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课堂有效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堂练习,改善师生关系,最终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做到有效教学,首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教学标准,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措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一、加强学情分析
为了使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在课堂教学前对学情进行详细分析。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学习习惯、班级数学学习状况等内容。例如,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和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较容易接受直接看到或者亲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因此应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再如,小学生的个人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动机,教学内容中应增加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生动活泼的章节。最后,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刻理解源于实践经验,应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以上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特点,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不断加强学情分析,引导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二、精心设计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依据数学教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特点,抓住这门课程的学科本质,对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拟使用的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问题情境、学习方式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其中教学目标应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使用可测量、数据化的语言进行描述;问题情境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前期学习情况进行设计,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具有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提问,同时提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方式上,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进行设计时要注意知识迁移、知识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评价等各个环节的衔接,既层次分明又环环相扣,集中学生注意力,完成效果明显的课堂教学。
三、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严格按照课本要求,将学生禁锢于教室之中,教学范围不超越课本内容,致使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习兴趣日益减退。在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内容,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可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创设能够激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启发性教学,增强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型思维。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兴趣易发生但是维持时间短暂,这个时候如果只是枯燥的讲解,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部分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趣味横生的导入语或导入案例,引发学生注意,从而能够认真听讲和积极参与。其次,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采取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如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请学生上台演示等。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应设计能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教学的总结,既巩固当堂课的知识要点,也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下次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五、改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其他任何科目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科的学习规律,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出现抵触心理,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改善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陈旧观念,将小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情况展开,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学习。
数学是人类生活劳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意义重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做好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罗龙英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