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激起千尺浪——浅谈音乐课堂好问题的设计原则

一“问”激起千尺浪——浅谈音乐课堂好问题的设计原则

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精彩的课堂是由好问题贯穿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好的问题可以促进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音乐课堂呼唤有价值的好问题,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怎样的问题可以一“问”激起千尺浪?本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好问题的几个设计标准。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然而我们的课堂现状呢?《中国音乐教育》曾发表一篇文章叫《好问的孩子哪儿去了?》文章阐述了孩子们课堂不善问的原因,关注了课堂提问的问题。无独有偶,2017年温州市初中音乐优质课的点评上,教研员钱瑞华老师特别指出了课堂提问的问题。好问题少,真交流少,我们的老师不善问。

在新课改的今天,音乐课堂活跃了,师生互动变多了,提问的频率也高了,但是好问题仍是稀缺之物。什么是好问题?好问题的特征是基于教材、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带有探究意义的、对学生有思维挑战的、能促进每一位学生从开放性的多角度思考的问题。好问题能促进师生深入地探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引发师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让教学相长,事半功倍。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是老师们的必修课,音乐课堂呼唤有价值的好问题,老师们要如何设计课堂提问,问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好问题,一“问”激起千尺浪,让课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好问题要从以下几点切入设计:

一、紧扣目标,明确设问

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在音乐感受和体验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答案很容易宽泛,没有边际。正因如此,好问题一个特点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某音乐课欣赏民歌《茉莉花》,老师把东北和江苏的茉莉花播放后提问:“你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回答泛泛而谈,老师期待的答案没有出现。分析原因,问题太空泛,没有方向性,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入手回答。教师的设计意愿是要通过这个问题把江苏和东北两首《茉莉花》不同点展现出来,如果把问题改成“两首歌曲在语言、旋律、音乐形象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就很容易抓住要点,江苏委婉细腻,东北质朴爽朗,两朵不同的茉莉花形象一览无余。

二、探究追问,有的放矢

提问的本质是交流,优质的交流不该止于一个回合,要提问,更要追问。追问,是追根究底的问、多次的问,它是对上一个问题的补充和深化。在第一次提问得到学生的回答后,老师要接住答案,提取学生答案的关键,围绕教学目标,生成新的问题,追问下去,直到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优质的课堂追问会让课堂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从思想碰撞的火花生成智慧的天堂。听过一堂优质课《上去高山望平川》,老师在提问得到结论民歌是用原生态唱法之后,没有刹车,她追问:“为什么这首歌曲要用原生态唱法呢?”引发了学生对原生态唱法更深、更广的思考,学生再次解读到原生态唱法的独到韵味,原生态唱法在民歌演唱中的独特存在,对原生态独特的文化价值有所思考。这种探究性的追问,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习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启发提问,适当留白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总有些美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此时老师设置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适当留白,让它留在那一片空灵之中,为我们的思想增添一份灵性,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一缕清风。这种留白会让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比起“满堂灌”的提问,音乐课堂需要适当留白,往往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在音乐课堂中,老师们要精心设计提问,巧问、好问,看似简单的一问,却充满了智慧,激活的是富有活力的课堂,在这里呈现的是智慧的启迪、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

[2]《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第八期。

[3]杜玉琴巧设音乐课堂提问。

标签:;  ;  ;  

一“问”激起千尺浪——浅谈音乐课堂好问题的设计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