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重生主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友情,生命超越,剑奇
死亡重生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1](2014)在《死亡、存在与重生——电视剧《古剑奇谭》“生命超越”主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热门网络游戏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古剑奇谭》在网络总点播率高达71亿,成为近期最热电视剧收视之王。《古剑奇谭》以其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为年轻人营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幻世界。年轻人把自己对热血友情和青春爱情的想象投射到主人公的身上,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展开了一次对"生命超越"追寻的精神(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4年17期)
代玮炜[2](2013)在《死亡·回归·重生:论台湾原住民诗歌的主题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族群文化的困境中重塑文化传统,一直以来是台湾原住民文学的重要落点所在。本文讨论了原住民诗歌中的主题演进:死亡、回归和重生,并分析了这样的演进如何与原住民诗人的生命文本相迭合。在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诗歌的再创造,为原住民文化的重生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3年04期)
邢文英[3](2011)在《肉体的死亡,灵魂的重生—《我带你去那儿》的死亡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着名作家之一,她写作手法多样,创作体裁广泛,被称为“女福克纳”。欧茨擅长用鲜明的主题来反映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以《我带你去那儿》为研究对象,从作者的个人经历、艺术观入手,结合作品中对现实社会及人类生存现状的描写,依据精神分析学说,分析欧茨独特的死亡观,从而揭示小说中死亡这一主题的深刻含义。《我带你去那儿》以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了一个女大学生为确立自我生存价值而不断探索的过程,揭示了当代人在物质社会中由于精神压抑、真爱匮乏而导致的自我流失和自我否定的状态。欧茨将女主人公父亲的重现及死亡作为最终章,旨在使读者通过死亡认识生存的意义:死亡虽残酷,但并不意味着结束,生存也不仅是活着而已。死亡与生存并在,人们只有正确地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面对生存。欧茨关注社会现实,以其阴暗面为切入点,通过死亡这一主题来揭示美国社会存在的多种问题,反映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存的反思。对现代人来说,生存的意义在于要建立自我意识,认清自我价值,从而摆脱依赖他人、精神虚无的状态。通过死亡揭示生存的意义,既表达了欧茨对普通人的命运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的关注与关怀,也是死亡这一主题的真正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1-10-31)
戴玉金[4](2010)在《死亡·救赎·重生的主题嬗变——以吉本芭娜娜的处女作《月影》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1987年以小说《厨房》而受到日本文坛瞩目的吉本芭娜娜,擅长描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情感,从而赢得了众多日本读者的共鸣。作为芭娜娜的处女作的短篇小说《月影》,讲述了主人公走出恋人的意外死亡所带来的痛苦和孤独,找到救赎自我的契机,并获得重生的精神历程。本文通过这部作品的研究,来阐述芭娜娜文学的最基本的思想主题——死亡、救赎、重生的嬗变历程,并由此来展示思想主题背后的存在主义价值观念与东方主义式的文学内涵。(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徐静静[5](2010)在《《百种隐秘感官》中“死亡-重生”主题的原型解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谭恩美第叁部小说,《百种隐秘感官》以其诡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揭示书中横亘阴阳两界的生命轮回是西方传统神话中"死亡-重生"主题的置换变形。小说主人公邝为弥补前世情缘,帮助妹妹奥利维亚重拾种族记忆,完成精神与族裔的回归历程,彰显了爱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0年19期)
夏玉玲[6](2010)在《《五号屠场》的死亡与重生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五号屠场》是已故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的成名作。作家抱着冷眼旁观和不加评判的态度来描写美国二战前后充满失望、愤懑、悲观、痛苦的时代情绪。然而,这只是小说的表(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10年04期)
吴俊龙[7](2009)在《追寻精神的重生——《雨王汉德森》中的死亡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说《雨王汉德森》中,主人公汉德森生活在一个日趋杂乱世界里,死神时刻萦绕他左右,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摆脱死亡的阴影,他开始远赴非洲自我追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最终他认识到肉体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逝去,个体的离开并不代表世界的毁灭。世间根本没有死亡,有的只是生命的延续。在与死亡对话中,汉德森的生活恢复了其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死亡重生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在族群文化的困境中重塑文化传统,一直以来是台湾原住民文学的重要落点所在。本文讨论了原住民诗歌中的主题演进:死亡、回归和重生,并分析了这样的演进如何与原住民诗人的生命文本相迭合。在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诗歌的再创造,为原住民文化的重生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重生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死亡、存在与重生——电视剧《古剑奇谭》“生命超越”主题探析[J].电影评介.2014
[2].代玮炜.死亡·回归·重生:论台湾原住民诗歌的主题演进[J].当代文坛.2013
[3].邢文英.肉体的死亡,灵魂的重生—《我带你去那儿》的死亡主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1
[4].戴玉金.死亡·救赎·重生的主题嬗变——以吉本芭娜娜的处女作《月影》为研究对象[J].龙岩学院学报.2010
[5].徐静静.《百种隐秘感官》中“死亡-重生”主题的原型解读(英文)[J].青年文学家.2010
[6].夏玉玲.《五号屠场》的死亡与重生主题[J].飞天.2010
[7].吴俊龙.追寻精神的重生——《雨王汉德森》中的死亡主题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