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移植性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移植肾肾病,功能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慢性移植性肾病论文文献综述
张声旺,王维,颜智敏,彭锋,李婷[1](2019)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技术无创性评价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23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早期CAN的患者12例(CAN组),移植肾肾功能长期稳定的志愿者11例(对照组)。采用多b值DWI序列对移植肾进行磁共振扫描,利用IVIM2b_new软件获取移植肾的IVIMDWI各定量参数伪彩图及测量肾实质的IVIM-DWI各定量参数值,包括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CAN组和对照组的IVIM各定量参数值进行比较,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CAN组的定量参数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及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鉴别早期CA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和90.9%,曲线下面积为0.784。结论:IVIM-DWI的定量参数D能在一定程度上无创性评价早期CAN。IVIM-DWI技术有望成为一种筛查早期CAN的简单有效的无创手段,以协助早期诊断与动态监测CAN。(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何莎,曹春艳,郑毅,宋越,王静[2](2019)在《肾实质剪切波速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的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和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按移植肾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程度,分为C1组(<25%的肾皮质受累,共20例)、C2组(25%~50%的肾皮质受累,共20例)、C3组(> 50%的肾皮质受累,共20例),同期选择肾功能正常的30例肾移植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检测各组移植肾肾实质SWV,并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各组间的TGF-β1水平及移植肾肾实质SWV,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1、C2、C3组患者移植肾肾实质SWV值和血清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C3组SWV值大于C1、C2两组,C2组SWV值大于C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1组、C2组、C3组血清TGF-β1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肾实质SWV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 631,P <0. 05)。结论肾实质SWV和血清TGF-β1的表达会随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而升高,二者在慢性移植肾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姜涛,郭军,杨杨,张建荣,宋喜焕[3](2019)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4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肾移植科收治的108例CAN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合辅酶43例,对照组非舒血宁+复合辅酶65例。两组均维持原免疫方案不变,治疗4周后,总结观察移植肾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段间动脉和皮质小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胆固醇总量和甘油叁酯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白蛋白显着上升(P <0.05),但试验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P <0.05);治疗后两组胆固醇总量、甘油叁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 <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移植肾功能恢复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主诉乏力2例次、头晕1例次、均无特殊治疗,对症处理后好转;发生轻度静脉炎1例次,给予调慢输液速度,局部热敷后治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4/43)。对照组主诉乏力2例次,恶心1例次,颜面潮红1例次,均未经对特殊处理好转,发生轻度静脉炎1例次,给予调慢输液速度,局部热敷后治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7%(5/65)。整个临床试验期间无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732),安全性较好。结论肾移植术后针对CAN患者,联合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和复合辅酶能够改善移植肾血流,降低蛋白尿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改善CAN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罗丽芳,寇光,张志勇,龙成美,罗来邦[4](2018)在《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疗效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6例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使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500mg/次,3次/d),对照组继续维持常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总蛋白、血ET-1和尿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血肌酐、血ET-1和尿TGF-β1浓度明显下降,而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24h尿总蛋白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对CAN有一定疗效,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和ET-1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翟琼瑶,王锁刚,陈铸,何伟,崔勇[5](2017)在《益肾康颗粒在慢性移植肾肾病蛋白尿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肾康颗粒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为CAN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观察治疗后第4、8、12周蛋白尿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P>0.05);益肾康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3%、17.8%,对照组分别为33.3%、5.0%;益肾康组治疗后的尿蛋白、肾功能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肾康颗粒治疗CAN蛋白尿是有效和安全的。(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7年03期)
徐旭,史剑,谈春业,刘锦波,何小舟[6](2016)在《慢性移植性肾病大鼠脾脏中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慢性移植性肾病(CAN)大鼠脾脏中辅助性T细胞(Th)和B细胞特征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探究这些Th/B细胞免疫状态在CAN病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ischer-Lewis左肾原位移植法建立大鼠慢性移植性肾病模型,Lewis-Lewis同种自体移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体大鼠,术后8周处死,取脾脏组织,进行HE染色,拍照后采用双盲法评价脾脏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用Trizol法提取脾脏组织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法检测各组脾脏中Th1,Th2,Th17,Treg和B细胞标志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N大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结构肿胀及淋巴细胞浸润增多,并且Th1细胞特征性因子IFN-γ和T-bet表达量显着增加(P<0.001,P<0.05);Th2细胞特征性因子GATA-3表达升高(P<0.001),但IL-4无变化;IFN-γ/IL-4比例明显上调(P<0.001),T-bet/GATA3比例没有显着差异。Th17的特征性因子IL-17未见明显改变,而Treg细胞特征性因子Foxp3表达增加(P<0.001),IL-17/Foxp3平衡明显向Treg细胞偏移(P<0.05)。B细胞激活相关因子TNFRSF13C和RAG1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1,P<0.05),而RAG2水平则没有变化。结论:CAN大鼠脾脏中Th1/Th2的活性平衡向Th1偏移,分化平衡未出现显着变化;Th17/Treg的平衡向Treg细胞偏移,B细胞免疫状态也被激活,这些变化在CAN病程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为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32期)
李晓庆,陈美雪,邓元俊,郭艳艳,裴广畅[7](2016)在《慢性移植肾病中高内皮微静脉新生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病肾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lues,HEVs)新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移植肾病并行移植肾切除的肾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Vs及DC、CD5~+/CD19~+B淋巴细胞等各自标志物的免疫反应性;根据PAS、HE染色,用肾移植Banff1997标准进行病理评分。统计分析3类细胞和各病理变化指标在HEVs(+)组和HEVs(-)组间的差异。结果 20例样本中有3例呈HEVs标志物MECA-79免疫反应阳性,即HEVs(+),占15%;17例MECA-79免疫反应阴性,即HEVs(-),占85%。HEVs(+)组CD5+B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数量比HEVs(-)组相应阳性细胞多,但差异无显着性;标志物CD208阳性的DC数在HEVs(+)组较HEVs(-)组明显增多。移植肾Banff 1997病理评分显示,HEVs(+)组所有病变指标评分虽均高于HEVs(-)组,但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移植肾病肾组织存在HEVs的新生,可能参与肾脏炎症微环境的形成;DC可能与HEVs的生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祁洪刚,陈亮亮,李毛毛,姚许平,翁国斌[8](2016)在《TGF-β/Smad传导通路与慢性移植性肾肾病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被认为是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移植肾病理慢性损伤,即CAN仅特指移植肾出现缺血性肾小球病(肾小球硬化)、动脉血管纤维性内膜增厚、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等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而没有其他特殊疾病。CAN仅仅代表了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最终结局,它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病因诊断,而是导致移植后期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1]。目前CAN的发病机制还未阐明,转化生长因子(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6年01期)
张蓬杰,张志明,石斌娅,杜鹏,段斌[9](2016)在《慢性移植肾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因子变化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CD_4~+Th_(17)/CD_4~+T比率及IL-17、IL-6与IL-23在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移植肾肾病、移植肾功能正常以及未行肾移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和健康人四组人群中Th_(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结果:CAN患者组CD_4~+Th_(17)/CD_4~+T比率为3.96±0.28%,血清IL-17、IL-6与IL-23分别为:273.12±17.62pg/ml,231.52±45.32pg/ml,548.79±15.25pg/ml;移植肾功正常组:CD_4~+Th_(17)/CD_4~+T比率为2.47±0.25%,血清IL-17、IL-6与IL-23分别为142.32±10.15pg/ml,157.26±8.17pg/ml,251.20±13.28pg/ml;尿毒症组:CD_4~+Th_(17)/CD_4~+T比率为1.48±0.29%,血清IL-17、IL-6与IL-23分别为44.52±6.12pg/ml,67.38±10.38pg/ml,35.43±9.32pg/ml;健康组:CD_4~+Th_(17)/CD_4~+T比率为1.59±0.31,血清IL-17、IL-6与IL-23分别为36.87±8.14pg/ml,60.28±8.72pg/ml,38.15±8.56pg/ml。移植肾病组指标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5),接受移植组较未行移植组各指标均明细升高(P<0.05),而未移植尿毒症组与健康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移植后患者CD_4~+Th_(17)/CD_4~+T比率及细胞因子表达均升高;CAN组较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外周血CD_4~+Th_(17)/CD_4~+T比率及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更为明显;未接受移植两组间CD_4~+Th_(17)/CD_4~+T比率及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祁洪刚,李毛毛,翁国斌,姚许平,陈亮亮[10](2015)在《尿液Smad2,4,7蛋白检查在早期发现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尿中Smad2,4,7蛋白表达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选取肾移植术后发生CAN患者30例(CAN组),肾移植术后未发生CAN患者30例(对照组),留取研究对象的早晨中段尿液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患者尿液中的Smad2,4,d7蛋白表达,用实时定量荧光(Real-Time)PCR检测患者尿液中的Smad2,4,7的mRNA表达。结果 CAN组患者尿液样本中Smad2,4,7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ad2,4的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对照组尿液样本中Smad7的mRNA表达量高于CAN组患者(P<0.05)。结论尿液Smad2,4,7联合诊断CAN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慢性移植性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的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和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按移植肾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程度,分为C1组(<25%的肾皮质受累,共20例)、C2组(25%~50%的肾皮质受累,共20例)、C3组(> 50%的肾皮质受累,共20例),同期选择肾功能正常的30例肾移植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检测各组移植肾肾实质SWV,并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各组间的TGF-β1水平及移植肾肾实质SWV,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1、C2、C3组患者移植肾肾实质SWV值和血清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C3组SWV值大于C1、C2两组,C2组SWV值大于C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1组、C2组、C3组血清TGF-β1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肾实质SWV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 631,P <0. 05)。结论肾实质SWV和血清TGF-β1的表达会随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而升高,二者在慢性移植肾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移植性肾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声旺,王维,颜智敏,彭锋,李婷.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何莎,曹春艳,郑毅,宋越,王静.肾实质剪切波速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9
[3].姜涛,郭军,杨杨,张建荣,宋喜焕.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4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9
[4].罗丽芳,寇光,张志勇,龙成美,罗来邦.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疗效和机制研究[J].江西医药.2018
[5].翟琼瑶,王锁刚,陈铸,何伟,崔勇.益肾康颗粒在慢性移植肾肾病蛋白尿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7
[6].徐旭,史剑,谈春业,刘锦波,何小舟.慢性移植性肾病大鼠脾脏中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7].李晓庆,陈美雪,邓元俊,郭艳艳,裴广畅.慢性移植肾病中高内皮微静脉新生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
[8].祁洪刚,陈亮亮,李毛毛,姚许平,翁国斌.TGF-β/Smad传导通路与慢性移植性肾肾病相关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
[9].张蓬杰,张志明,石斌娅,杜鹏,段斌.慢性移植肾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因子变化的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6
[10].祁洪刚,李毛毛,翁国斌,姚许平,陈亮亮.尿液Smad2,4,7蛋白检查在早期发现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5
标签:慢性移植肾肾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