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音论文-于融

山东方音论文-于融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东方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山东方音,声母,韵书传承

山东方音论文文献综述

于融[1](2018)在《明清山东方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两代,反映山东方音的韵书蜂出泉流,前修时彦研究成果亦相当丰硕,为构建山东方音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张鸿魁《明清山东韵书研究》、张树铮《清代山东方言语音研究》是系统研究明清山东方音韵书的专着,为读者展现了明清山东方音的总体面貌。近年,随着文献材料的进一步挖掘,现代山东方言调查范围的不断扩大、细化,对山东方音的描写愈加细致。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未经系统研究的山东方音文献材料予以整理,并充分利用现代山东方言调查资料及研究成果,探寻山东方音的演变轨迹,为构建明末以降四百年山东方音史奠基。本文将明清山东方音文献置于山东韵书史、方音史及官话语音史的大背景下,以明清山东韵书为研究主体,在明确韵书体例及音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近代官话、现代山东方音研究成果、山东方言岛及域外文献语音材料,注重材料的横纵比较,对四百年来山东方音声母嬗变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全面搜集反映山东方音的传世文献及研究成果,以时间段为一级分类标准,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方向。二、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对明清山东韵书着录情况做了补遗;选取18种山东韵学文献,整理概况,比较音类结构异同;明确韵书间的传承关系,绘制图谱;根据编纂体例、目的及反映方音的多寡对明清山东韵书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叁、重点考察明清山东韵书声母系统。选取代表性韵书、韵图,对重要声母问题进行细致探求。着重考察:1.中古知庄章声母的分合;2.中古日母字的读音;3.精见组细音及尖团分混;4.影喻疑微四母的分并。四、探寻明清以降山东方音声母演变轨迹。在厘清明清山东韵书声母演化大势基础上,纵向延伸,从语音史角度出发,结合近代官话方音、山东方言岛、现代山东方音、域外文献语音研究成果,寻绎山东方音声母明清以降四百年的演变轨迹。本文创新之处:1.梳理山东韵学文献脉络,绘制明清山东韵书传承图谱。2.比较十六种韵学文献音类异同,描绘音类分合概貌。3.绘制明清以降近四百年声母演化轨迹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于融,李子君[2](2018)在《明清以降“影喻疑微”四母在山东方音中的演变轨迹寻绎》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喻疑微"四母的读音在现代山东方音中差异明显。文章将明清山东方音置于近代官话语音演变的背景之下,重点考察了近400年来山东方音中"影喻疑微"四母的演变轨迹,并尝试从语音内部演化的视角,对"影喻疑微"四母嬗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今山东方音中[η]声母系影疑二母合流后产生,合流的条件是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并入疑母。[γ]声母是[η]声母进一步演变的结果,[v]声母则产生于"影喻疑微"四母合流之后。(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邸宏香[3](2011)在《明末清初山东方音与现代东北方音的承继关系——以《醒世姻缘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经调查发现,书中使用的山东方言土语与东北方音有密切联系。将书中语音现象与现代东北方音进行对比,再次有力地证实了山东方言是东北官话的源头之一,并为进一步探讨山东方音与东北方音的关系、研究东北方言词语的形态构成与来源提供材料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郭春霞[4](2008)在《山东方音内部比较及分区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收集山东方言36个代表点的同音字汇材料,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全省的方言语音进行一番通盘的考察,逐声、逐韵、逐调的比对和分析全省方言在音类上的差异和共同点,在内部比较的同时对照当前的分区,对其进行验证和评价。同时为山东方言研究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对比型语料集。由内部比较得出的结论与现行分区的范围和两区四片的格局基本吻合,西鲁片的东明与东莱片的烟台、牟平在古知庄章组字今声母的读音上有相似之处,西齐片新泰既有与东潍片相同的两套塞擦音声母,又有一套与西鲁片枣庄相同的一套塞擦音声母,东莱片语音内部一致性较强。经考察平度和莱州的过渡性特征非常明显,兼有东潍片和东莱片的一些重要的语音特点,建议将其作为东莱片和东潍片的过渡带。结论中还补充了山东方言语音的几个特点和几点分区标准。论文约九万字,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山东地理和方言概况、山东方言的研究现状、所用材料、研究方法、并附《山东省志·方言志》勘误。第二章山东方言声母的内部比较。以中声类到现代山东方言中的演变为纲,对叁十六点方言的今声母类别和具体音值进行全面比对,将比较的结果列成表格,并将读音相同的点放在一起观察,看其对分区有无意义。第叁章山东方言韵母的内部比较。以中古十六摄(韵类)到现代山东方言中的演变为纲,对叁十六点方言的今韵母类别和具体音值进行全面比对,将比较的结果列成表格,并将读音相同或读音类别相同的点放在一起观察,看其对分区有无明显意义。第四章山东方言声调的内部比较。以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到现代山东方言的演变为纲,对叁十六点方言的今调类进行计量的比较,适当参考各地调型,将比较结果列成表格,演变成同一个调类和调型大致相同的方言点放在一起观察,看其对分区有无意义。第五章结语。(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葛星[5](2003)在《山东方音与普通话达标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公务员数量为全国省份之最,在普通话达标工作中任务艰巨。本文试就山东省公务员系列普通话测试达标的难点与对策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众多应试者。一普通话测试达标完全以口语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单音节词拼读,双音节词拼读,作品朗读和谈(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03年12期)

山东方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影喻疑微"四母的读音在现代山东方音中差异明显。文章将明清山东方音置于近代官话语音演变的背景之下,重点考察了近400年来山东方音中"影喻疑微"四母的演变轨迹,并尝试从语音内部演化的视角,对"影喻疑微"四母嬗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今山东方音中[η]声母系影疑二母合流后产生,合流的条件是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并入疑母。[γ]声母是[η]声母进一步演变的结果,[v]声母则产生于"影喻疑微"四母合流之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东方音论文参考文献

[1].于融.明清山东方音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于融,李子君.明清以降“影喻疑微”四母在山东方音中的演变轨迹寻绎[J].语文研究.2018

[3].邸宏香.明末清初山东方音与现代东北方音的承继关系——以《醒世姻缘传》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郭春霞.山东方音内部比较及分区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葛星.山东方音与普通话达标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3

标签:;  ;  ;  ;  

山东方音论文-于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