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藏神论文-王德建,陈思聆,吴英雅,熊燕

五脏藏神论文-王德建,陈思聆,吴英雅,熊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脏藏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脏,神,内涵

五脏藏神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建,陈思聆,吴英雅,熊燕[1](2019)在《浅析五脏藏神的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经》中讲神的概念引入到中医学领域,用他来解释说明人体的一切生命现象。本文就中医五脏与神的关系,论述"五脏藏神"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中医五脏的整体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卢世秀,苏凤哲[2](2017)在《路志正从五脏藏神论治不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寐亦称失眠,古称“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瞑”。路志正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7-12-18)

王达洋,徐筱青,贺娟[3](2017)在《论《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学治神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其中五脏藏神理论是《黄帝内经》情志理论的核心,基于该理论辨治情志疾病对于中医临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述对《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思想的认识,并阐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严菁兴,毛忠南[4](2016)在《中医“神”及“五脏藏神”理论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内经》理论,五脏皆藏神,神的产生与状态变化与五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中医关于"神"以及"五脏藏神"理论的研究发展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中医概念所包涵的理论实质及在临床当中的应用。1.古代文献回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体是具有情感思维等高级功能活动的一个有机整体,故中医学中所谓人的"神"的功能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思维、(本文来源于《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暨针灸推拿科研思路设计培训班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期刊2016-10-14)

王威,李博,刘金铃[5](2014)在《脾胃为五脏藏神的关键脏腑》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脏藏神是中医学脏腑与神志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基础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的角度对脾胃与神志的关系进行探讨,揭示脾胃与五脏整体的关系以及脾胃对于神志活动的调节作用,对探讨脾胃与神志活动之间的作用机制及丰富五脏藏神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研究调理脾胃防治神志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期刊2014-10-18)

章程鹏[6](2013)在《从五脏藏神理论看经方辨治失眠》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脏藏神理论,从五脏整体角度阐发了脏腑与神志的关系。五脏功能失常,神失所主就会出现失眠。张仲景论治失眠是对五脏藏神理论的具体应用,无论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上都极大拓展了该理论,并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杨丹[7](2013)在《脾胃为五脏藏神关键及针刺足叁里干预抑郁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五脏藏神是中医学脏腑与神志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基础理论分析、临床文献研究、动物实验的角度对脾胃与神志的关系进行探讨,揭示脾胃与五脏整体的关系以及脾胃对于神志活动的调节作用,分析调理脾胃改善神志异常的机理,对探讨脾胃与神志活动之间的作用机制及丰富五脏藏神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研究调理脾胃防治神志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梳理脾胃为五脏整体之中心的理论基础,探讨脾胃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对神志活动产生的影响。以当今社会的高发神志异常抑郁症为例,搜集常用医学数据库中的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文献,统计选取经脉以及穴位的数据并且加以分析。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角度以CREB为指标,探索足叁里穴、神门穴对抑郁症大鼠的发病影响与否及其作用机理。动物实验方法以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电针手少阴心经穴(神门)、足阳明胃经穴(足叁里),通过与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对照,运用开野行为测定法检测大鼠行为学指标,运用HE常规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列与细胞形态变化及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组织中CREB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3区CREB的表达。结果:五行之中以土为尊,脾因属土而位重。古人崇尚中正之位,因人体脾胃居中,表现而出的现象为化生水谷精微以供养全身,即具有“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功能而受尊崇。人体全身之气升降出入须臾离不开脾胃的转枢,脾胃实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轴。生理上,脾胃具有滋养五脏、助五脏调和之功。病理上,脾胃一病可以直接导致五脏失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导致五脏整体气机逆乱;经脉气血运行失调亦可致周身气机不畅,五脏难安,整体配合不协调从而影响神志活动。脾胃调节五脏整体影响神志活动的机理,不论是脾胃配合失宜、脾胃主持五脏整体气机失调,还是脾胃对气血津液代谢、脾经胃经的影响等,病机关键均离不开气血、阴阳。临床文献研究的结果反映,治疗抑郁症选取阳经的频率远远高于阴经,说明抑郁症在病性上属于阴病,亦表明抑郁症不是单独一脏一腑之病。提示诊治抑郁症时应把握其气血逆乱的本质,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以调理气血、转枢气机为治病关键,注意“首调阳经,五脏重脾”的治疗思路。电针足叁里组、神门组抑郁症大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增加明显。盐酸氟西汀组、电针足叁里穴组、电针神门穴组在糖水消耗实验上与模型组比较,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电针足叁里组、电针神门组两组之间并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在体重的变化上,发现电针足叁里穴与神门穴组抑郁大鼠的体重较其他组相对减轻。HE常规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练紊乱。电针神门穴组、电针足叁里穴组、盐酸氟西汀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变性明显减少,胞体排列较整齐,细胞层次较清晰,结构较清楚。但电针神门穴组、电针足叁里穴组与盐酸氟西汀组比较细胞情况稍好,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CA3区CREB的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电针神门组明显高于足叁里组;Western Blot(?)去测定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REB的表达,模型组海马CREB的表达量最低,电针足叁里组高于神门组。在海马CA3区电针神门穴增强CREB表达能力强于电针足叁里穴,而从整个海马组织CREB的表达来看,电针足叁里穴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神门穴。结论:1.五脏藏神理论的内涵为五脏整体主神,脾胃是五脏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整体主神的关键。2.脾胃影响五脏整体调节神志活动的机理离不开气血、阴阳。3.抑郁症属于神志异常疾病,在病性上属于阴病,亦表明抑郁症不是单独一脏一腑之病。提示抑郁症的病机实质为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以调理气血、转枢气机为治病关键,注意“首调阳经,五脏重脾”的治疗思路。4.电针足阳明胃经足叁里穴、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均可改善抑郁症大鼠病理状态,具有防治抑郁症的作用。提示以《内经》“五脏藏神理论”与“心主神明”理论为依据,指导治疗神志异常疗效确切。5.电针足叁里穴、神门穴调节抑郁症发病的机理与海马CREB含量增加有关,推测CREB含量增加,保护神经的作用加强。其中电针足叁里穴对整个海马组织CREB含量增加的影响强于电针神门穴。考虑其原因可能是针刺足阳明胃经,直接调节中焦脾胃,产生调畅气机、运化气血的作用。这一调控神志活动的过程发生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有关,其中脑肠轴有极大的可能性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反应。(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5-01)

陈宝君,包祖晓,李黎,何贵平[8](2011)在《五脏藏神理论及其对神志病诊治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五脏藏神理论的学术内涵、脑与神的关系以及五脏藏神理论对神志病诊治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提出:五脏藏神理论具有认知心理学内涵,高度概括了脑与神的关系,对神志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1年08期)

包祖晓,唐启盛[9](2010)在《试论五脏藏神理论及其对神志病诊治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五脏藏神理论的学术内涵、脑与神的关系以及五脏藏神理论对神志病诊治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提出:五脏藏神理论具有认知心理学内涵,高度概括了脑与神的关系,对神志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联第叁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0)

钱会南,高嘉骏[10](2007)在《脾胃转枢是五脏藏神的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在中医学的神志学说领域,提出“脾胃转枢是五脏藏神的关键”,这一假说,不仅发展了中医学的精神理论,而且成为临床指导诊治精神神志类疾病的重要依据。    脾胃是“枢轴”的学理依据    王老认为,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07-04-05)

五脏藏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寐亦称失眠,古称“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瞑”。路志正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脏藏神论文参考文献

[1].王德建,陈思聆,吴英雅,熊燕.浅析五脏藏神的内涵[J].饮食科学.2019

[2].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从五脏藏神论治不寐[N].中国中医药报.2017

[3].王达洋,徐筱青,贺娟.论《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17

[4].严菁兴,毛忠南.中医“神”及“五脏藏神”理论研究概况[C].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暨针灸推拿科研思路设计培训班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2016

[5].王威,李博,刘金铃.脾胃为五脏藏神的关键脏腑[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2014

[6].章程鹏.从五脏藏神理论看经方辨治失眠[J].辽宁中医杂志.2013

[7].杨丹.脾胃为五脏藏神关键及针刺足叁里干预抑郁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8].陈宝君,包祖晓,李黎,何贵平.五脏藏神理论及其对神志病诊治的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

[9].包祖晓,唐启盛.试论五脏藏神理论及其对神志病诊治的意义[C].世界中联第叁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10].钱会南,高嘉骏.脾胃转枢是五脏藏神的关键[N].中国中医药报.2007

标签:;  ;  ;  

五脏藏神论文-王德建,陈思聆,吴英雅,熊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