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恢复性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生态恢复,规划设计
恢复性规划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语晗[1](2019)在《生态恢复视角下的哈尔滨松江湿地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是自然界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场所,为城市提供着多重生态服务功能。松江湿地作为哈尔滨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哈尔滨市城市化进程处于大力推进阶段,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无序开发,使得松江湿地生态资源逐年遭受蚕食,湿地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湿地生态恢复迫在眉睫。在科学的定位和策略下,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的首要途径。本文以松江湿地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理论借鉴应用、综合归纳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湿地概况及现存问题。基于恢复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理论,立足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针对其现状及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受损、景观规划缺乏地域特色等问题,在充分尊重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恢复松江湿地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寻求松江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规划设计方法。论文归纳总结了湿地景观要素构成及生态恢复视角下的松江湿地的规划原则,提出兼容并蓄、融合渗透的理念;保护、恢复、发展的目标;以及改造、控制、柔化、选择、提供等策略以尽可能重建松江湿地生物链,恢复生态。最后根据恢复情况对方案进行优化,实现反馈式的恢复方法。寻求人、城、湿地叁者间的平衡点,为哈尔滨恢复松花江水生态与城乡一体化、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提供契机。(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3)
王思哪[2](2019)在《生态恢复理论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意识到因城市无序的、蔓延式的扩张,造成了城市内部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污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因此,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拥有兼具生态、自然、舒适的城市绿地,希望以此来改善居住环境及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样也面临着水体污染、河道自然肌理被破环等问题。因此,为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应以生态恢复理论为基础,顺应新型绿色生态城市河道建设的新要求,通过营造多层次景观、设计异质性滨水空间、恢复河道生态廊道、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法,提高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并利用海绵城市措施及生态驳岸、生态缓冲、生态岛链的营建,有效的完善水资源存储及净化水体的污染。最终让生态怡人的自然环境重新回归城市,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而恢复城市河道的生机与活力~([2])。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恢复理论下的城市河道研究进展分析,阐明了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把生态与景观的结合作为新视角进行研究突破。并以生态恢复为大背景下,对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以生态恢复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及实地调研,分析案例中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所使用的方法,并根据案例的恢复效果,总结城市河道生态恢复可借鉴的经验。基于案例研究成果,研究出城市河道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性、生态性、安全性、文化性、地域性等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设生态驳岸、重建及恢复生态湿地、构建河流生态廊道、恢复河岸带植被等规划设计方法。根据总结出城市河道生态恢复设计方法研究成果,指导潍坊昌乐小丹河景观规划设计,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打造出生态怡人,健康活力,人文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河道景观。(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04)
张琛[3](2018)在《石千峰林区森林植被恢复造林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该地区地形地貌及气候、土壤等的分析,确立了可该地区种植区域,并采取动态模拟、实地实验等方法,进行造林规划,同时探求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地生产力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期刊2018年06期)
朱国飞[4](2018)在《乌弄龙水电站景观绿化及植被恢复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云南澜沧江上游原生植被种类及特点,对乌弄龙水电站的景观生态现状进行分析,吸收现代水电站文化精华,融入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利用澜沧江上游自然生态系统为基质,通过廊道、斑块、镶嵌体等景观元素在水电站建设中的渗透及融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体系,工程区呈现"一线、两核、叁区、多节点"的布局特点。提出以乡土植物为主,配植少量适生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等规划设计要点,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分区,分别选取不同的工程措施、绿化模式、恢复方式等进行生态景观营建,在达到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视觉景观效果和持续发展要求,为水电站的景观生态恢复寻求治理途径。(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8年06期)
刘琦,张宇龙[5](2018)在《土地工程规划设计中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差异性分析——以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未利用地进行科学开发、合理治理,可以有效缓解因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中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土体重构的研究,阐述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土体重构中不同的设计要点:农业用地土体重构关注作物生长所需的土体条件,建设用地关注地基土的力学性能;对河漫滩地细砂土的地基的处理效果、施工周期、经济性能、项目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优选了方案,为以后相同地质条件的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8年10期)
黄鹏飞,饶浩羽[6](2018)在《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河道有其自身的基本功能,如: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等,要将其作为城市生态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门户和窗口,这就需要关注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恢复设计,分析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切实有效的生态恢复设计方法和措施,依循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景观设计并行的理念,更好地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王慧[7](2018)在《乌海市甘德尔山矿山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随着乌海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矿山资源大规模开采现象,同时,由于忽视了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破坏了乌海市生态系统结构的连续性和功能的完整性,造成地形地貌改变、水土流失、矿山固废物侵占土地、大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景观破败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以植被恢复作为第一步和关键环节的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已成为乌海市及西北干旱地带矿区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能够使矿山开采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并且能够通过景观设计再次赋予矿山利用和美学的价值。把“生态文明”作为本项目的主题,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共建绿色生态家园,共享青山碧水蓝天。结合乌海市矿山区特色资源和人文环境,打造生态、绿色、和谐、共享的矿山景观。本文针对乌海市甘德尔山试验示范区植被恢复设计原则、植被建植基础、建植模式等植被恢复具体规划内容以及矿山植被恢复的种植设计内容作了分析。其中采用了27种植物造景,且在固土、蓄水、人员安全等方面严格遵循规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力求达到功能与景观相结合的效果,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金煜,刘洁羽,周艳,胡荣云,冯磊[8](2017)在《工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研究——以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中遗留下许多工矿废弃地,开展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工作,对城市再造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辽宁省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引入生态恢复学理念,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利用工程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使原本污染、破败的工矿废弃地环境得以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对景观环境进行重建,实现工矿废弃地的更新和再利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田金华[9](2017)在《南京市小西湖片区基于历史肌理恢复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市小西湖片区位于南京老城南门东地区,为南京市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是明清时期传统民居及街巷空间的典型代表。然片区现状环境恶劣,民生条件低下,改造迫在眉睫。因此,要改善原住民生活品质,同时注重历史保护,探索基于历史肌理恢复上的片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策略。本文首先对片区进行历史考证与现状研究。然后在现状建筑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历史考证宅基地界线为依据,复原片区明清时期的历史肌理。提出"恢复两个园林、保护四个重点片区、保护历史街巷、开发两个组团"的规划构想。最后整合历史资源,植入特色商业,进行商业功能策划,并展开重点片区及组团的深入设计,以实现"历史肌理保护、民生条件改善、商业功能提升"的规划目标。(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4)
胡伊荷[10](2016)在《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原有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维持生态的平衡,则需要深入分析当地现有的生态环境,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融入生态恢复设计因子。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生态恢复设计的理念出发,以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为例,简要的分析了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6年18期)
恢复性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意识到因城市无序的、蔓延式的扩张,造成了城市内部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污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因此,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拥有兼具生态、自然、舒适的城市绿地,希望以此来改善居住环境及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样也面临着水体污染、河道自然肌理被破环等问题。因此,为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应以生态恢复理论为基础,顺应新型绿色生态城市河道建设的新要求,通过营造多层次景观、设计异质性滨水空间、恢复河道生态廊道、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法,提高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并利用海绵城市措施及生态驳岸、生态缓冲、生态岛链的营建,有效的完善水资源存储及净化水体的污染。最终让生态怡人的自然环境重新回归城市,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而恢复城市河道的生机与活力~([2])。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恢复理论下的城市河道研究进展分析,阐明了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把生态与景观的结合作为新视角进行研究突破。并以生态恢复为大背景下,对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以生态恢复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及实地调研,分析案例中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所使用的方法,并根据案例的恢复效果,总结城市河道生态恢复可借鉴的经验。基于案例研究成果,研究出城市河道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性、生态性、安全性、文化性、地域性等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设生态驳岸、重建及恢复生态湿地、构建河流生态廊道、恢复河岸带植被等规划设计方法。根据总结出城市河道生态恢复设计方法研究成果,指导潍坊昌乐小丹河景观规划设计,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打造出生态怡人,健康活力,人文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河道景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恢复性规划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孙语晗.生态恢复视角下的哈尔滨松江湿地规划设计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2].王思哪.生态恢复理论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3].张琛.石千峰林区森林植被恢复造林规划设计研究[J].山西林业.2018
[4].朱国飞.乌弄龙水电站景观绿化及植被恢复规划设计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8
[5].刘琦,张宇龙.土地工程规划设计中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差异性分析——以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J].陕西建筑.2018
[6].黄鹏飞,饶浩羽.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8
[7].王慧.乌海市甘德尔山矿山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规划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8].金煜,刘洁羽,周艳,胡荣云,冯磊.工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研究——以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田金华.南京市小西湖片区基于历史肌理恢复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D].南京大学.2017
[10].胡伊荷.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