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与文学论文-彭艳芳

芭蕉与文学论文-彭艳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芭蕉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宋文学,“芭蕉”,意象

芭蕉与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彭艳芳[1](2018)在《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的造诣从古到今都是世界模仿的典范,而唐宋时期的古诗词更被大家所津津乐道。而在唐诗宋词中被文学家、大诗人所喜爱而用来抒情的植物则以"芭蕉"为首。因为在古代诗人的心目中,芭蕉不仅具有强烈的美感,能够供人们观赏,而且还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意象。本文对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4期)

沙小会[2](2017)在《古代文学中的芭蕉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像呈现出来,在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可以分为植物、器物、花草等。其中芭蕉就是我国古代文人最喜欢的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芭蕉是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含义,所以就有了芭蕉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文人将思想情感投射于芭蕉之上,芭蕉意象可以体现文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7年17期)

莫函蓓[3](2016)在《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时期是芭蕉意象形成的关键与固化时期,出现了"雨打芭蕉""展蕉""败蕉"等特殊意象,其中"雨打芭蕉"多用于抒发流寓之人或女性的思念之情,成为客居他乡者常常借此怀念中原繁华的载体,这也是数百年来文学写作中最主要的芭蕉意象。芭蕉意象体现了古代人们基于植物的世界观,也明显地呈现为阴性和女性形象。(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周雨垚[4](2015)在《论日本文学理念“物哀”——以《源氏物语》和松尾芭蕉俳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物哀"是日本大家本居宣长提出来的文学理念。无论是日本文学巨着《源氏物语》,亦或是日本俳句大家松尾芭蕉的作品,尽管形式内容不同,其内核都包含了"物哀"之美。日本文学自古与中国文学一衣带水,从中国文化中能够找到与日本文学理念"物哀"相接近的词句、内涵,但中日文学理念中的"物哀"在情感基调和感情范围上具有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肖惊鸿[5](2015)在《文学与影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恐怕是当前艺术门类里关系最密切,但又一直是众说纷纭又没有一定答案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四大名着影视改编兴起,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在国内浮出水面,形成第一次思潮。之后,随着文学改编的不断出现,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就不断被提起,但影响不大,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直到21世纪初,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热的盛行,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再度兴盛于大众媒体。但遗憾的是,随之而来的红色(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5年08期)

韩中华[6](2014)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竹芽”诗社为例谈写作类杂志与初中文学社团的互动共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写作类杂志与中学文学社团的互动共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双赢的好事。它为中学文学爱好者的价值体现搭建了一方广阔的舞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写作实践的园地,也为专业的写作类杂志提供了一个新的办刊思路。(本文来源于《作文教学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田欣[7](2013)在《试论《奥州小路》中芭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引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代着名的俳谐师,《奥州小路》是其游记中的巅峰之作。通过此次旅行,芭蕉领悟到了指导其俳谐创作的最高理念"风雅之诚"和"风雅之寂"。《奥州小路》中多处引用了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此外芭蕉在词语以及意境营造方面也吸收了中国古典元素。笔者将芭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引用方式概括为"词语的引用"、"诗句的引用"、"意境的借鉴"叁个层面。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奥州小路》中芭蕉对中国古典诗文的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对芭蕉的思想、生活态度以及美意识的影响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08期)

赤羽学,刘立善[8](2011)在《论松尾芭蕉的文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尾芭蕉的"心高悟而归俗"这一文学精神真髓是,灭除私意,归至诚实的俳谐创作。所谓"诚实的俳谐",就是顺随自然的俳谐。松尾芭蕉于《奥州小路》中使用了源出《孟子》的"刍荛雉兔"一词,这是松尾芭蕉为了表明他的云游是融入地方民众之中体验民众生活的一次旅行。松尾芭蕉的旅行路线,走的是一条民众走的小路,因而游记名曰《奥州小路》。"小路"的深层含义中,包括了松尾芭蕉实践的俳谐"融入民众"的文学精神。(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徐波[9](2011)在《论古代文学中的“雨打芭蕉”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以来,雨打芭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意象。雨打芭蕉主要是由雨和芭蕉两种元素组成,呈现出声韵、节令、地域等丰富的美感特征。在欣赏吟咏的同时,雨打芭蕉引发了古代文人羁旅、闺怨、闲适等多种情感体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徐波[10](2011)在《论古代文学中芭蕉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芭蕉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芭蕉普遍的社会利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引起文人的广泛关注。芭蕉叶与花展示的物色美、特定的环境中呈现的景观美、人们在长期审美过程中发掘的神韵美等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芭蕉的审美内涵。(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芭蕉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象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像呈现出来,在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可以分为植物、器物、花草等。其中芭蕉就是我国古代文人最喜欢的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芭蕉是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含义,所以就有了芭蕉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文人将思想情感投射于芭蕉之上,芭蕉意象可以体现文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芭蕉与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彭艳芳.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J].北方文学.2018

[2].沙小会.古代文学中的芭蕉意象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

[3].莫函蓓.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写作[J].鸡西大学学报.2016

[4].周雨垚.论日本文学理念“物哀”——以《源氏物语》和松尾芭蕉俳句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

[5].肖惊鸿.文学与影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J].博览群书.2015

[6].韩中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竹芽”诗社为例谈写作类杂志与初中文学社团的互动共生[J].作文教学研究.2014

[7].田欣.试论《奥州小路》中芭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引用[J].青年文学家.2013

[8].赤羽学,刘立善.论松尾芭蕉的文学精神[J].日本研究.2011

[9].徐波.论古代文学中的“雨打芭蕉”意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

[10].徐波.论古代文学中芭蕉意象[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标签:;  ;  ;  

芭蕉与文学论文-彭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