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漂泊论文-李彬

心灵的漂泊论文-李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灵的漂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影片,主人公,梦境,导演

心灵的漂泊论文文献综述

李彬[1](2017)在《诗意、漂泊与乡愁的“心灵地理学”——近期国产公路电影的地理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2016年,有叁部讲述现代中国"流浪故事"的影片颇受人瞩目,并先后受到国内外各大奖项青睐~[1]。随后,除了《诗人出差了》更多受小众群体关注,《路边野餐》《长江图》都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探讨之声不绝。作为公路电影的研究者,笔者注意到,相对于表现"现代社会中人与地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心世界"~[2]的公路电影,这几部影片尽管不完全是"在路上"(比如《长江图》是"在江上",而《路边(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7年07期)

傅书华[2](2017)在《现代人的心灵漂泊》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我要谢谢大家牺牲休息日的休闲娱乐时间,也不谈养生、股市等,而是听我来谈这样一个精神性的话题。以文学作品谈人生形态今天中国的社会文化思想界,对中国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观点多种多样。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每一个人如何生活,上下几代人之间,或者同代人之间,认识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13期)

苗莉珺[3](2016)在《扭曲的心灵,漂泊的灵魂——解读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犹太裔青少年的创伤》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再现了二十世纪美国社会的发展史和美国犹太移民的生存现状,尤其是犹太裔青少年梅丽的经历和命运。从创伤理论出发解读《美国牧歌》中梅丽的创伤和创伤复原的尝试,揭示生活在美国动乱社会中的青少年的心路历程和命运沉浮,激起读者对青少年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蒋肖斌[4](2016)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心灵迁徙》一文中研究指出“出殡之日,我持着经幡,父亲捧着祖母的灵位,走过乌村的街道,街道竟变得如此陌生。它不再是童年时与祖母一同走过的街道,那是1990年代有超市与汽车的年代,工业的年代。属于祖母的岁月,属于农村生活的温暖,那柔软的土地的触觉,那有着鸡啼声的微凉的早晨,随着她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6-01-24)

王丽娟[5](2015)在《城市:敞开温暖怀抱 安放漂泊心灵》一文中研究指出漂在城市还是返回乡村?蜗居大城还是隅于小市?孤独打拼还是返乡团圆?就在漂泊城市的异乡人踌躇纠结、难以抉择之中,2015年已渐行渐远。 这一年,城市因堵车、雾霾而烦恼;这一年,城市因爆炸事故、山体滑坡而悲伤。这一年,海绵城市、智慧城市风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5-12-24)

李德瑞[6](2015)在《回乡,为漂泊的心灵充电》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哥哥的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母亲需要照顾他们,所以这一两年来,母亲和父亲也在城里打工生活。今年过年,本以为他们会在城里过,休息几天就开始工作,但年前给母亲打电话,她说已经请假,要回老家过年,哥哥和他的两个孩子也一起回去。母亲告诉我,就算回老家只呆几天,那也是自己的一个老屋。一年到头人不在家也就罢了,过年时哪还能这样?家里不能没有人气,怎么着也得回去贴一贴对联、门画,给逝去的老人们(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上半月)》期刊2015年03期)

张临军[7](2013)在《钟情心灵的漂泊——小说《致青春》作者蒋春玲的青春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赵薇执导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创下了7亿元票房奇迹,其同名原创小说作者辛夷坞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辛夷坞原名蒋春玲,她的青春故事一如她小说中主人公的青春,充满了暖伤情怀。爱上写作,义无反顾辞职蒋春玲,1981年出生在广西北部一个小镇上,父母均为工人。学生时代的蒋春玲并没有早早显示其独特的写作才华。她的青春期是伴随着大量的书籍度过的,言情、武侠、科幻、名着……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囫囵吞枣读了多少书。跟许多同龄人一样,她也(本文来源于《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2013年09期)

孙少峰,陈曦[8](2013)在《《名家讲坛》海外巡回开讲》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统文化到历史变迁,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近日,由国务院侨办发起,邀请来自文化界、教育界、医学界等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赴美国、巴西、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世界多国开展“文化中国名家讲坛”活动。自2007年开办以来,这已经是第7个年头。活动通过公开讲座的形式(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3-08-12)

王琦[9](2013)在《漂泊的心灵》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震撼美国的一部阿富汗小说,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学新人奖。卡勒德·胡塞尼也由此成为世界文坛一颗璀璨的新星,令世人重新认识了阿富汗。《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颗漂泊的心灵努力追寻文化认同的故事。纵观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多是从风筝的意象、成长小说、阿米尔的背叛与救赎等角度进行解析。而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流散和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该部小说。作为一位美籍阿富汗小说家,胡塞尼如同阿米尔一样,在美国和阿富汗两种文化中努力地追寻文化认同。本文以流散文学为切入点,结合萨义德和霍米·巴巴的流散理论,创造性地提出流散者分为以哈桑和阿里为代表的隐性流散者以及以阿米尔和爸爸为代表的显性流散者。聚焦《追风筝的人》中两类流散者,分别追溯流散者形成的种族和宗教根源,并阐述了哈桑、阿米尔和爸爸以不同方式追寻文化认同之路。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卡勒德·胡塞尼及《追风筝的人》,综述了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结合萨义德和霍米·巴巴的流散理论,从流散文学角度出发,介绍了流散文学的起源、发展以及流散者的特征。第叁章基于霍米·巴巴的流散理论,创造性地把流散者分为两类,即隐性流散者和显性流散者,并分别详述两类流散者的形成原因:阿富汗的民族冲突、阶级斗争造成以哈桑为代表的隐性流散者,而美国和阿富汗文化的冲突又造就了一大批阿米尔一样的显性流散者。第四章主要分析流散者的不同文化认同追寻之路,并探讨流散对阿米尔追寻文化认同的影响。同时,基于国内学者对小说中“风筝”意象的研究,创造性地认为“风筝”意味着文化认同,小说中多次提到的追风筝的情景代表流散者对文化认同的追寻。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总结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新意,并指出研究不足之处。通过对流散者的文化认同追寻的分析,可以看出《追风筝的人》中充满了卡勒德·胡塞尼的影子,通过主人公的文化认同追寻来表达自己对于文化认同的渴望。(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胡强,杨争艳[10](2011)在《漂泊的心灵——论阿诺德·贝内特《五镇的安娜》中安娜的边缘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阿诺德·贝内特是英国爱德华时期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五镇的安娜》是贝内特第一部以家乡陶瓷之都为背景、反映爱德华初期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五镇小说"。参照社会心理学"边缘人"这一概念,分析小说主人公安娜在"空间"、"道德"与"身份"叁层维度上的边缘性特征,不仅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变迁,还可以从侧面折射出贝内特对社会发展和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深切关注。(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1年02期)

心灵的漂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我要谢谢大家牺牲休息日的休闲娱乐时间,也不谈养生、股市等,而是听我来谈这样一个精神性的话题。以文学作品谈人生形态今天中国的社会文化思想界,对中国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观点多种多样。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每一个人如何生活,上下几代人之间,或者同代人之间,认识的差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灵的漂泊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彬.诗意、漂泊与乡愁的“心灵地理学”——近期国产公路电影的地理学解读[J].艺术评论.2017

[2].傅书华.现代人的心灵漂泊[J].名作欣赏.2017

[3].苗莉珺.扭曲的心灵,漂泊的灵魂——解读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犹太裔青少年的创伤[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4].蒋肖斌.《一百年漂泊》: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心灵迁徙[N].中国青年报.2016

[5].王丽娟.城市:敞开温暖怀抱安放漂泊心灵[N].中国改革报.2015

[6].李德瑞.回乡,为漂泊的心灵充电[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5

[7].张临军.钟情心灵的漂泊——小说《致青春》作者蒋春玲的青春故事[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3

[8].孙少峰,陈曦.《名家讲坛》海外巡回开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

[9].王琦.漂泊的心灵[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0].胡强,杨争艳.漂泊的心灵——论阿诺德·贝内特《五镇的安娜》中安娜的边缘性特征[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

标签:;  ;  ;  ;  

心灵的漂泊论文-李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