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灌溉施肥论文-王林权,周春菊

交替灌溉施肥论文-王林权,周春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替灌溉施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淋溶,氨挥发,氮肥利用率

交替灌溉施肥论文文献综述

王林权,周春菊[1](2017)在《夏玉米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的产量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肥料利用率不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面临的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节水施肥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交替灌溉施肥技术是在亏缺灌溉或部分根区干燥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施肥技术,可有效减少灌水量,提高灌水利用效率,防止灌溉过程中氮素淋失。在适宜的水氮配合条件下,还可以减少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等气态氮损失,增加作物产量。但是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环境条件、灌水定额、施肥量、种植密度等密切相关,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微调。另外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水分、养分在农田的时空分布规律,转化特征,以及植物对养分、水分吸收利用和调控机制等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白文斌[2](2012)在《交替隔沟灌溉下施肥方式对高粱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高粱在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氮素可以一次性底施,但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有所降低;将氮素总量的30%底施,70%拔节期追施,则可明显提高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与传统种植法相比,产量提高10.8%,氮素利用率提高22.7%。(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韩坤,张继涛,上官宇先,师日鹏,马巧荣[3](2010)在《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密闭法,研究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夏玉米田土壤N_2O排放;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灌水处理相比,水肥异区交替灌溉可以显着降低夏玉米地的土壤N_2O排放量和氮肥损失率。2008年交替施肥灌溉条件下N_2O排放量为14.75~22.07kg/hm~2,常规施肥灌水处理达32.26 kg/hm~2,2009年交替施肥灌溉条件下N_2O排放量为13.42 kg/hm~2,常规施肥灌水处理达21.89 kg/hm~2;土壤N_2O排放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N_2O的排放和玉米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0-05-05)

雷杨莉,王林权,薛亮,李志军,尚浩博[4](2009)在《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氨挥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平衡过程,提高氮肥利用率,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后,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1.68~3.97kg/hm2·d)出现在第2天,而后迅速下降并进入低挥发阶段;抽雄期追肥灌水后,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呈现上下波动变化;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的氨挥发量和损失率远远小于抽雄期。在灌水量350m3/hm2、施肥量256.08kg/hm2时的氨挥发量最低。与常规灌水施肥处理相比,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处理可明显减少氨挥发损失。(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薛亮[5](2008)在《夏玉米分根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和氮素与作物生长有密切关联,农业水肥资源短缺与不合理的使用造成水肥利用率低并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交替灌溉施肥是一项新的节水施肥技术,其对作物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作物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和水分生理状况、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在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水肥资源精确配置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及其作物生理生化代谢变化,水分、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吸收利用效率等,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新的节水灌溉技术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本试验以夏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的水氮耦合效应及其生理生态效应。2006年试验分别设置叁个水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水氮配合的产量效应、光合特性、植株水势以及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等。2007年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二因素五水平),就交替灌溉施肥对作物产量、水氮吸收与分配、水氮利用效应,以及水氮最佳配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和进展:1、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夏玉米田补充灌溉和施用氮肥均有增产效应,氮素作用大于水分作用;水、氮交互作用为正效应。在供试条件下,控制性交替灌溉施肥的最佳水氮配比范围为:生育期总灌水量699~887 m3/hm2,总施氮量194~224 kg/hm2;最高产量以及相应水氮最佳配比为:最高产量6936 kg/hm2,总灌水量为816 m3/hm2,总施氮量为209 kg/hm2。在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产量高于常规施肥灌水(5974 kg/hm2),并且最高产量的水氮投入量远低于当地生产中的常规灌水量(1800 m3/hm2)和施肥水平(300 kg/hm2),说明分根交替灌溉施肥技术节水节肥效应显着,在当地玉米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夏玉米追肥和补充灌溉均对WUE生物量和WUE籽粒产量有促进作用,水、氮交互作用为正效应;氮素作用显着大于水分作用;本试验各处理最高WUE生物量达到2.61 kg/m3,WUE籽粒产量达到1.47 kg/m3。3、分根交替灌溉施肥能有效地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和氮肥效率。施氮量为150 kg/hm2,灌水量为700m3/hm2时氮肥利用率比常规管理(CI)高1倍。交替灌溉施肥能够促进养分在籽粒中的分配,减少了后期氮素在其它器官中的滞留比例。与常规施肥灌水相比,交替灌溉施肥处理的氮肥效率增加2-3倍。4、本试验中生育期灌水量达到900m3/hm2,施氮量为225 kg/hm2时土壤剖面的水分和养分即可以进行合理的渗透和运移,无论在灌水区还是施肥区硝态氮在0~80cm的区域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作物吸收,也减少了硝态氮的淋失。当灌水量超过1350 m3/hm2时肥料的淋溶损失严重;常规灌水施肥条件下(灌水1800 m3/hm2,施氮量300kg/hm2)水氮淋失严重,水肥交替异区施肥可以减少氮素淋失,但当灌水超过1350 m3/hm2时,交替灌溉施肥的效应减弱。5、交替灌溉施肥方式使得夏玉米生长后期叶片持绿时间长,延长了灌浆时间,有利于增加产量;灌水和施肥都能提高作物水势;中等水平的水氮投入量往往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叶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硝酸还原酶以及伤流液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薛亮,周春菊,雷杨莉,邱临静,李志军[6](2008)在《夏玉米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方案,随机排列,3次重复,根据玉米产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解析,确定隔沟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的最佳水肥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水、氮对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素作用大于灌水作用;两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供试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以及相应水、氮最佳配比为:最高产量4076 kg/hm2,生育期灌水量为972 m3/hm2,施氮量为230 kg/hm2。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施肥模式中的水肥耦合效应对于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交替灌溉施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高粱在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氮素可以一次性底施,但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有所降低;将氮素总量的30%底施,70%拔节期追施,则可明显提高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与传统种植法相比,产量提高10.8%,氮素利用率提高22.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替灌溉施肥论文参考文献

[1].王林权,周春菊.夏玉米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的产量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

[2].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白文斌.交替隔沟灌溉下施肥方式对高粱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

[3].韩坤,张继涛,上官宇先,师日鹏,马巧荣.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C].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0

[4].雷杨莉,王林权,薛亮,李志军,尚浩博.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

[5].薛亮.夏玉米分根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6].薛亮,周春菊,雷杨莉,邱临静,李志军.夏玉米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

标签:;  ;  ;  ;  

交替灌溉施肥论文-王林权,周春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