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境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境民族,周边传播
跨境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高菲,彭翠,陆地[1](2019)在《跨境民族与周边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凭借其特殊的民族身份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跨境民族在周边传播活动中拥有着其他民族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跨境民族是周边传播的首要客体,也是周边传播的最佳主体,更是周边传播的重要载体。重视和深入研究跨境民族在周边传播理论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我国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搞好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9年11期)
李冬颖,寸亚玲[2](2019)在《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文化体现了人类共同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不同人群的相处之道。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存续方式,体现在了各族文化的共生与伴生之中。云南与越南紧邻,拥有着众多的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通过对各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从相同民族与不同民族内部多元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在跨境民族展演过程中的共生模式,发现了具有了原生态、冲突态、妥协态、和谐态等四种模式,在各族相处共生下,和谐态是我们最终希望达到的最佳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研究结果:1)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现象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共生现象起源于自然界,但是社会现象也可以从共生的角度来解读。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就属于人类社会的共生现象。一般来说,我们会从共生状态、共生行为模式、共生组织模式来共同建构整个社会共生现象的共生系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作、祭祀等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在节庆活动中娱神、娱己,在此过程中获得各种技能运动。各族人民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例如傣族、彝族的丢包活动来取得神灵的护佑,哈尼族的磨秋、陀螺等项目又是通过人与人的竞争来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彝族的斗牛、拉祜族的射弩项目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达到文化的传承。2)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状态中老越叁国共同参与的"江城丢包节"是在我国加强"桥头堡"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边境文化、跨境体育文化交流开展的节庆活动。政府希望通过这类大型的节庆活动,加强文化建设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和谐稳定的边疆状态。活动过程中,都举办了文艺展演、音乐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其中,又以体育比赛叁国人民参与的热情度最高。在整个节庆活动中,一共举办了丢包比赛、陀螺比赛和藤球比赛。其中丢包、陀螺是我国开展较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藤球则是越南、老挝开展较为广泛的传统体育项目。从共生角度看,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单元里就包含了各族人民对这叁类体育项目的认识,从项目的起源、玩法、规则、使用的比赛器具等方面构成。项目开展时使用的荷包、陀螺、藤球这些器具在正规比赛中为了公平起见都有统一的规格,但是在大众的业余生活里,这些器具就都有各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包含在内。3)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行为模式的展演在前面提到了两种共生模式,我们也可以从江城的丢包节中寻找到很好的范本。丢包节中,一共举办的叁种传统体育活动:丢包、陀螺、藤球。其中,丢包这个项目不仅仅只有傣族在节庆活动中举办,江城的彝族同胞们也有丢包活动的传统。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都选择用丢包的形式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充分展现着不同民族文化内涵下,通过同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在进行着相似文化的传承,也就是同一生活环境中,不同民族文化的共生。藤球是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的非常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与云南省接壤的边境上,两国人民就经常会在边境周边开展藤球比赛,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文化交流。在丢包节这类大型活动中,叁国一起共同庆祝,那么不能仅仅只是举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藤球比赛的加入,充分体现了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让同根同源的少数民族们参与各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了边境体育文化交流。4)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组织模式的构建江城的丢包节为我们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在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中,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共生单元最基础的部分,而各族体育文化的共生模式是共生状态里最关键的部分,各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将如何搭建组织模式则是文化共生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我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通过不同的共生动力机制、组织构建推动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着和平、稳定、传承方面去发展。江城丢包节将体育项目、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的发展,不单单将体育活动作为文化交流的单一手段,把经济的提升作为了整个活动的基础,为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树立了坚实的经济后盾,使得跨境民族可以共同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研究结论:1)中越传统体育共生文化具有时间特性、多样性、多文化的互惠共生等展演特征2)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就属于人类社会的共生现象。一般来说,我们会从共生状态、共生行为模式、共生组织模式来共同建构整个社会共生现象的共生系统。3)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发展面临着外部环境、边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难。4)在发展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时关注节庆文化的打造,培育出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甘丽[3](2019)在《新媒体时代的中越跨境民族民间文学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的进步,世界跨入了新的时代,计算机处理技术已经将世界置身于一个新的媒体时代,新媒体为民间文学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利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民间文学传播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越跨境民族民间文学应该利用新媒体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优秀民间文学。(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0期)
陆勇[4](2019)在《“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台语民族布洛陀文化交流互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最古老的文化,国内外研究硕果累累,但在国内外布洛陀文化交流互鉴研究方面相对滞后。本文拟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对东南亚跨境台语民族的布洛陀文化的交流互鉴进行研究,提出些建设性的交流互鉴思路与对策,进而推进中国与东南亚"一带一路"人文建设,对实现跨境台语民族布洛陀文化认同、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0期)
李国忠[5](2019)在《澜湄合作背景下跨境民族体育赛事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澜湄合作背景下跨境民族体育赛事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体育赛事产业集群的分散与运作的滞后性;消费市场对于跨境体育赛事的不良影响;传媒渠道的单一与缺失;上层交流平台搭建的必要性;高校人才的跨境体育赛事交流较少是融合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与难点。(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路猛[6](2019)在《跨境民族节日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跨境民族",在社会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该概念的实质与"跨界""跨国""跨境"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它们所涉及的民族数量都不同,所以在对跨界民族的判定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就拿回族来讲,其是否属于跨境民族呢?回族虽然是在中亚地区,被定义为东干族,但是回族人讲陕西话。有学者经过研究,给跨境民族下的定义是:在两个相邻的国家区域中,不同国家公民却是一个共同的民族。例如,我国的蒙古族与蒙古国的蒙古族,他们所受到的文化影响程度不一样,这也就表明了跨界民族在对文化认同的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0期)
尤洋,赵延敏[7](2019)在《基于和谐边疆视角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章从和谐边疆的视角出发,详细研究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相关问题;在总结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对和谐边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分析。事实证明,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对于和谐边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施推广阶段还面临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陈炜,黄碧宁[8](2019)在《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跨境民族文化资源禀赋丰富,是开展跨境旅游合作的重要载体。基于"一带一路"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遴选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因素,并借鉴推拉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从推力、拉力、支持、中介四个角度分析了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路径,据此构建了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机制模型,即建议深化推力系统,激发合作动力;强化拉力系统,激活合作引力;优化支持系统,提供合作保障;融合中介系统,链接合作纽带,以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动力支持。(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何凯,严波,王勇[9](2019)在《针对跨境民族的境外政治信息渗透的危害、渠道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境民族是境外政治势力进行政治渗透的重要群体。针对跨境民族的境外政治信息渗透威胁跨境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和发展。境外势力向跨境民族地区进行政治信息渗透的渠道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对此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从以上叁个渠道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我跨境民族群众进行政治信息渗透。(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9年14期)
邓桦,施艳林[10](2019)在《文化安全背景下云南跨境民族语言教育问题研究——以德宏傣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跨境民族语言教育在保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云南跨境民族的德宏傣族为例来研究跨境民族语言教育问题,从家庭语言教育、学校语言教育和宗教语言教育等叁个方面来分析德宏傣族语言教育的现状,针对德宏傣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模糊、学校双语教育开展面临的困难及宗教语言教育存在境外渗透的威胁等叁方面提出要发挥家庭语言教育的先导性作用、学校语言教育注重培养多元文化教育的人才及有效监管宗教语言教育规避文化安全风险的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跨境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文化体现了人类共同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不同人群的相处之道。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存续方式,体现在了各族文化的共生与伴生之中。云南与越南紧邻,拥有着众多的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通过对各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从相同民族与不同民族内部多元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在跨境民族展演过程中的共生模式,发现了具有了原生态、冲突态、妥协态、和谐态等四种模式,在各族相处共生下,和谐态是我们最终希望达到的最佳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研究结果:1)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现象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共生现象起源于自然界,但是社会现象也可以从共生的角度来解读。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就属于人类社会的共生现象。一般来说,我们会从共生状态、共生行为模式、共生组织模式来共同建构整个社会共生现象的共生系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作、祭祀等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在节庆活动中娱神、娱己,在此过程中获得各种技能运动。各族人民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例如傣族、彝族的丢包活动来取得神灵的护佑,哈尼族的磨秋、陀螺等项目又是通过人与人的竞争来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彝族的斗牛、拉祜族的射弩项目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达到文化的传承。2)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状态中老越叁国共同参与的"江城丢包节"是在我国加强"桥头堡"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边境文化、跨境体育文化交流开展的节庆活动。政府希望通过这类大型的节庆活动,加强文化建设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和谐稳定的边疆状态。活动过程中,都举办了文艺展演、音乐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其中,又以体育比赛叁国人民参与的热情度最高。在整个节庆活动中,一共举办了丢包比赛、陀螺比赛和藤球比赛。其中丢包、陀螺是我国开展较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藤球则是越南、老挝开展较为广泛的传统体育项目。从共生角度看,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单元里就包含了各族人民对这叁类体育项目的认识,从项目的起源、玩法、规则、使用的比赛器具等方面构成。项目开展时使用的荷包、陀螺、藤球这些器具在正规比赛中为了公平起见都有统一的规格,但是在大众的业余生活里,这些器具就都有各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包含在内。3)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行为模式的展演在前面提到了两种共生模式,我们也可以从江城的丢包节中寻找到很好的范本。丢包节中,一共举办的叁种传统体育活动:丢包、陀螺、藤球。其中,丢包这个项目不仅仅只有傣族在节庆活动中举办,江城的彝族同胞们也有丢包活动的传统。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都选择用丢包的形式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充分展现着不同民族文化内涵下,通过同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在进行着相似文化的传承,也就是同一生活环境中,不同民族文化的共生。藤球是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的非常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与云南省接壤的边境上,两国人民就经常会在边境周边开展藤球比赛,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文化交流。在丢包节这类大型活动中,叁国一起共同庆祝,那么不能仅仅只是举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藤球比赛的加入,充分体现了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让同根同源的少数民族们参与各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了边境体育文化交流。4)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组织模式的构建江城的丢包节为我们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在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中,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共生单元最基础的部分,而各族体育文化的共生模式是共生状态里最关键的部分,各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将如何搭建组织模式则是文化共生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我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通过不同的共生动力机制、组织构建推动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着和平、稳定、传承方面去发展。江城丢包节将体育项目、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的发展,不单单将体育活动作为文化交流的单一手段,把经济的提升作为了整个活动的基础,为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树立了坚实的经济后盾,使得跨境民族可以共同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研究结论:1)中越传统体育共生文化具有时间特性、多样性、多文化的互惠共生等展演特征2)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就属于人类社会的共生现象。一般来说,我们会从共生状态、共生行为模式、共生组织模式来共同建构整个社会共生现象的共生系统。3)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发展面临着外部环境、边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难。4)在发展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时关注节庆文化的打造,培育出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境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高菲,彭翠,陆地.跨境民族与周边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
[2].李冬颖,寸亚玲.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现象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甘丽.新媒体时代的中越跨境民族民间文学传播[J].文学教育(下).2019
[4].陆勇.“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台语民族布洛陀文化交流互鉴[J].国际公关.2019
[5].李国忠.澜湄合作背景下跨境民族体育赛事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6].路猛.跨境民族节日的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9
[7].尤洋,赵延敏.基于和谐边疆视角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
[8].陈炜,黄碧宁.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贵州民族研究.2019
[9].何凯,严波,王勇.针对跨境民族的境外政治信息渗透的危害、渠道及对策[J].新闻传播.2019
[10].邓桦,施艳林.文化安全背景下云南跨境民族语言教育问题研究——以德宏傣族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