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刑的改革论文-陈丽霞,张信良,陈亚萍

管制刑的改革论文-陈丽霞,张信良,陈亚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管制刑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刑罚,社区矫正,管制刑

管制刑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霞,张信良,陈亚萍[1](2015)在《社区矫正视角下我国管制刑的改革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制是我国特有的刑罚方法,在世界刑罚改革日益社会化、轻缓化、人道化的今天,管制废除论必将失去市场,绝对的存废都有失偏颇。当然,管制的弊端也是不容回避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引入社区矫正制度,自此管制刑的生命再次复苏。在社会化、轻缓化的世界刑罚改革潮流下,我们应当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完善社区矫正作为管制刑执行方法的规定,对管制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本文来源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孟克那顺[2](2014)在《管制刑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管制刑存在着适用率低、群众监督难以进行、刑罚执行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就目前立法而言,管制刑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刑罚强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大,缺乏刑罚的威慑力,难以对罪犯形成应有的心理压力,导致该刑种的惩戒作用十分有限。为此,应强化管制刑社区矫正的执行力度,完善社区配套措施,并借鉴国外的社区服务刑,改革完善我国的管制刑。可考虑在管制刑的义务配置中引入参加社区服务、对(本文来源于《人民检察》期刊2014年07期)

邱华静[3](2012)在《论管制刑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刑罚轻缓化、人道化、社会化已成为全世界刑罚发展的“主旋律”,许多国家普遍重视刑罚轻缓化、人道化、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及其司法适用,我国理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也逐步改变以往“重刑主义”的刑罚思想,积极探索并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管制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刑种,是我国刑法体系中唯一一种不以羁押为条件的主刑。作为我国独创的唯一的限制自由刑,管制刑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具有轻缓化、人道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符合并适应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发展要求。但是,管制刑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适用率极低,理论界更有学者因管制刑在立法和执行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提议应将其废除。笔者认为,在刑法轻缓化、人道化、社会化的刑罚发展趋势下,管制刑有着其他刑罚方式所无法替代的自身特点和存在价值,应不断地加以完善、提高其法律效能,而不是予以废除。而且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保留并完善了管制刑的规定,因此,再纠结于管制刑的存废已无必要,而应当着重探讨管制刑的发展和完善。本论文主要采用了叁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管制刑的历史演进及域外限制自由刑的理论现状进行了阐释;二是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管制刑的低效适用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数据分析管制刑在立法、司法、执法叁个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管制刑改革的必要性;叁是运用辩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肯定《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刑改良的同时,也看到暂时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制刑的建议。具体来讲,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国管制刑的历史演进。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管制刑立法规定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并在《刑法修正案(八)》新规定的基础上,对现今管制刑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第二部分:管制刑改革的背景分析。结合《刑法修正案(八)》出台的背景,着重分析我国管制刑低效适用的状况,并针对这一表象分析其原由,从立法、司法、执法叁个层面来探讨管制刑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论证《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刑进行改革的背景及其必要性。第叁部分:管制刑改革的亮点解读。重点分析《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刑的两大改良:一是“禁止令”的颁布;二是社区矫正刑罚的引入。从立法规定、国外借鉴、总体评价等角度对两大亮点进行解读,并分析目前我国管制刑社区矫正的特点、意义及暂时存在的某些缺陷与不足。第四部分:管制刑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管制刑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管制刑的建议:1、从立法和司法方面完善管制刑的适用规定;2、完善管制刑的行刑制度;3、加快出台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2-03-01)

齐晓伶[4](2009)在《刑事政策与管制刑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政策对刑事司法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影响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我国形成了内涵特定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结合倡导非监禁刑的刑罚轻缓化的时代背景看,这种刑事政策给有着社会化、家庭化、人道化等特点的管制刑营造了难得的改革契机。在下一步的修改完善中,不但需要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来设置管制刑,而且还应当在非监禁刑改革中依法适当扩大适用管制刑。(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王刚[5](2004)在《从国外社区服务看我国管制刑的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制刑作为我国唯一的限制自由刑 ,在司法实践中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地步 ,然而社区服务刑作为国外限制自由刑的代表在其他国家却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两者之间既有很大的区别 ,又存在很多的共同性。改革管制刑有必要借鉴社区服务 ,在管制刑的执行内容、执行机构、违法后果等方面进行完善 ,从而发挥、实现管制刑的刑罚效果。(本文来源于《杭州商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王永江[6](1991)在《管制刑的改革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制刑,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教育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同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方法,是中国的独创。一、管制刑的历史沿革管制刑的雏形,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已形成,是人民的抗日政权与特定条件下的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而创造出来。由于解放区始终处于战事状(本文来源于《当代法学》期刊1991年02期)

管制刑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管制刑存在着适用率低、群众监督难以进行、刑罚执行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就目前立法而言,管制刑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刑罚强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大,缺乏刑罚的威慑力,难以对罪犯形成应有的心理压力,导致该刑种的惩戒作用十分有限。为此,应强化管制刑社区矫正的执行力度,完善社区配套措施,并借鉴国外的社区服务刑,改革完善我国的管制刑。可考虑在管制刑的义务配置中引入参加社区服务、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制刑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霞,张信良,陈亚萍.社区矫正视角下我国管制刑的改革与完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

[2].孟克那顺.管制刑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建议[J].人民检察.2014

[3].邱华静.论管制刑的改革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2

[4].齐晓伶.刑事政策与管制刑改革[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王刚.从国外社区服务看我国管制刑的改革[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

[6].王永江.管制刑的改革与完善[J].当代法学.1991

标签:;  ;  ;  

管制刑的改革论文-陈丽霞,张信良,陈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