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面倾斜,抗滑桩,嵌岩深度,弹塑性区
弹塑性区论文文献综述
周春梅,殷坤龙,简文星[1](2008)在《滑动面倾斜时抗滑桩弹塑性区临界高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叁峡库区滑坡治理滑面倾斜时抗滑桩桩前岩土体弹塑性区临界高度的计算模式。介绍了常用的确定抗滑桩嵌岩深度的工程地质法和强度控制法,剖析了抗滑桩设计的弹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利用空间楔形体极限平衡理论,得出了滑面倾斜时桩前岩土体弹塑性区的临界高度计算公式,并且讨论了弹塑性区临界高度与滑面倾斜角度及岩体的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叁峡库区万州区某滑坡为例,计算了桩前弹塑性区的临界高度,并总结出临界高度与滑面倾角及岩体的黏聚力呈指数分布关系,与岩体的抗力及岩体的内摩擦角呈线性分布关系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对抗滑桩嵌岩深度进行修正,并适当地控制抗滑桩嵌岩段岩土体弹塑性区临界高度。(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8年07期)
史元伟[2](2005)在《放顶煤工作面控顶区中硬以下顶煤弹塑性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控顶区上方较软顶煤弹性和塑性应力区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顶煤控制和提高回收率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武红岭,张利容[3](2002)在《断层周围的弹塑性区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方法 ,通过模拟符合实际状况的逐步加载过程所引起应力场和塑性形变区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果 :①在塑性或韧性剪切形变情况下 ,断裂或形变带的共轭剪切角往往大于 4 5° ;②在双向挤压应力条件下 ,先存断裂的前缘部位没有拉伸应力存在 ,但可能有伸展形变发生 ;③与最大主压应力夹角为 3 0°~ 90°的断层前缘是偏应力的优势方位 ,容易发生塑性剪切形变 ,特别是夹角为 60°左右的断层是最易发生新的构造活动的断层 ;④多数断层两侧一定范围内以及断层内部是相对的低应力区。这些应力的低值区 ,非常有利于矿液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续伯钦,伍小平[4](1984)在《利用激光衍射谱的变化测量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并确定其弹塑性区交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相干光被粗糙表面散射时,其平均散射光强的空间分布与反射表面微观轮廓的统计参数的关系;进而讨论了弹性和塑性变形对金属表面轮廓统计参数影响的不同特征及与之相应的激光衍射谱的不同变化。据此,提出了一种根据衍射谱强度分布变化来测量塑性变形的方法。用实验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一个用上述方法勾画变形物体塑性区形状及测量塑性变形程度的例子。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分辨不小于2×10~2με的塑性应变。(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1984年02期)
弹塑性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控顶区上方较软顶煤弹性和塑性应力区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顶煤控制和提高回收率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区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春梅,殷坤龙,简文星.滑动面倾斜时抗滑桩弹塑性区临界高度的计算[J].岩土力学.2008
[2].史元伟.放顶煤工作面控顶区中硬以下顶煤弹塑性区分析[J].煤炭学报.2005
[3].武红岭,张利容.断层周围的弹塑性区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02
[4].续伯钦,伍小平.利用激光衍射谱的变化测量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并确定其弹塑性区交界[J].力学学报.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