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萍郭文凤余武亮黄自强(浙江省安吉中医院超声科3133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60-0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常见病,尤以学龄前儿童为多见。我院超声室于1998年以来用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05例,全部病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超声随防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缩小于7mm以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1—20岁,平均5.5岁。患者均以腹痛就诊。使用HP8500G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7.5MHZ。一般尽可能选用7.5MHZ探头,对特别肥胖患儿也可选用5.0MHZ进行,常规观察腹膜腔有无肿块、积液、肠梗阻、肠蛔虫、肠炎等症状,除此之外,还应仔细观察回盲部及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如发现直径大于7mm淋巴结即应判定淋巴结肿大,测量并记录阳性结果。
2结果
本组89例在回盲部及右中下腹发现多个肿大淋巴结,其中6例同时伴有左上腹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16例在左上腹发现发现多个淋巴结,声像图表现:①肿大淋巴结大多位于右中下腹,少数位于左中下腹,其外形光滑完整,呈均匀性增大,皮髓质分界清,肾形结构存在,长/厚径≥2;②肿大淋巴结多发,位于左中上腹多孤立存在,一般较大,位于右中下腹者多集中存在,偶有重叠无融合;③大小多在2cm以下偶见2—3cm者;④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可及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呈淋巴门型,RI>0.6。全部病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超声随防肿大淋巴结消失或缩小至7mm以下,最短一周,最长四个月。
3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是非特异性或结核性,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一般发作前一周左右可有感冒、腹泻病史。随着超声诊断仪的进步,高频超声可显示小儿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在2-5mm之间,其超声形态学结构类似肾脏,呈“靶样”结构,周围的低回声为皮质,是由淋巴小结所构成,皮质大部分呈向心性宽阔型,小部分呈狭窄型。中间的强回声团为淋巴结门,它则是由淋巴结的动静脉,脂肪和淋巴窦所形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淋巴结呈均匀性增大,一般>5mm,如>7mm以上更具有临床价值,横径的大小较纵径有价值。临床上该病易于阑尾炎相混淆,如在显像清楚的情况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未发现增粗的阑尾,可除外阑尾炎,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并无特异性,需结合病史、年龄、超声图像、治疗经过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还应与恶性淋巴结肿大鉴别,恶性肿大淋巴结常失去正常形态,结构紊乱,皮髓质分界不清,长/厚径小于1.5,肿大淋巴结大于2cm时常有融合趋势,并且应在CDFI上作进一步鉴别。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信号血流分布通常有三种类型:①淋巴门型: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②中心型:血流分布在没有淋巴门的淋巴结中心,多见于淋巴瘤;③周边型: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周边部,而淋巴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淋巴结的阻力指数亦反应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阻力指数(RI)=(A-B)/A。A:为收缩期峰值速度;B:为舒张期血流速度。反应性的淋巴结的RI通常呈高阻抗型>0.6,而低阻抗型及高舒张期流速常为恶性淋巴结的特征,RI∠0.6.结核性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较难鉴别,一般结核性淋巴结炎外形不规则,常融合成团块状,内部回声不匀,部分伴钙化及液化。
对不明原因腹痛患儿,如未发现其他急腹症的声像图征象,而右中下腹或左中上腹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能除外恶性淋巴结肿大,则应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