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论文-陆静

太湖石论文-陆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湖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湖石,形体语言,紫砂,创新

太湖石论文文献综述

陆静[1](2019)在《紫砂作品“太湖石语”的创作意境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紫砂壶艺的创作,有着十分鲜明的现代色彩,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古典文化美亦可以成为新的审美热点,一个优秀的创意,来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其兼具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同时,还拥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加持,从而绽放出更多的艺术光彩,紫砂作品"太湖石语"正是这样的一件作品。(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10期)

段春雪[2](2019)在《太湖石审美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石常与园林相伴相生,不仅在园林中经常出现,在诗词和元杂剧中也是文人所经常描述与表现的对象。"瘦""漏""皱""透"是其相石标准又是美学原则。太湖石不仅在园林中真实可观,妙趣横生,在文学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联想与审美想象。从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太湖石形象中也可以深刻认识到文人与太湖石的不解情缘。(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10期)

[3](2019)在《赏石艺术·苏州顾建华太湖石艺术馆》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建华太湖石艺术馆位于姑苏区新景路6号,由苏州市广电新闻出版局审批,于2016年6月23日获苏州市民政局发证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赏石艺术)。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示范单位"。分馆以及太湖边上新馆均在建设中。(本文来源于《宝藏》期刊2019年07期)

丁冬[4](2019)在《宋代太湖石题材绘画的文化内涵及语言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华的时期之一,赏石文化和赏石绘画也在此期间达到了鼎盛与辉煌,人们对“石”有了独特的审美。“寿、坚、安、实”的品格开始被文学家及画家们所推崇。自此逐渐建立起了独特的赏石文化。伴随着赏石文化的崛起,士大夫置奇石在宅邸之中以作园林布景观赏,开创了赏石文化盛行的年代。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也是太湖石爱好者,通过收集“花石纲”太湖石修建了皇家园林艮岳,堪称园林奇石之最。赏石文化及美学思想又衍生出一次变革,诞生了新的审美标准,即宋米芾提出的“瘦、漏、皱、透”为赏石原则,历经数年直至今日。与此同时赏石绘画也到了重要发展之时,太湖石开始大量的在绘画作品中出现,在宋画中的达到鼎盛。太湖石在宋画中的形象多为配景的形式元素,也有以太湖石为主体物的绘画作品。如画法趋于完善、精勾细描的《祥龙石图》,也有勾皱点染、水墨兼施的《枯木怪石图》,或姿态优美、设色典雅的《仁寿图》等。在绘画中皆赋予奇石以文人情怀和文化品位,也创造了多种太湖石的绘画的方法。笔者通过对赏石文化在宋代绘画中的表现,以艮岳为创作蓝本,分析部分宋代太湖石绘画作品的画法,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太湖石园林主题的绘画创作中。以宋代园林为主,对历史文献、档案记录、现实实物进行考证梳理。进行一系列艺术实践创作,归纳总结宋代太湖石的文化内涵及在当前文化语境中的表现。(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石田田[5](2019)在《中国画中太湖石文化符号的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文化源远流长,石头更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情节与西方不同,是与人文情怀捏合在一起,上升为一种人格的标准,使石头从自然物进入了怡情、寄志的文化领域。通过对石头的欣赏、探求、敬重、坚实不化的石头被赋予了灵性,更是以石载道、以文化人、文质彬彬的统一体。太湖石作为自然界中奇石有着瘦、漏、皱、透、的特点,这些与中国人所崇尚的美有了直接的关连。太湖石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中国画的艺术形态自始至终起着指导作用,纵观中国历代绘画,汉唐的绘画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太湖石的形象,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象,被历朝历代不同画家不断的刻画描摹,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太湖石独特的审美观变化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由此便产生了把太湖石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探寻其在中国画中的艺术呈现。把中国画中太湖石的形象从不同时代的历史作品中“抽取”出来,以之为基础发现其图像在绘画中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画面中太湖石的构图、形象、笔墨并进行分析。中国画中对太湖石画面表现手法的运用中,阐述每个朝代所推崇的主流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特征,进而发现艺术家将一种现实生活中的图像转化到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格化的特性。太湖石这一图像所具备文化价值的权威性,通过“约定俗成”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得到肯定和确立。反映到当代中国画中太湖石作为传统经典的文化符号,用当代绘画理念进行表达,以此来彰显时代的审美倾向。画家通过不同的画面形式的呈现,对太湖石进行重组建构,并赋予其不同的时代内涵特征。(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曾叁凯[6](2019)在《《太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金心明[7](2019)在《《太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童昉皓[8](2018)在《太湖石般的“苏式”历史课堂构建——以“叁国鼎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让人想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是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是姿态挺拔、晶莹剔透的太湖石,是那吴侬软语……苏州也是教育家辈出的地方,叶圣陶、汪懋祖、王谢长达母女等等,他们有着苏州特有的教学风格,质朴、柔和又不失灵动,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这次苏州市教育局提出"苏式课堂教学"的研究,也让我不(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22期)

仲建春,赵悦,赵丛君,张晓蒙[9](2018)在《彼伏2018秋冬发布 晚霞与太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19日,北京时装周彼伏2018秋冬系列大秀,以"晚霞与太湖石"为主题,于王府井大街大阮府胡同举办。设计师凝眸于夕阳光影的变幻,以此为灵感,运用具象与抽象不同艺术表现形式,配以太湖石刺绣、玉石配件等中国传统元素,以现代服装语言诠释——穿梭于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精彩新女性生活。市嚣渐息,夕阳西下,秋日的一切都(本文来源于《时尚北京》期刊2018年11期)

智超群[10](2018)在《太湖石形态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石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符号之一,自古便倍受文人青睐。当代陶艺呈多元化、民族化发展,许多陶艺家们以太湖石为题材进行陶艺创作,表现陶瓷文化和太湖石文化的双重价值,也是对当代陶艺的本土化与民族化进行实践探索。本文从太湖石的形态特征出发,了解太湖石与陶瓷艺术结合发展的历史渊源,深入研究当代陶艺对太湖石的表现方法,并且结合陶艺作品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太湖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湖石常与园林相伴相生,不仅在园林中经常出现,在诗词和元杂剧中也是文人所经常描述与表现的对象。"瘦""漏""皱""透"是其相石标准又是美学原则。太湖石不仅在园林中真实可观,妙趣横生,在文学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联想与审美想象。从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太湖石形象中也可以深刻认识到文人与太湖石的不解情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湖石论文参考文献

[1].陆静.紫砂作品“太湖石语”的创作意境谈[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2].段春雪.太湖石审美形象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

[3]..赏石艺术·苏州顾建华太湖石艺术馆[J].宝藏.2019

[4].丁冬.宋代太湖石题材绘画的文化内涵及语言表现[D].长春师范大学.2019

[5].石田田.中国画中太湖石文化符号的表现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6].曾叁凯.《太湖石》[J].文化月刊.2019

[7].金心明.《太湖石》[J].文化月刊.2019

[8].童昉皓.太湖石般的“苏式”历史课堂构建——以“叁国鼎立”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9].仲建春,赵悦,赵丛君,张晓蒙.彼伏2018秋冬发布晚霞与太湖石[J].时尚北京.2018

[10].智超群.太湖石形态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太湖石论文-陆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