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敏原论文-孙晓凯,李灿国,朱琪颖,黄迪,赵立国

致敏原论文-孙晓凯,李灿国,朱琪颖,黄迪,赵立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敏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奶致敏原,β-乳球蛋白,BiVO_4,BiOBr,PEC传感器

致敏原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凯,李灿国,朱琪颖,黄迪,赵立国[1](2019)在《乳品中主要致敏原β-乳球蛋白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乳品中致敏原β-乳球蛋白与其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与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基于PEC反应过程中的光电流变化与目标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检测乳品中致敏原β-乳球蛋白的超灵敏无标记型PEC生物传感器。本研究采用Ag_2S敏化纺锤体状BiVO_4/BiOBr异质结作为优良的光活性基质固定在ITO电极表面,有效提高了光电流响应,提升了其灵敏度。巯基乙酸(TGA)作为连接剂,将β-乳球蛋白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通过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根据不同抗原浓度下的电流变化,实现了对β-乳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可以实现对β-乳球蛋白的特异性识别,不受乳中其他蛋白的影响,无需前处理,具有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同时为乳中其他蛋白痕量检测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PEC检测平台和借鉴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孙国根[2](2019)在《对抗过敏有“双节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孙国根)复旦大学医学院陈力教授带领侯琳琳、李天胜博士等,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同一个细菌中的两种酶,可分别清除导致人体“过敏”的两种主要致敏原。该成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相关酶制剂的制备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08-24)

黄辛,孙国根[3](2019)在《复旦大学 找到“双节棍” “打跑”两种致敏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黄辛 通讯员孙国根)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力课题组利用独创的细菌糖苷酶功能基因组分析平台,首次发现在同一个细菌中的两种酶,可分别清除导致人体过敏的两种主要致敏原。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相关酶制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已申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8-19)

贡晓燕[4](2019)在《了解致敏原,选对化妆品——化妆品中常见致敏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痒、红肿干屑、水泡、紧绷、麻木、肿胀,易敏体质的你,是否常常苦恼,选用什么化妆品,既美又健康。了解你的致敏原,轻松选对化妆品。化妆品过敏类型化妆品引起的过敏在医学上称为化妆品皮炎,国家标准中称之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免疫反应(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也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此类过敏反应较为迟缓,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一般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会出现过敏现象。引起ACD(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妆品》期刊2019年07期)

唐健[5](2019)在《家蚕蛹致敏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蛹作为一种优质蛋白源,因其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但是由于家蚕蛹中存在一些致敏原导致在实际生活中有少数人会发生食入家蚕蛹过敏的情况,这不但制约了家蚕蛹在食品上的应用,还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深入研究家蚕蛹内的致敏原种类和致敏机理,对开发培育安全的家蚕蛹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品种家蚕蛹致敏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从种质资源的源头筛选开发出致敏性较低且适合食用的家蚕蛹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家蚕蛹致敏原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研究。选择102份不同品种的蚕蛹作为供试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qRT-PCR),通过检测不同品种家蚕蛹中7种主要致敏原基因(家蚕假定表皮蛋白30、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小热休克蛋白20.8、卵黄原蛋白、几丁质酶、30K家族蛋白、丙糖磷酸异构酶)的转录水平,初步筛选出致敏原基因转录水平较低的家蚕蚕蛹品种。结果发现:1007、4034、4020、2016、2030的蚕蛹体内致敏原基因的转录水平相对较低。2、家蚕小热休克蛋白20.8(HSP 20.8)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8A)的原核表达及抗体的制备。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HSP 20.8和CI-8A基因,连接pET-28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入至大肠杆菌BL21细胞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一致,成功构建HSP 20.8和CI-8A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大小分别为28 KDa和47 KDa左右的重组蛋白,符合预测结果,同时成功制备抗体,效价分别为1:51200和1:25600。3、家蚕蛹致敏原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研究。提取各品种的家蚕蛹总蛋白,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家蚕蛹总蛋白进行分离,经湿法转膜后利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blot)将上述制备的抗体与分离后家蚕蛹总蛋白进行反应,从而检测蚕蛹中致敏原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2025品种的家蚕蛹中致敏原HSP 20.8和CI-8A的含量最低,认为该品种可以作为相对安全可食用性候选蚕蛹品种进行培育。(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3)

柯燕娜,葛宇[6](2019)在《常规PCR法同时检测食品中的小麦、大麦和黑麦致敏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常规PCR法同时检测食品中的小麦、大麦和黑麦致敏原(WBR155bp)。方法采用ClustalW软件分析小麦ω-醇溶谷蛋白、大麦醇溶谷蛋白和黑麦ω-黑麦碱的核苷酸编码序列的同源性,进而确定同源区域,用Primer Premier5.0基于同源区域设计引物。选取不同种属的植物考查所建立PCR方法的特异性。将小麦粉,大麦粉、黑麦粉与米粉混合制备谷物含量梯度为100%、10%、1.0%、0.1%、0.01%的样品,考查WBR155 bp的检出限。结果扩增产物片段<200 bp,可以检测到高度降解的DNA片段。引物WBR155bp对小麦、大麦和黑麦的检出限分别为1.0%, 0.01%和0.1%。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可用于食品中的小麦、大麦和黑麦致敏原的日常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子熹,林枫,李丽莎,崔乐,关凯[7](2019)在《腺样体肥大伴常年性鼻炎患儿的致敏原谱及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伴常年性鼻炎患儿的致敏原谱及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7-07-2017-10期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的121例腺样体肥大伴常年性鼻炎患儿,采集病史进行鼻咽镜检查,检测特异性IgE,对患儿的致敏原谱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腺样体肥大伴变应性鼻炎(AR)患儿占64.5%,真菌致敏最常见,占AR患儿的78.2%,其中男童占67.2%,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AR的患儿镜下表现相对更严重,划分为4度者的比例更高,占镜下4度患儿总例数的75.0%,而无明确致敏原的患儿只占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应重视变应原对腺样体肥大患儿临床表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喻敏[8](2019)在《烷基糖苷(APG)是如何沦落为致敏原的?》一文中研究指出烷基糖苷(APG),号称能显着改善配方的温和性,无毒,易生物降解,几乎无刺激等,而被配方师甚至消费者所熟知。接下来,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带我们了解真正的烷基糖苷……2018年11月18日参加中国皮肤科医师大会和美容大会,北京空军总院刘玮教授在一个报告说,他的博士生在2007年做了一篇论文,调研了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非离子乳化剂是一种致敏原。(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妆品》期刊2019年02期)

李硕,黑真真,贺鑫鑫,李莉,曹进[9](2018)在《化妆品中19种致敏原香料标签合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化妆品中致敏原香料标签标识的真实性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04批次化妆品中19种香料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将试验结果与化妆品标签标识的香料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对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真实性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04批次化妆品样品中,共有34批次样品检测出了一种或多种香料成分,其中有27批次样品存在实际检出与标签标注不一致的情形。为保障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含有致敏原香料的化妆品应当在标签上清晰标识致敏性成分,以引起消费者足够重视。通过标签标识,使消费者在使用可能含有致敏原香料的化妆品时,规避对自身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隐患。有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含致敏原化妆品标签标识规范,并加强化妆品标签标识真实性的安全监管,以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8年06期)

[10](2018)在《“食物过敏与食品致敏原”专题征稿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们重视,食物过敏这一食源性疾病已引起广大食品消费者、生产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食物过敏在相当程度上侵扰着过敏人群健康,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食物过敏与食品致敏原"专题,由科技部食物过敏创新团队负责人、南昌大学(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致敏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孙国根)复旦大学医学院陈力教授带领侯琳琳、李天胜博士等,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同一个细菌中的两种酶,可分别清除导致人体“过敏”的两种主要致敏原。该成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相关酶制剂的制备及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敏原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晓凯,李灿国,朱琪颖,黄迪,赵立国.乳品中主要致敏原β-乳球蛋白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孙国根.对抗过敏有“双节棍”[N].健康报.2019

[3].黄辛,孙国根.复旦大学找到“双节棍”“打跑”两种致敏原[N].中国科学报.2019

[4].贡晓燕.了解致敏原,选对化妆品——化妆品中常见致敏原[J].中国化妆品.2019

[5].唐健.家蚕蛹致敏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6].柯燕娜,葛宇.常规PCR法同时检测食品中的小麦、大麦和黑麦致敏原[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7].王子熹,林枫,李丽莎,崔乐,关凯.腺样体肥大伴常年性鼻炎患儿的致敏原谱及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8].喻敏.烷基糖苷(APG)是如何沦落为致敏原的?[J].中国化妆品.2019

[9].李硕,黑真真,贺鑫鑫,李莉,曹进.化妆品中19种致敏原香料标签合规性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8

[10]..“食物过敏与食品致敏原”专题征稿函[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标签:;  ;  ;  ;  ;  

致敏原论文-孙晓凯,李灿国,朱琪颖,黄迪,赵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