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街道论文-王月琪

住区街道论文-王月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住区街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双修,街道改造,小街区,共享街道

住区街道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琪[1](2019)在《基于小街区规制下的老旧住区街道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城市对外面貌的直观反映。针对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而引发的老旧住区街道系统混杂、功能均等化、人车冲突加剧等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小街区建设的经验,对于老旧住区城市街道改造提出策略性建议。在对小街区研究基础上,结合街巷改造的复合功能要求,引入共享街道理论,关注街道活动的平等路权,以营造具有生活氛围的街道空间。(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水馨,肖艳阳[2](2019)在《基于慢行出行的长沙开放式住区街道网络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地调研长沙市四个典型开放式住区居民非通勤出行情况,共获取1 298个出行样本。针对不同开放式住区居民非通勤出行中慢行出行比例存在的差异问题,基于街道网络几何形态指标,探究居民慢行非通勤出行与开放式住区街道网络形态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街道网络形态与居民慢行出行比例整体上存在线性互动关系。街道网络渗透性和街道高宽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慢行出行。在此基础上从提高住区街道网络渗透性、构建人性化尺度的街道和规划慢行网络叁方面提出基于慢行出行的开放式住区街道网络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陆伟,王思源,顾宗超[3](2019)在《需求与行为导向下的住区生活性街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街道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性街道既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通行路径,更是邻里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街道环境的评价与优化设计对于提升住区的服务性能、改善邻里生活环境品质、促进日常交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市生活性街道和具有长期生活体验的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大数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提取、量化街道物质环境要素和居民的日常需求和行为信息,并基于获取的数据探寻了影响居民环境需求和街道活力的建成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江晓波[4](2019)在《基于街区制开放住区视角下街道生活的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推进街区制开放住区建设的背景下,文章针对当前街道生活消失的现象,调研分析了街道建设存在的现状问题,尝试提出重塑街道生活、激发街道活力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唐睿琦[5](2018)在《基于空间维度的住区街道人性化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建设快速发展,人们的关注点主要在街道的畅通与快速上,而不在人的具体街道体验上;且详细的街道规划设计与步行舒适度的考虑往往在城市的商业繁华地段,住区的街道受到很大的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住区街道是城市生活场所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问题的发现以及改进。文章对住区街道空间层次的人性化设计进行探究,通过对街道的尺度、安宁化、地平层界面以及区域空间联系这四个层次进行理论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再结合两个优秀的住区街道案例对上述四个层次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理论进行验证;最后选取北京一典型片区的住区街道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特征归纳,并提出对中国住区街道人性化规划设计的一点建议,在建设中多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创造更好的住区环境。(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8-11-24)

曹姣姣,吴焱,关宇[6](2018)在《社区营造理念下城市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景观优化研究——以宝鸡市经二路街道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公众生活重要位置,其中老旧住区占城市社区的一半,老旧住区存在环境差,邻里关系淡漠,公共场所品质低等问题。在集约式发展的背景下,社区营造是改善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的有效策略。本文将宝鸡市经二路街道社区的老旧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社区营造理念下,运用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从老旧住区的空间环境优化、邻里关系重建、后期维护管理叁个方面入手,探讨以设计要素、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为主的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模式,进一步提出社区营造理念下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0)

彭昊[7](2018)在《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镇化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外延式”扩张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近些年,随着盲目扩张发展的弊端显现,“内涵提升式”发展逐渐取代“外延扩张”的形式,有机更新也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突破城市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城市老旧住区改造作为城市有机更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和国家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工作背景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改造则是助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城市和住区良性发展、构建理想人居环境的重要切入点。城市老旧住区在向城市融合开放的过程中,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产生了功能、空间、交通和景观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以城市修补理念为指导,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背景,探寻和总结针对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改造方法。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第二章为城市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阐述城市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构成、特征和问题;第叁章为城市修补理论解析。阐述城市修补的理论背景、内涵,总结城市修补理念下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改造设计经验;第四章基于城市修补理念,提出城市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改造研究的原则和策略;第五章从城市修补理念的角度提出城市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功能、交通、空间、景观设施等方面具体改造方法和措施;第六章为改造方法的实践应用,通过具体实践案例,验证和示范前文所提出的改造策略和方法;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与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旨在丰富和发展城市修补理念、城市更新理论和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理论,为城市老旧住区改造提供“城市修补”理念下的方法指导,希望通过研究能真正改善老旧住区街道整体空间环境,实现城市和老旧住区的活力复兴。(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王佐,彭昊[8](2018)在《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市老旧住区街道空间环境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城市老旧住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双修的相关政策和形势推动下,城市和居民对街道空间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城市老旧住区改造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实例探讨以"城市修补"理念改造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可行性,提出提升城市老旧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和方法。(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汪皓[9](2018)在《开放式城市住区街道系统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状况恶化、邻里关系冷漠、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凸显,原有封闭式住区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节奏,开放式住区的建设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现有开放及封闭式住区的研究,提出未来新建开放式住区街道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现有封闭式住区的开放方式,为开放式住区的建设和封闭式住区的打开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及方法。本文首先从国内背景出发,结合国内外关于开放式住区街道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及技术路线。接着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明确了开放式住区街道系统的含义。然后通过实地观察、比较分析、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合肥市现有开放及封闭式住区进行研究,找出其在道路交通、邻里交往及安全、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的利用四个方面其优势所在和现存的问题。最后,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针对道路交通、邻里交往及安全、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的利用四个层面提出新建开放式住区街道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现有封闭式住区的改造放式,同时提出封闭式住区整体开放、逐步开放及部分开放的开放模式,为未来住区建设及改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刘子安[10](2017)在《“街·道”视角下的住区商业布局与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提倡“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居民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和住区街道生活日趋萧条的背景下,本文从侧重场所功能的“街”和侧重交通功能的“道”的角度,对住区商业布局与形态进行研究。试图在国内住区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住区商业规划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为改善住区街道场所环境提供建议。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梳理住区商业与街道的概念和分类,总结出影响住区商业布局的叁个要素:经济要素、交通要素和场所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街”与“道”影响住区商业布局与形态的叁个要素:道路层级、道路可达性和街道品质,对相关研究变量和公式进行整理。其次,在理论研究和天津市住区发展概况梳理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区位、建设年代选取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住区,分别为“居住区—街坊”结构的天拖南住区和川府新村住区、“居住区—小区—组团”结构的华苑住区、“小街区、密路网”结构的新文化花园住区和泰达城住区。最后,对所研究住区的土地利用和住区商业功能与空间布局情况进行统计;再将实地调研的商业运营与人流流量情况与网络数据、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和可步行品质评价等量化分析方法相结合,与住区商业布局现状对比后总结住区商业布局与形态在街道网络空间中的特征与规律。从道路结构和街道活力的角度提出住区商业布局与形态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住区街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实地调研长沙市四个典型开放式住区居民非通勤出行情况,共获取1 298个出行样本。针对不同开放式住区居民非通勤出行中慢行出行比例存在的差异问题,基于街道网络几何形态指标,探究居民慢行非通勤出行与开放式住区街道网络形态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街道网络形态与居民慢行出行比例整体上存在线性互动关系。街道网络渗透性和街道高宽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慢行出行。在此基础上从提高住区街道网络渗透性、构建人性化尺度的街道和规划慢行网络叁方面提出基于慢行出行的开放式住区街道网络优化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区街道论文参考文献

[1].王月琪.基于小街区规制下的老旧住区街道改造研究[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2].水馨,肖艳阳.基于慢行出行的长沙开放式住区街道网络优化策略研究[J].工业建筑.2019

[3].陆伟,王思源,顾宗超.需求与行为导向下的住区生活性街道研究[J].新建筑.2019

[4].江晓波.基于街区制开放住区视角下街道生活的重塑[J].城市建筑.2019

[5].唐睿琦.基于空间维度的住区街道人性化设计探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8

[6].曹姣姣,吴焱,关宇.社区营造理念下城市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景观优化研究——以宝鸡市经二路街道社区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2018

[7].彭昊.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改造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8].王佐,彭昊.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市老旧住区街道空间环境改造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9].汪皓.开放式城市住区街道系统的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10].刘子安.“街·道”视角下的住区商业布局与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7

标签:;  ;  ;  ;  

住区街道论文-王月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