量。刘邦使用离间计他竟然就相信了,从此“大疑亚父”,进而“稍夺之权”。对钟离昧等也是如此。项羽对待自己属下尚且如此,对待来降的将士更是大肆杀戮,很少重用。‘’勇‘’是项羽突出的优点,其实也是其最大的缺点所在。他崇尚武勇,刚愎自用的性格使得他不懂得任用贤能,不会分权,不会合理使用人才,取胜完全靠一己之力,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大忌。而刘邦不仅对待自己属下能人尽其用,就是对待投降的将士,也是优待处之,对贤能者更是破格提拔任用。
第四,小事仁慈,大事糊涂且粗暴残忍,失人心者失天下。
韩信曾这样评价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认为这只是‘妇人之仁’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项羽在日常生活中是恭敬有礼仁慈可敬的,但在大事的处理上,不仅糊涂而且简单粗暴。
有句老话: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历史的铁律。项羽在他南征北战的五年中,他有过六次屠城,三次坑杀降卒。规模最大的一次,竟然活埋了二十多万秦军降卒。项羽进咸阳后,一把火烧毁了辉煌壮丽的秦宫殿,大火三月不息。同项羽这些惨绝人寰的暴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邦进关中的秋毫无犯,此时,天下人心的向背已是不言自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项羽败给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自命不凡、自以为是、总想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至死都不自责的自己。他的失败其实就是个性的失败,因为他对自我看得太重,忽略了他人的力量,酿成了自己的悲剧。细想一下,上天给项羽的机会太多了,可惜,他一次次坐失良机,拿着一手好牌竟然输得精光。当他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却哀叹:“天之亡我。”难怪司马迁斥之为:“岂不谬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项羽这样自以为是的人随处可见。佛语中说:‘’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度。”这种人通常有两种表现:第一是觉得自己说得都对,容不下别人的话,所以难以和他沟通;第二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目中无人,同样也没有办法与其交往。所以一个人一旦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了,就很难在人际关系上获得别人的认可。尽管你的个人能力很强,但是如果始终摆出一副趾高气扬、高人一等的架势,就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还是领导,更应引以为戒了。这也许就是项羽悲剧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附:严巍娥,大学本科,副教授,任职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