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生素敏感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四环素,氨苄西林
抗生素敏感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朱明利,王晶晶,刘寿荣[1](2019)在《胆结石来源纳米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氨苄西林、四环素、呋喃妥因对胆结石来源纳米细菌的抗菌作用,为胆结石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按照?íft?íoglu等采用的方法,分为纳米细菌药敏组、纳米细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14 d后,用酶标仪(650 nm)连续多时段测定其吸光度,用药敏组与对照组的生长曲线偏差来测定每种药物的抑菌效果,并用微量稀释法进行MIC和MBC试验。结果药敏组纳米细菌生长曲线介于纳米细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抗菌药物环境再培养14 d,药敏组纳米细菌的生长幅度低于纳米细菌对照组,纳米细菌的生长速度与抗菌药物作用的浓度呈反比。3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分别为四环素1.95μg/ml、氨苄西林7.8μg/ml、呋喃妥因3.9μg/ml。结论氨苄西林、四环素、呋喃妥因对纳米细菌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是抑菌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微,王凯飞,曹江涛,张威,左振华[2](2015)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感染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改进感染教学方法。方法 :分析临床感染教学中的难点及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建立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运用该教学模式解决上述难点并改进教学方法。结果: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串联感染相关领域知识,明确感染学习目标,还可以丰富并完善教学方法并指导学员根据感染诊疗思路进行临床运用。结论: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临床感染教学中的难点并改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员感染理论和临床诊疗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期刊2015年03期)
丁天然,张永信[3](2014)在《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临床意义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疗效和安全性好、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但由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故有学者认为须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为"皮试")。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必须进行皮试、如何进行皮试和皮试的临床意义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均还无定论。本文介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归纳国外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的必要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虽观点不一,但认为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意义不大的依据较强。(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4年07期)
赵雪涛,闵红芳,张春华,沈小婷,倪斌君[4](2013)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敏感试验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于各类抗生素的敏感,了解可能存在的β-内酰胺酶超广谱耐药。方法通过对医院肠道监测点的腹泻病例的病原学监测获得的叁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采用11种抗生素药敏纸片和MIC法进行抗生素药敏检测,用PCR法对可能的β-内酰胺酶超广谱耐药株进行分型检测。结果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较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多,在此二类大肠埃希菌(EAEC和EPEC共50株)中有7株有β-内酰胺酶超广谱耐药,分型以CTX-M-1型为主。结论各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抗生素敏感情况有明显差异,应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存在β-内酰胺酶超广谱耐药情况引起重视,加强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的持续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3年14期)
关纯[5](2011)在《青岛市市立医院ICU患者抗生素使用前皮肤敏感试验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我院ICU抗生素使用时皮肤敏感试验执行的现状和我院护士对皮肤敏感试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我院抗生素使研的不安全因素,为做到抗生素的安全使用,规范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的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7月1日-2009年7月31日在综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共1060例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前皮试覆盖率、与药品说明书要求的符合率以及用药后该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等。利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设计,从我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普外科各病房的临床一线护士中各抽取1个病房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我院护士抗生素安全用药知识知晓率,对皮试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收集我院全院护士(除门诊、手术室、供应室)2009年年度常用护理技术考核中皮内注射操作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主要结果1.使用抗生素前皮肤敏感试验覆盖率:为64.65%。2006年7月1日-2009年7月31日,我院ICU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共1060例,每例患者住院期间同时或先后使用抗生素1~6种,平均为3.87种,使用抗生素前皮肤敏感试验覆盖率为64.65%。2.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与相应药品说明书试验要求的符合率:在以上所有使用抗生素前做皮肤敏感试验的病例中,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与相应药品说明书试验要求的符合率为100%。3.过敏反应发生率:对我院3年来ICU住院患者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阴性者用药后的过敏反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用药后的过敏反应总发生率为1.27%。均表现为皮疹,未见过敏性休克发生。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76%;头孢米诺为0.5%;亚胺培南为0.97%:氨曲南为5.56%;左氧氟沙星为2.13%。其余抗生素应用后未发现上述过敏反应。4.抗生素安全用药知识知晓率: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普外科的临床一线护士中共抽取108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院临床一线护士对抗生素安全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为86.82%。从调查问卷的各个条目来看,护士对头孢类药物皮肤敏感试验液的配置方法、浓度、注入皮内的剂量以及过敏性休克的判断与抢救程序掌握普遍较好,而对于抗生素相关知识、皮肤敏感试验的作用与意义以及用药过程中的风险掌握不清;从学历来看,学历越高的护士对抗生素安全使用知识的掌握越好;从工作时间上来看,工作3~5年的护士对抗生素安全使用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和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从职称上来看,护师对各项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护士组和主管护师及以上组;不同科室护士对抗生素安全使用相关知识的掌握没有统计学差异。5.护士皮试技能操作合格率:收集我院护士月考核中皮内注射操作的考试成绩,共收集432例,考试成绩85分以上为合格,结果表明我院护士皮内注射技能操作合格率为100%。研究结论1.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是依据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的,符合规范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医疗纠纷中可以规避一些法律风险。2.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前主要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皮肤敏感试验,而对于其它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没有进行皮肤敏感试验。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采用原药配置,这一做法与2008年北京“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敏感试验高端论坛”中国国内专家达成的共识一致。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的皮试液浓度为1000ug/ml,注入皮内0.05ml,与国内大多数医院皮试液浓度300~500ug/ml,注入皮内0.1ml不符。虽然最终注入皮内的抗生素剂量相同,但不能确定皮丘的大小对皮肤敏感试验结果是否有影响,且此做法缺乏理论依据。5.皮肤敏感试验阴性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国内大多数研究的结果相似。6.我院护士皮内注射的操作技能掌握较好,但对抗生素以及皮肤敏感试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对不足,不同层次的护士之间知识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有待于进行系统培训,尤其要加强低年资护士和特殊岗位护士,如总务护士的知识培训。(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11-25)
沈小健,李君[6](2011)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13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13种抗菌素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采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剂盒,对该院442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做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42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41例,阳性率54.52%;单纯Uu感染204例,单纯Mh感染10例,Uu+Mh混合感染27例,阳性率分别为46.15%、2.26%、6.11%;女性感染率58.05%明显高于男性感染率9.38%(P<0.01)。13种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单纯Uu或Mh感染者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92.16%),壮观霉素、克拉霉素、司帕沙星的敏感性其次(52.45%~63.73%),对林可霉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90.2%),罗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其次(51.96%~80.00%);混合感染者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单纯Uu或Mh感染者,敏感药物中只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疗效较高。结论 支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人群感染率高,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1年15期)
黄忠强,龙凤鸣,兰祖秀,李怀玉,韦平宣[7](2010)在《穿刺液常见需氧菌快速抗生素敏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出一种快速、准确、实用、价廉的穿刺液药敏试验方法。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增菌;提高培养基的营养;采用35℃水浴培养;增菌后直接进行药敏实验,并与NCCLS推荐使用的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两法符合率达95%以上,而新方法(血清增菌水浴法)在时间上缩短了48h以上,仅需24h左右,且新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率。结论新方法快速、准确、实用、价廉,极适用于各大小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武湘云,黄印启,冯和林,李增炎,潘进社[8](2009)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病原体及其抗生素敏感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病原菌及其敏感抗生素。方法对55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的局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55例中培养出病原菌者38例,均为单一菌株感染。细菌鉴定显示,G-杆菌感染23例(其中大肠埃希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8例),G+球菌感染1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药敏试验显示,除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外,G-杆菌均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病原菌为G-及G+菌,前者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后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9年26期)
宋艳丽,王晶[9](2009)在《1050例痰培养和701株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1050例痰培养和701株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研究,分析结果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的1050例次,分离得到的较多见的5种致病菌的12种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50例次痰培养阳性结果中经分离鉴定得到各种致病菌22种。12种抗生素分别对5种致病菌不同药敏试验结果。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比革兰阴性杆菌为多,其中主要以甲型链球菌为主,真菌感染也有上升趋势。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医务人员应遵守的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09年14期)
袁洪波,黄亮,张伶俐,王芳[10](2008)在《抗生素说明书“皮肤敏感试验”项目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以β-内酰胺类为主,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1]。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占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首位,尤其以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反应迅速而致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06规定今后包括口服(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病伤》期刊2008年02期)
抗生素敏感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感染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改进感染教学方法。方法 :分析临床感染教学中的难点及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建立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运用该教学模式解决上述难点并改进教学方法。结果: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串联感染相关领域知识,明确感染学习目标,还可以丰富并完善教学方法并指导学员根据感染诊疗思路进行临床运用。结论: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临床感染教学中的难点并改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员感染理论和临床诊疗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生素敏感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明利,王晶晶,刘寿荣.胆结石来源纳米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初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2].赵微,王凯飞,曹江涛,张威,左振华.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
[3].丁天然,张永信.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临床意义的探讨[J].上海医药.2014
[4].赵雪涛,闵红芳,张春华,沈小婷,倪斌君.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敏感试验比较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
[5].关纯.青岛市市立医院ICU患者抗生素使用前皮肤敏感试验率[D].山东大学.2011
[6].沈小健,李君.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13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
[7].黄忠强,龙凤鸣,兰祖秀,李怀玉,韦平宣.穿刺液常见需氧菌快速抗生素敏感试验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
[8].武湘云,黄印启,冯和林,李增炎,潘进社.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病原体及其抗生素敏感试验分析[J].山东医药.2009
[9].宋艳丽,王晶.1050例痰培养和701株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
[10].袁洪波,黄亮,张伶俐,王芳.抗生素说明书“皮肤敏感试验”项目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