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田丽(大连舰艇学院三大队176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也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要求。青年官兵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心理素质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未定型的动态发展阶段,难免存在一定缺陷,此时,心理疏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疏导是医治官兵“心理”的良方。心理疏导工作该如何进行呢?
一、坚持激励性原则,铸牢官兵思想阵地
实验测量学表明: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有好、中、差三种类型。在军营这个大熔炉之中亦是如此,要使这三种对象在岗位中均实现其最大价值,必须十分重视对“问题官兵”的分析、引导,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首先,在思想上对他们要寄予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们也是“军营的太阳”,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会有较大发展,乃至成为优秀士兵。其次,在行动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选用一些曾一度受挫而处于后进地位、后经奋发努力而成才的名人,或发生在官兵身边典型的人和事去教育他们、鼓舞他们,帮助这些“问题官兵”确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即学习训练的动机、信心、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意志力,促使他们一步步进取;同时给他们创造“显山露水”的机会,让他们自我表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提高学习训练兴趣,进而提高部队训练水平。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强化官兵自治自理能力
军事训练应充分尊重官兵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从官兵所处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强化官兵自治自律自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官兵自尊、自信、自据不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制力、耐挫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还要通过各种活动和特定的环境,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这样官兵才能遇事不慌,随机应变,处之泰然!一般情况下,就全体官兵而言,“问题官兵”自治自律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差,有时焦虑、冲动、暴躁;有时情绪低落;有时感情脆弱,不能明辨是非。根据这些,一方面,要用充满热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自我矫治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控制“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创设一些特定的环境,把他们放在“一定场合下”去锻炼,去培养各种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五彩续纷的军营中,把压力化作动力,让他们在战友,上级信任的目光、微笑和掌声中感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乐趣,体验人生价值,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
三、坚持情商开发原则,用“战友爱”去修补官兵欲求失衡的心理创伤。
在军营这个大熔炉中,“问题官兵”在部队中受批评多,在家庭中受责骂多,在亲友中受歧视多,失去了军营、家庭的温暖,失去了战友、亲朋的信任:心灵受到了创伤,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内心非常苦闷,易产生逆反心理、疑惧心理。因此,要及时对这些“问题官兵”进行情商因素开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架设官兵间友谊的桥梁,修补他们欲求失衡的心理创伤,让官兵之间在思维与心理上产生和谐共振,形成一种“共生效应”,进而因势利导,实现转化。
在更高层面上,中国古代兵家提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些精辟的论断,至今仍是人们在战争问题上推崇的最高原则、追求的最高境界。现代战争中,如何运用各种谋略和手段对敌实施强大的“攻心战”,在未来战争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作战,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然军营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实施心理战的基础,必须放在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一步步完善,转化为战斗力。