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总黄酮论文-李思远,杨志欣,张文君,侯立强,汲丽丽

苦参总黄酮论文-李思远,杨志欣,张文君,侯立强,汲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参总黄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苦参,黄酮,苦参总黄酮自微乳,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苦参总黄酮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远,杨志欣,张文君,侯立强,汲丽丽[1](2019)在《基于UPLC-MS/MS的苦参总黄酮自微乳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苦参酮(Kur)、槐属二氢黄酮G(SFG)和异黄腐醇(Iso)3个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苦参总黄酮(TF)及苦参总黄酮自微乳(TF-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和药动学参数。方法色谱柱采用ACQUITY UPLC~?HSST3C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m L/min,待测血浆样品采用醋酸乙酯液-液萃取法制备。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负离子方式检测,芦丁为内标(IS),DAS 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TF提取物中Kur、SFG、Iso分别在(0.02~1 600.00)、(0.015~1 200.000)、(0.01~800.00)ng/m 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5 9);精密度、准确度、平均提取回收率以及基质效应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TF给药后,Kur、SFG和Iso的半衰期(t1/2z)分别为(7.04±2.46)、(4.54±2.13)、(4.73±1.6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 469.57±555.37)、(2 524.48±425.83)、(1 006.47±85.46)ng·h/mL;TF-SMEDDS给药后,Kur、SFG和Iso的t1/2z分别为(13.10±2.67)、(11.47±4.17)、(12.67±4.97)h,AUC0~∞分别为(13 002.49±2 498.09)、(8 070.80±2 264.62)、(3 918.85±429.76)ng·h/mL。TF-SMEDDS中Kur、SFG和Iso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74.76%、319.70%、389.37%。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可用于苦参中3个成分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制成自微乳后能够显着提高TF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0期)

崔晓丽,沈泽,宋春垚,蒋济南,周佳旭[2](2019)在《苦参总黄酮通过抗增殖蛋白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苦参总黄酮(sophoral flavones, SF)改善高糖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CFb)增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25 mmol·L-1D-葡萄糖培养CFb 48 h构建细胞增殖模型,作为模型组; SF (12.5、25和50 mg·L-1)作为干预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 PHB)的表达和定位。动物处置方案经吉林医药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表明, 25 mmol·L-1葡萄糖可促进CFb增殖;模型组的TGF-β1、MMP-2、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高糖条件下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HB在6 h出现核转位,在48 h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 12.5~50 mg·L-1苦参总黄酮可降低TGF-β1、MMP-2、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含量,增加了G1期细胞数量,在48 h增加了PHB的蛋白表达(P<0.05),但未观察到SF对PHB核转位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F可以改善高糖诱导的CFb增殖,其作用与促进PHB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志欣,程静,张文君,王鑫,张蕾[3](2018)在《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苦参总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紫外吸收光谱(UV)等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二氯甲烷︰甲醇(1∶1)为反应溶剂,反应物浓度为2 g·L~(-1),药物与磷脂投料质量比为1∶1.5,在40℃下反应1.5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5.57%。与原提取物比较,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水溶性得到提高;苦参总黄酮与磷脂形成了一种新的物相,但其自身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结论所建立的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易于工业生产。(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8年03期)

朱玥[4](2016)在《苦参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苦参的应用在国内外医药行业被高度重视,早期对苦参中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苦参生物碱类,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对苦参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发现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和药用价值。近几年来很多学者都积极地使用不同方法从苦参中提取分离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苦参总黄酮,而传统苦参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工艺,存在工序多,周期长,提取率低,纯度不高、提取时使用有机溶剂过多等问题,本实验在众多提取分离工艺的基础上,探索利用苦参药材所含总黄酮与其他类成分的化学性质差异,使用碱提酸沉法进行总黄酮的提取,并用乙醇纯化的新工艺。经实验研究获得了成功。达到收率高、纯度高、工艺周期短、低能耗、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随着对苦参黄酮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苦参总黄酮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但是对其抗菌评价及测定方法研究较少。本实验在优化苦参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后,进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并进一步研究苦参总黄酮的抑菌作用。对于发现黄酮类新药或新的导向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苦参资源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为苦参总黄酮抑菌的临床作用提供实验依据。首先,对苦参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苦参总黄酮的含量、转移率、提取率为指标,对渗漉提取法的碱提pH值、酸沉pH值、料液比及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依据考察结果进行正交实验,纯化,达到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目的。优选出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苦参粗粉用0.2%盐酸水溶液充分浸泡2h,渗漉法以料液比1:15,渗漉24h提取苦参中生物碱成分后,药材再用稀氢氧化钠溶液以料液比1:20,渗漉36h,渗漉液pH值为10,收集渗漉液,将渗漉液酸沉pH为4,过滤,沉淀物为苦参中黄酮粗品。将总黄酮粗品用90%乙醇溶液90℃水浴回流提取4次,得苦参总黄酮精品。10批小试中苦参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80.46%,苦参总黄酮精品平均含量为90.32%。通过本工艺所提取的成分进行各项理化指标鉴定,HPLC法测定,证明本工艺提取的成分确为苦参中的黄酮类成分。高效液相图谱研究发现,工艺图谱显示主峰为苦参酮,其约占苦参总黄酮的43.10%,证明上述苦参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是成功的,尚未见文献报道。其次,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苦参总黄酮对6种细菌的抗菌性能,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本实验通过苦参总黄酮提取液对细菌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弱。通过实验测得苦参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柠檬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g/m1)分别为:2.34、2.56、2.28、4.67、4.35、4.31。利用苦参生物碱酸性条件下溶于水,而苦参总黄酮在酸性条件下不溶于水的特点,用酸水渗漉法提取苦参总的生物碱成分;利用苦参总黄酮在碱性条件下溶于水的特点,将酸提生物碱后的苦参药材,应用碱性水溶液提取苦参总黄酮,利用其不溶于酸性水溶液的特点,应用酸性溶液使苦参总黄酮析出,经乙醇精制得总黄酮精品。这不但使苦参药材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还将大量可溶于酸性水溶液的生物碱和杂质从苦参药材中清除,最大限度的减少与苦参总黄酮共存的杂质,提高苦参总黄酮的提取率和纯度。抗菌实验表明,苦参总黄酮对细菌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本实验证明,根据苦参总黄酮的化学结构差异所产生的理化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提取纯化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工艺简捷,工序少,周期短,成本低,所得总黄酮精品含量高,对环境污染小的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杨志欣,李霞,单柏松,王祺茹,王海威[5](2016)在《苦参总黄酮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苦参为历代本草收载的传统常用中药,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被不断关注,在化学成分、提取、质量控制、药理活性等方面已积累了大量成果,尤其是构效关系的研究对设计新的活性物质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ophora flavescens""lavandulyl flavanone""Sophoraflavanone G""Kuarinone""HPLC"等中、英文词汇为主题词进行扩展检索,查询Elsevier数据库中历年相关文献,同时结合其他资料,重点从苦参总黄酮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及构效关系等方面来梳理、归纳,以期为其深入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6年05期)

陆平祝,龙庆德,常楚瑞,彭建端,金燕[6](2016)在《贵州不同产地苦参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黔产苦参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贵州不同产地苦参的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苦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较大。其中,以毕节市大方县和铜仁市思南县的苦参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达15.6%和15.2%,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六盘水市老鹰山的苦参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5.7%。(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范红艳,任旷,沈楠,王燕,刘师兵[7](2016)在《苦参总黄酮对醋酸铅所致雄性小鼠生精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参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对醋酸铅所致雄性小鼠生精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染铅组、苦参总黄酮组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采用灌胃醋酸铅(40 mg/kg)连续7 d建立雄性小鼠生精障碍模型,苦参总黄酮组灌胃苦参总黄酮600 mg/kg,HCG组腹腔注射HCG 500 IU/kg,连续30 d。观察雄性小鼠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睾丸组织匀浆的Mg~(2+)-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及血清中睾酮(T)等指标,并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铅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增高,睾丸组织中Mg~(2+)-ATP酶、Ca~(2+)-ATP酶、SOD及SDH活性降低、血清中T水平降低(P<0.05或P<0.01),染铅组睾丸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可见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生精细胞层次和数量均减少,生精小管腔可见少量精子形成。与染铅组比较,苦参总黄酮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相应增高,精子畸形率降低,睾丸组织中Mg~(2+)-ATP、Ca~(2+)-ATP、SOD、SDH的活性增高、血清中T水平增高(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苦参总黄酮组与染铅组比较,生精上皮增厚,生精细胞层次和数量明显增多。结论苦参总黄酮对雄性小鼠的醋酸铅所致生精障碍有一定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很可能为其通过抗氧化作用,从而影响精子发育相关的激素及能量代谢酶的水平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范红艳,顾饶胜,任旷,王艳春,姚祯[8](2015)在《苦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苦参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阳性对照组)、苦参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160 mg·kg-1)颈背部皮下注射连续30 d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苦参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苦参总黄酮(150,300,600mg·kg-1),连续30 d。采用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来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B(MAO-B)、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且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海马齿状回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苦参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能明显延长避暗潜伏期、跳台潜伏期,苦参总黄酮各剂量组及脑复康组均减少避暗错误次数,苦参总黄酮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可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苦参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能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中SOD和Na+-K+-ATP酶活性,降低脑组织中MAO-B的活性、MDA及TNF-α含量,降低衰老小鼠血清中LDH活性(P<0.05或P<0.01)。苦参总黄酮各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脑组织中Ca2+-ATP酶活性增强,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病理可见模型组海马齿状回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细胞形态欠完整,胞浆稀少,胞核与胞浆界限欠清晰,细胞核深染,固缩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苦参总黄酮组及脑复康组海马组织形态较模型组改善。可见,苦参总黄酮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减少TNF-α含量而增强抗氧化作用,从而稳定细胞膜、降低脑内MAO-B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5年21期)

范红艳,王艳春,任旷,沈楠,张以忠[9](2015)在《苦参总黄酮抑制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苦参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Iso 5 mg/kg背部sc7 d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同时ig苦参总黄酮100、200、400 mg/kg,连续用药21 d,测定大鼠心重指数(HW/BW)和左心室重指数(LVW/BW);ELISA法测定心肌中I型、III型胶原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I(Ang II)的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中丙二醛(MDA)水平;比色法检测心肌中NO水平,并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W/BW、LVW/BW和心肌中I型胶原、III型胶原、TNF-α及MDA的水平升高,血清中Ang II水平增加,心肌中NO水平降低(P<0.05、0.01),HE染色可见心肌损伤及明显的纤维化病灶形成。苦参总黄酮200、400 mg/kg均能降低HW/BW、LVW/BW及心肌中I型、III型胶原、MDA水平,降低血清中Ang II的水平,增加心肌中NO水平,100、200和400 mg/kg苦参总黄酮均降低心肌中TNF-α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0.01)。HE染色显示苦参总黄酮200、400 mg/kg组未见明显纤维化病灶。结论苦参总黄酮可抑制Iso所致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与提高NO水平及抗氧化作用,进而降低循环Ang II的水平、抑制心肌中TNF-α及胶原的合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20期)

刘明玉[10](2015)在《苦参总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的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性的慢性疾病[1],中药治疗前景广阔,临床经验方苦参槐花合剂灌肠疗效显着[2]。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苦参总黄酮是苦参槐花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组分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苦参总黄酮有不良的水溶性,将直接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及疗效的发挥。为此,本研究拟全面开展苦参总黄酮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成分分离、质量标准等研究,旨在明确苦参总黄酮的成分及特性,建立苦参总黄酮质量标准,探讨磷脂复合物技术改善苦参总黄酮的不良溶解性的可能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首先,本文对苦参总黄酮进行了处方前研究,以槐属二氢黄酮G为对照品,采用盐酸-镁粉比色法测定了苦参总黄酮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槐属二氢黄酮G的回归方程为Y= 0.0253X+ 0.0004,R2 = 0.9994,线性范围为10.04~30.12μg/ml,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得到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71.8±0.68%(n = 5)。进一步考察了苦参总黄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苦参总黄酮在水中溶解性较差,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对药物溶解性的评判标准判断属于极微溶解物质,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较低,推测将影响其在体内的溶解、吸收及疗效。第二,本文对苦参总黄酮进行了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制备型薄层色谱法、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结合NMR、UV、IR、MS等技术进行结构解析,并与相关文献的数据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 5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槐属二氢黄酮G,异脱水淫羊藿素,异黄腐醇,芒柄花素,叁叶豆紫檀苷。第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苦参总黄酮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与已知化合物对照的方法,对苦参总黄酮指纹图谱中的5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并分别对这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标准曲线。5种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叁叶豆紫檀苷Y=1×107X+5099.2,R2=0.9999,线性范围0.0501~0.4008 mg/ml;芒柄花素 Y=4× 1 07X62381,R2=0.9999,线性范围 0.0502~0.4016mg/ml;异黄腐醇 Y=4×1O7X-49812,R2=0.9999,线性范围 0.0502~0.4016mg/ml;异脱水淫羊藿素Y=4×107X-671042,R2=0.9999,线性范围0.0504~0.4032mg/ml;槐属二氢黄酮G Y=3×10-7X+378501,R2=0.9997,线性范围 0.0502~0.4016mg/m。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得到上述5种化合物在苦参总黄酮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叁叶豆紫檀苷3.66±0.04%(n=3),芒柄花素2.22±0.01%(n=3),异黄腐醇7.60±0.02%(n = 3),异脱水淫羊藿素3.28±0.02%(n = 3),槐属二氢黄酮G 6.59±0.03%(n=3),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为苦参总黄酮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第四,本文采用大豆磷脂制备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以苦参总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条件,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物浓度2mg/ml,药物与磷脂投料比为1:1.5(w/w),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40℃。进一步展开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理化性质的研究,对苦参总黄酮与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在不同pH值磷酸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总黄酮与磷脂复合后,溶解度范围由0.0 8~8.45mg/ml升高为0.092~9.3 2 5mg/ml,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范围由6.54~16.32升高为11.32~32.87,采用DSC、FTIR、UV等手段对苦参总黄酮、总黄酮磷脂物理混合物以及总黄酮磷脂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苦参总黄酮与大豆磷脂发生了复合,形成了新的物相,并未形成新的化合物。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规定的药物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比较研究了苦参总黄酮与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度,考察了 360min释放度,结果苦参总黄酮制成磷脂复合物其释放度有一定程度提高,在3 60min内释放度由77.8%增加到86.4%。(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6-01)

苦参总黄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苦参总黄酮(sophoral flavones, SF)改善高糖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CFb)增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25 mmol·L-1D-葡萄糖培养CFb 48 h构建细胞增殖模型,作为模型组; SF (12.5、25和50 mg·L-1)作为干预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 PHB)的表达和定位。动物处置方案经吉林医药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表明, 25 mmol·L-1葡萄糖可促进CFb增殖;模型组的TGF-β1、MMP-2、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高糖条件下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HB在6 h出现核转位,在48 h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 12.5~50 mg·L-1苦参总黄酮可降低TGF-β1、MMP-2、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含量,增加了G1期细胞数量,在48 h增加了PHB的蛋白表达(P<0.05),但未观察到SF对PHB核转位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F可以改善高糖诱导的CFb增殖,其作用与促进PHB表达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参总黄酮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思远,杨志欣,张文君,侯立强,汲丽丽.基于UPLC-MS/MS的苦参总黄酮自微乳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草药.2019

[2].崔晓丽,沈泽,宋春垚,蒋济南,周佳旭.苦参总黄酮通过抗增殖蛋白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J].药学学报.2019

[3].杨志欣,程静,张文君,王鑫,张蕾.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优化[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8

[4].朱玥.苦参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作用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

[5].杨志欣,李霞,单柏松,王祺茹,王海威.苦参总黄酮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

[6].陆平祝,龙庆德,常楚瑞,彭建端,金燕.贵州不同产地苦参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6

[7].范红艳,任旷,沈楠,王燕,刘师兵.苦参总黄酮对醋酸铅所致雄性小鼠生精障碍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6

[8].范红艳,顾饶胜,任旷,王艳春,姚祯.苦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

[9].范红艳,王艳春,任旷,沈楠,张以忠.苦参总黄酮抑制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5

[10].刘明玉.苦参总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的药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标签:;  ;  ;  ;  

苦参总黄酮论文-李思远,杨志欣,张文君,侯立强,汲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