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窑洞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陕北窑洞,变迁,发展
窑洞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程玲,李禹辰[1](2019)在《陕北窑洞建筑的发展与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窑洞作为我国特有的建筑类型,在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迁,逐渐发展成为更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住宅类型。在本论文中,将对陕北窑洞的变迁,现代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进行分析,为推动陕北窑洞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9年10期)
李红飞[2](2019)在《豫西地区窑洞建筑中窑脸的装饰特征及民俗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窑洞是豫西地区传统建筑的代表,窑脸又是窑洞装饰的主要部位,是豫西地区建筑装饰、点缀生活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和集中体现。但是,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窑洞建筑,窑脸的装饰之美逐渐被忽视。调研考证发现,窑脸的装饰题材众多、构图追求形式美法则、配色素雅构成了具有豫西特色的装饰艺术特征。在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特征潜藏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文章对坚固实用的民俗符号、具有吉祥寓意的民俗符号、具有豫西特色的民俗符号进行分析,形成民俗符号的完整构架。(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10期)
王新荣,阮丹[3](2019)在《建筑学前沿与窑洞建筑》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学前沿是什么?本文从当代中国广受认可的建筑师王澍谈起,谈到了王澍"建筑意"中传统和生态的层面,进而提到了陕北窑洞,通过对陕北窑洞的介绍和对窑洞发展的探讨得出传统意向(包括窑洞在内的很多传统建筑)尽管是低技的,但同时也是高明的,解决生态环保以及能耗问题才是建筑学前沿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史明祥[4](2019)在《山西省窑洞建筑类型及常见病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山西省窑洞的类型以及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窑洞的特点,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土窑洞和独立式窑洞的病害原因,为窑洞建筑检测、改造加固、创新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建材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张凌瑞,李玉龙[5](2019)在《浅析陕北窑洞建筑的再生与创新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窑洞是陕北地区的传统居住形式,是当地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建筑领域具有明显的自身优势地域特色,但今年来,在当代经济和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窑洞民居已逐渐被人抛弃。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发展窑洞建筑,如何对窑洞建筑进行再生及创新性设计,让新式的窑洞建筑继续焕发生机与活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07期)
石蕊,张根凤[6](2019)在《西藏阿里地区与陕西子长县窑洞建筑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文化复兴"、"生态建筑"、"海绵城市"等观念的提出,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生存环境有了更高地要求,对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视。窑洞作为传统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施工简便、就地取材、节约能源、造价低廉、冬暖夏凉的优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生态居住建筑。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选择了西藏阿里地区的窑洞建筑和陕北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子长县窑洞来进行比较,希望能够为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提供一些灵感,让更多的人宜居怡乐。另一方面能让读者既能了解到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0期)
祁剑青,邓运员,郑文武,刘沛林[7](2019)在《窑洞建筑景观基因的识别及其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运用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对窑洞建筑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并对基因的变异进行分析。遵循内在唯一性原则、外在唯一性原则、局部唯一性原则以及总体优势性原则,将窑洞的景观基因要素分解为立面形态基因、平面布局基因、建筑材料基因、局部装饰基因等四个方面。拱形窑脸是窑洞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因而主体基因为立面形态基因,其余皆为附属基因。在"向心+围合"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形态的大背景下,窑洞的平面布局基因随地形条件的不同产生了变异。为适应不同区域的黄土土质与气候环境,立面形态基因发生了变异。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窑洞由靠崖窑衍生出了地坑窑、锢窑等形态,建筑材料由原先的生土扩大为土坯、砖、石,在一定程度上对窑洞形态的变异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范文斌,王崇恩[8](2018)在《石碹窑洞建筑空间营造特色探析——以山西太原周家庄村周家粮铺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蒙山南麓风峪沟沿线遍布众多石碹窑洞,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传统建筑群。通过对其中周家庄古村的调查研究,将古村内石碹窑洞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周家粮铺院作为研究对象,以此院落的建筑布局、内部空间营造及建造技术特点为主要内容,对该地区建筑遗存信息和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对建筑群体进行实地勘查及计算机建模,为山西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陈李波,马冰洁,樊驰弘[9](2018)在《窑洞建筑的地域美学:甘肃省庆阳市地域建筑的艺术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窑洞作为我国特有的地域民居类型,具有独特的居住价值和艺术内涵。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进行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论述庆阳窑洞的建筑类型、立面特征、细部构造以及生态环境等特性,并以地域美学相关理论梳理窑洞建筑中蕴含的生态、自然和文化的特质,为现当代建筑生态设计与绿色设计提供借鉴与启迪。(本文来源于《创意设计源》期刊2018年05期)
张雅婕,朱向东[10](2018)在《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空间分析——以寿阳龙泉寺和太原店头村古窑洞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以山西省寿阳县龙泉寺古建筑群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及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该建筑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的内部空间及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相互连通的空间特色,该组建筑群在单体建筑内部的水平、垂直空间相互贯通。随后,文章又将寿阳龙泉寺与太原店头古村落中同类型石碹窑洞建筑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功能的此类型建筑建造工艺手法的异同。通过对层楼式石碹窑洞群空间研究,可以为我们营造现代建筑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文物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窑洞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窑洞是豫西地区传统建筑的代表,窑脸又是窑洞装饰的主要部位,是豫西地区建筑装饰、点缀生活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和集中体现。但是,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窑洞建筑,窑脸的装饰之美逐渐被忽视。调研考证发现,窑脸的装饰题材众多、构图追求形式美法则、配色素雅构成了具有豫西特色的装饰艺术特征。在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特征潜藏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文章对坚固实用的民俗符号、具有吉祥寓意的民俗符号、具有豫西特色的民俗符号进行分析,形成民俗符号的完整构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窑洞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程玲,李禹辰.陕北窑洞建筑的发展与变迁[J].中国地名.2019
[2].李红飞.豫西地区窑洞建筑中窑脸的装饰特征及民俗符号[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3].王新荣,阮丹.建筑学前沿与窑洞建筑[J].陕西建筑.2019
[4].史明祥.山西省窑洞建筑类型及常见病害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9
[5].张凌瑞,李玉龙.浅析陕北窑洞建筑的再生与创新设计研究[J].明日风尚.2019
[6].石蕊,张根凤.西藏阿里地区与陕西子长县窑洞建筑比较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7].祁剑青,邓运员,郑文武,刘沛林.窑洞建筑景观基因的识别及其变异[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8].范文斌,王崇恩.石碹窑洞建筑空间营造特色探析——以山西太原周家庄村周家粮铺院为例[J].南方建筑.2018
[9].陈李波,马冰洁,樊驰弘.窑洞建筑的地域美学:甘肃省庆阳市地域建筑的艺术考察[J].创意设计源.2018
[10].张雅婕,朱向东.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空间分析——以寿阳龙泉寺和太原店头村古窑洞群为例[J].文物世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